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经桡动脉通路与经股动脉通路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军 王丽霞 +1 位作者 王光公 Grollier G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3-565,共3页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通路冠状动脉造影 (TRCA)在老年患者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 40 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 TRCA组及经股动脉通路冠状动脉造影 (TFCA)组 (TFCA组 )。研究第一终点为进入通路失败 ,包括穿刺失败和导管送入途中失败 ;第...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通路冠状动脉造影 (TRCA)在老年患者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 40 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 TRCA组及经股动脉通路冠状动脉造影 (TFCA)组 (TFCA组 )。研究第一终点为进入通路失败 ,包括穿刺失败和导管送入途中失败 ;第二终点为临床过程结束 ,各观察指标收集完全 ,指标包括 :穿刺时间、导管到位时间、更换导管时间、透视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和卧床制动时间 ,以及穿刺部位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腰背不适等 )。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 TRCA组 96.5% ,TFCA组 97.5% ,导管送入成功率 TRCA组 97.9% ,TFCA组1 0 0 % ,平均穿刺时间、右冠脉导管到位时间、更换导管时间、透视时间 TRCA组略长于 TFCA组 (仅 0 .5 min左右 )。止血包扎时间 TRCA组 0 .93±0 .1 min,TFCA组 2 6.0 8± 8.43min(P<0 .0 0 1 )和肢体制动时间 TRCA组 2 .91± 0 .42 h,TFCA组 2 2 .4± 1 .55h(P<0 .0 0 1 )。并发症的发生率 TR-CA组明显低于 TFCA组 ,仅有 9.5%发生桡动脉痉挛 ,3.2 %术后前臂肌肉疼痛 ,继之桡动脉闭塞 ,但无手部缺血表现。 TFCA组发生皮下瘀血1 1 .3% ,假性动脉瘤 1 .0 3%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8.2 % ,腰、背及下肢的酸痛不适 95.9%。两组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后 ,TR-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股动脉 并发症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传统支架置入方法的随机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Grollier 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影特征及术前治疗无显著差异。实验第一终点是影像学的成功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残余狭窄 <2 0 %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减少 ;第二终点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操作时间及花费的评价。  结果 :DS组和CS组组间手术成功率无差异 (DS组为 94 7% ,CS组为 96 0 %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发生率DS组为 5例 (6 7% ) ,CS组为 4例 (5 3 % ) ,两组间亦无差异 (P =NS)。手术时间、球囊导管及造影剂用量DS组均低于CS组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住院期间效果及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无差异 ;6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本随机研究证实了一些回顾性研究的结果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病变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与CS相比较 ,这一策略的突出优点是显著增加效益费用比 ,而对急性并发症特别是“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 治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应用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3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Gille Grollier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探讨其应用策略。  方法 :应用 5F引导导管对 14 1例患者的 177处冠状动脉病变和 2处静脉旁路血管病变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治疗。在10 7例患者的 12 9处左... 目的 :评价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探讨其应用策略。  方法 :应用 5F引导导管对 14 1例患者的 177处冠状动脉病变和 2处静脉旁路血管病变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治疗。在10 7例患者的 12 9处左冠状动脉病变中有 71例应用Judkins左冠导管 ,19例应用EBU导管 ,17例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在 4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中有 3 2例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 ,11例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 ,5例应用Amplatz右冠导管。2例静脉旁路血管病变均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  结果 :14 1例患者 179处病变血管中 174处 (97 2 % )直接支架置入成功 ,支架直径 2 5~ 4 0mm ,长度 8~ 3 3mm ;5处 (2 8% )病变支架置入未成功 ,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14 1例患者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程度治疗前为 (86 3±6 8) % ,治疗后为 (5 6± 2 6) %。仅有 1例 (0 7% )出现桡动脉闭塞 ,但并未影响手部供血。  结论 :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安全性 ;但需掌握导管的选择 ,以增加导管的后坐力和同轴性 ,提高成功率 ;严格筛选合适的靶病变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经桡动脉 5F引导导管 可行性 安全性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应用5F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通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摘要)
4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1 位作者 Gille Grollier Martial Hamon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75-76,共2页
目的 :评价应用 5F小腔径指引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探讨其应用策略。方法 :①对象 :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需进行PTCA和支架置入的 12 0例患者 ,男 10 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65... 目的 :评价应用 5F小腔径指引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探讨其应用策略。方法 :①对象 :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需进行PTCA和支架置入的 12 0例患者 ,男 10 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65 (11岁 ;单支病变 86例 (71.6% ) ,双支病变 18例 (15 % ) ,三支病变 14例 (11.7% ) ,静脉旁路血管病变 2例 (1.7% )。②材料 :12 0例均应用MedtronicAVE 5FZ2指引导管。右冠病变 43例中有 2 9例 (67.4% )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 ,10例 (2 3 .3 % )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 ,4例 (9.3 % )应用Amplatz右冠导管。 92例患者的 12 1处左冠病变 ,61例 (66.3 % )应用Judkins左冠导管 ,17例 (18.5 % )应用EBU导管 ,14例 (15 .2 % )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 2例静脉旁路血管病变均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③手术通路 :96例 (80 % )经右侧挠动脉 ,2 4例 (2 0 % )经左侧挠动脉。结果 :对 12 0例患者的 166处病变 (左主干 3例 ,左前降支 77例 ,左回旋支 41例 ,右冠 43例 ,静脉旁路 2例 )进行了治疗 ,其中 119处 (71.7% )直接支架置入 ,42处 (2 5 .3 % )PTCA后支架置入 ,5处 (3 % )支架置入未成功 ,仅行PTCA ;置入支架 161枚 ,直径 2 .5 -4mm ,长度 8-3 3mm。治疗前后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通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术 5F造影导管 冠心病
下载PDF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304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赵全明 王现青 +7 位作者 田军 李慧平 陈岩 周晗 牛振民 沈玉祥 M.Hamon G.Grollier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方法学。方法  30 4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2 91例获得成功 ,13例失败 ,6例桡动脉穿刺和插管未成功 ,4例导丝或导管在上肢动脉中前进受阻 ,3例因锁骨下动脉...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方法学。方法  30 4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2 91例获得成功 ,13例失败 ,6例桡动脉穿刺和插管未成功 ,4例导丝或导管在上肢动脉中前进受阻 ,3例因锁骨下动脉硬化和迂曲而不能插管至冠状动脉开口处。结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新途径 ,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病人痛苦小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态造影术 方法学 安全性
下载PDF
应用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9
6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Gille Grollier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78-580,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 ,探讨其应用策略。方法 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对 12 0例患者的 166处病变进行PCI。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动脉鞘内注入维拉帕米 5mg ,根据... 目的 评价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 ,探讨其应用策略。方法 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对 12 0例患者的 166处病变进行PCI。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动脉鞘内注入维拉帕米 5mg ,根据造影显示冠脉起始段和病变近端的情况选择合适引导导管 ,按常规进行PCI操作 ;术后立刻拔出鞘管 ,加压包扎穿刺处 ,4h后解除加压包扎 ;术后仅限制患者穿刺侧上肢活动。结果 右冠脉 (RC)病变 43例中有 67 4%应用JudkinsRC导管 (JR) ,3 2 6%应用Amplatz导管。 92例患者的 12 1处左冠脉 (LC)病变 ,66 3 %应用JudkinsLC导管 ,18 5%应用EBU导管 ,15 2 %应用AmplatzLC导管。 2例静脉旁路病变均应用JR。PCI成功率97% ;5处 (3 % )仅行经皮冠脉成形术未成功 ;并发症仅有 1例 (0 8% )桡动脉闭塞 ,但不影响手部供血。结论 应用 5F引导导管经桡动脉行PCI具有可行性 ,由于导管细软 ,大大降低冠脉和穿刺部位的并发症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但操作难度较大 ,需掌握导管的选用策略 ,以增加导管的支持力和同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引导导管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PCI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