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河湾盆地三棵树旧石器遗址2008年试掘报告 被引量:11
1
作者 侯亚梅 刘扬 +1 位作者 李英华 刘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41,共15页
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东北部。2008年秋,该遗址经过小规模试掘,出土251件石制品及一些碎骨和牙化石。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碎片等;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雕刻器、石锥... 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东北部。2008年秋,该遗址经过小规模试掘,出土251件石制品及一些碎骨和牙化石。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碎片等;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雕刻器、石锥、石钻、鸟喙状器等。石制品以小中型为主,其原料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燧石、白云岩、玄武岩等,全部为就地取材。三棵树遗址与后沟遗址同处泥河湾层上部,处于后沟遗址下部和马梁遗址上部,时代属于中更新世中后期。该遗址的发现有助于探讨我国华北小石器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探索细石器文化传统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三棵树 旧石器时代 石制品 东谷坨石核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过氧化氢刺激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线粒体和溶酶体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9
2
作者 岳晓莉 李萍 +4 位作者 刘欣 黄启福 BARBIER-CHASSEFIERE Veronique MORIN Christophe PAPY-GARCIA Dulce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7-782,共6页
目的:证明黄芪多糖对氧化应激皮肤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过氧化氢0.5 mmol/L中,孵育30 min造成急性氧化损伤的模型。MTT法测黄芪多糖的剂量反应,DAPI染色法检测黄芪多糖对细胞死亡的作用;激光共聚焦法检测黄芪... 目的:证明黄芪多糖对氧化应激皮肤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过氧化氢0.5 mmol/L中,孵育30 min造成急性氧化损伤的模型。MTT法测黄芪多糖的剂量反应,DAPI染色法检测黄芪多糖对细胞死亡的作用;激光共聚焦法检测黄芪多糖对线粒体、线粒体膜电位以及溶酶体稳定性的保护作用。结果:经过黄芪多糖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其作用浓度从0.5 mg/L开始,到1 mg/L达最大效果,呈剂量依赖性。而且,黄芪多糖能够抑制线粒体膜电位崩解保护线粒体形态,保护溶酶体膜。结论:这些结果证明了黄芪多糖在线粒体和溶酶体水平存在1个新的调节凋亡的途径。这个途径可以成为一些氧化应激以及溶酶体缺陷疾病的1个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线粒体 溶酶体 黄芪多糖
下载PDF
旧石器技术研究法之应用--以观音洞石核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英华 侯亚梅 Eric BOEDA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5-362,共8页
中国旧石器材料数量众多,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在世界旧石器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类型学在解读与提取石器所包含的人类技术行为信息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一些石制品的形态和组合与欧洲和近东常... 中国旧石器材料数量众多,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在世界旧石器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类型学在解读与提取石器所包含的人类技术行为信息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一些石制品的形态和组合与欧洲和近东常常难以直接对比,对器物的分类定名也存在交流上的困难。由法国学者开创发展起来的史前石器技术研究理论和方法在分析形态特征的同时,通过关注支配石器工业生产体系的技术机制和逻辑规则,对深入细致地探讨史前人类的认知特征和技术行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能为石器工业甚至跨地域文化之间的比较提供基础。本文对贵州观音洞遗址的石核标本为例进行了技术分析,说明其在研究中国旧石器材料上的可行性,特别是信息提取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洞 剥坯 操作链 技术分析
下载PDF
bFGF及相关细胞因子转染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
4
作者 陈彪 陈廖斌 +2 位作者 秦俊 汪晖 Jaques Magdalou 《中国药理通讯》 2011年第2期65-65,共1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及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和/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共同转染人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后对软骨细胞的影响。
关键词 软骨细胞 骨关节炎 相关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 BFGF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泰国晚始新世Anthracokeryx thailandicus Ducrocq,1999(石炭兽科,小丘齿兽亚科)的分类修订
5
作者 DUCROCQ Stéphane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304,共12页
重新描述了泰国晚始新世石炭兽类(哺乳动物纲,鲸偶蹄类)的泰国先炭兽(Anthracokeryx thailandicus),修订了该种在科内的系统发育位置。据观察,泰国标本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牙齿差异,因而建立一新属颏炭兽(Geniokeryx gen.nov.),代表了归入... 重新描述了泰国晚始新世石炭兽类(哺乳动物纲,鲸偶蹄类)的泰国先炭兽(Anthracokeryx thailandicus),修订了该种在科内的系统发育位置。据观察,泰国标本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牙齿差异,因而建立一新属颏炭兽(Geniokeryx gen.nov.),代表了归入小丘齿兽亚科(Microbunodontinae)的第3个属。新属的主要特征是下颌联合短而深,未愈合;上、下前臼齿粗壮;上臼齿呈微弱新月型,具原附尖,无后小尖外棱。下颌联合的独特形态可能属于性双型特征,为雄性增大的上犬齿提供了侧面保护,就像某些古近纪祖猎虎类食肉动物,例如Eusmilus一样。简要评述了中国发现的先炭兽属的一些种,认为A.dawsoni可能是A.sinensis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晚始新世 石炭兽科 小丘齿兽亚科 先炭兽 颏炭兽
下载PDF
缅甸中始新世晚期邦塘组Paukkaungmeryx minutus(鲸偶蹄目,古鼷鹿科)新材料
6
作者 Stéphane DUCROCQ Yaowalak CHAIMANEE +3 位作者 Olivier CHAVASSEAU Aung Naing SOE Chit SEIN Jean-Jacques JAEGER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97,共16页
描述了缅甸中部邦塘组Myaukse Kyitchaung地点原始反刍类古鼷鹿科小包康鼷鹿(Paukkaungmeryx minutus Ducrocq et al.,2020)的牙齿新材料。新材料的上臼齿与正型标本相比形态上仅有微小的变异,如更加发育的颊侧和舌侧齿带。下颊齿具有... 描述了缅甸中部邦塘组Myaukse Kyitchaung地点原始反刍类古鼷鹿科小包康鼷鹿(Paukkaungmeryx minutus Ducrocq et al.,2020)的牙齿新材料。新材料的上臼齿与正型标本相比形态上仅有微小的变异,如更加发育的颊侧和舌侧齿带。下颊齿具有原始的特征,包括:简单的p4,下臼齿呈丘月齿型,以及下三角座后壁无“褶”状结构。新材料的发现使Paukkaungmeryx成为邦塘发现的第二个同时保存上、下牙齿的古鼷鹿科成员,也展现了古鼷鹿科早期演化的复杂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中始新世 邦塘组 鲸偶蹄目 古鼷鹿科 Paukkaungmeryx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转染对兔骨关节炎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彪 陈廖斌 +2 位作者 秦俊 Jaques Magdalou 汪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及联合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转染对兔膝骨关节炎(OA)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交叉韧带切断法将新西兰兔膝关节制成OA模型.分别向膝... 目的 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及联合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转染对兔膝骨关节炎(OA)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交叉韧带切断法将新西兰兔膝关节制成OA模型.分别向膝关节内注射单独bFGF或多重组合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各1×108 PFU.3周后关节液分析目的 基因表达和糖胺聚糖(GAG)浓度.关节标本行Mankin评分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基因转染后,在关节液中可检测到相应目的基因的表达.OA组软骨损伤较大,Mankin评分为(8.60±1.14),关节液中GAG为(69.96±8.32)mg/L.与OA组相比,单独bFGF转染后软骨Mankin评分降低(P<0.05),为(6.00±0.71) bFGF与IL-1Ra和IGF-1联合转染后,Mankin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为(3.80±0.84).单独bFGF转染后对GAG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联合基因转染可显著抑制基质降解,减少GAG的释放.结论 bFGF单独转染可对OA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bFGF、IL-1Ra和IGF-1联合转染可有效改善OA病程,其疗效优于bFGF单独转染,提示多基因联合转染治疗OA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因治疗 转染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转染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彪 陈廖斌 +2 位作者 秦俊 Jaques Magdalou 汪晖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56-459,513,共5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及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和(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同转染人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后对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独编码人bFG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及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和(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同转染人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后对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独编码人bFG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或多重组合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单层培养的人OA软骨细胞。6d后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目的基因表达和糖胺聚糖(GAG)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软骨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基质的合成。免疫印迹法检测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各基因转染后,细胞上清液目的基因表达与OA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bFGF单独转染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增加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P〈0.05)。与bFGF单独转染相比,联合IL-1Ra和(或)IGF-1共同转染后,可降低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6.1±1.6)%、(19.4±1.0)%、(18.4±1.1)%、(13.9±1.8)%,P〈0.05],进一步增加了软骨基质的生物合成(P〈0.05)。同时,抑制了MMP-3的表达,增加了TIMP-1的表达。结论腺病毒介导的bFGF转染人OA软骨细胞可促进细胞增殖,增加基质的合成。与IL—IRa和IGF-1共转染后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基质合成;同时,抑制了基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细胞因子类 基因转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