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王梦雪 丁晓坤 +8 位作者 侯兴 吴念 王允 周楠 王玲燕 张晓彤 朱东栋 刘崇淙 刘素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131,共9页
本文结合2019年四个季节渤海叶绿素a浓度的现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系统分析了渤海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渤海春、夏、秋、冬季节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0.4~6.8、0.5~14.9、0.2~6.5和0.4~0.9μg/L... 本文结合2019年四个季节渤海叶绿素a浓度的现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系统分析了渤海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渤海春、夏、秋、冬季节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0.4~6.8、0.5~14.9、0.2~6.5和0.4~0.9μg/L,平均浓度分别为(1.6±1.2)、(3.0±4.2)、(1.0±0.8)和(0.6±0.2)μg/L,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分布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四个季节近岸叶绿素a浓度明显高于远岸;夏季层化现象明显,表层叶绿素a浓度明显高于中、底层,春、秋、冬季节垂直混合均匀。冬季温度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夏、秋季节浮游植物生长受沿岸河流营养盐输入影响显著,尤其是夏季,受黄河水沙调控影响,黄河月径流量峰值由以往的秋季提前至夏季,使得夏季营养盐得以补充,进而导致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渤海叶绿素a峰值发生的季节总体上由以往的春、秋季转变为春、夏季。研究结果揭示了渤海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渤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渤海 影响因素 调水调沙
下载PDF
全球海洋硅循环及研究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2
作者 朱东栋 Jill NSUTTON +2 位作者 Aude LEYNAERT Paul J.TREGUER 刘素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8,共12页
海洋硅循环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对调控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海洋酸碱度和多种元素(氮、磷、铁、铝等)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硅循环与“生物泵”及碳循环的紧密联系,是其... 海洋硅循环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对调控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海洋酸碱度和多种元素(氮、磷、铁、铝等)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硅循环与“生物泵”及碳循环的紧密联系,是其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海洋中硅的外部来源主要为河流、地下水、大气沉降、海底玄武岩风化作用和海底热液输送5个途径,在全球气温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地冰川融化成为高纬度海域不可忽视的硅源。生物硅在沉积物中的埋藏、硅质海绵和生物硅的反风化作用是重要的海洋硅移除过程。海洋硅循环过程复杂,受生物(生物吸收、降解)、物理(吸附、溶解)和化学(矿化分解和反风化作用)多重因素的影响,针对海洋硅循环关键过程的研究有助于综合评估海洋硅的“源-汇”和收支。本文总结了海洋硅循环的主要过程及海洋硅的收支,根据国际和国内研究现状讨论了当前海洋硅循环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现有研究成果显示,海洋硅的外源输入和输出通量比以往的评估分别增加了2.4和2.2倍。在短时间尺度内(<8 ka),全球海洋中硅的收支大致平衡,海洋硅循环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河流输送至陆架边缘海的硅通量发生变化,可能影响硅藻等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结构,是未来海洋硅循环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陆架边缘海较高沉积速率和强烈的反风化作用提高了该区域生物硅的埋藏效率,准确评估该区域生物硅的埋藏通量仍是亟须解决的难题。目前的研究评估了全球海洋浮游硅藻、硅质海绵以及放射虫生产力,而海洋底栖硅藻生产力的贡献受到忽视,未来需要关注底栖硅藻对生物硅的贡献及其在海洋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硅循环 收支 生物硅 海洋
下载PDF
印度医学中的概念和实践——以《妙闻集》和《遮罗迦集》为例
3
作者 张国川(译) +1 位作者 杨李琼(校) 谷操(校)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23年第2期284-309,366-367,共28页
印度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医学体系:起源于印度远古时期的阿育吠陀(又名“生命吠陀”),在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与希腊医学的一些交流,公元初期起源自泰米尔纳德邦(Tamilnādu)的悉达医学体系(siddha)。最古老的当属阿育吠陀,文献几乎全部用梵... 印度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医学体系:起源于印度远古时期的阿育吠陀(又名“生命吠陀”),在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与希腊医学的一些交流,公元初期起源自泰米尔纳德邦(Tamilnādu)的悉达医学体系(siddha)。最古老的当属阿育吠陀,文献几乎全部用梵语写成。吠陀文献基本上是宗教性质的,在这些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了解剖及医学词汇,并论述了关于人体体质的理论观念,尤其是关于宇宙及人体原质连续相关性的想法。公元前后,两本伟大的医学专著——《妙闻集》(Susruta-Samhitā)和《遮罗迦集》(Caraka-Samhitā)论证了古代阿育吠陀。这两部文献是观察和理论相结合形成的医疗活动成果。此外,还提出了一种认识论,以供医生使用。本文将先介绍印度医学史,并针对以下主题介绍这两部著作中的观念:第一,关于身体和人体构成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同时期形成的数论(Samkhya)和胜论(Vaisesika)哲学体系在医学上的体现;第二,关于三元素的生理学理论,即风、痰、胆,医生认为这三种元素与健康和疾病状态相关;第三,在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医学认识论和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育吠陀医学 吠陀梵文 《妙闻集》 《遮罗迦集》 哲学生理学
原文传递
心灵之路 走向世界
4
作者 月月 《阿来研究》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阿来是藏族和回族结合的家庭里的长子,出生于1959年,在中国四川省与西藏接壤的藏汉跨文化地区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和青少年。依靠本人的智慧和毅力,他完成了高等教育,成为一名师范学校的教师。在文学生涯的初期,他钟爱用诗歌表达他对家乡... 阿来是藏族和回族结合的家庭里的长子,出生于1959年,在中国四川省与西藏接壤的藏汉跨文化地区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和青少年。依靠本人的智慧和毅力,他完成了高等教育,成为一名师范学校的教师。在文学生涯的初期,他钟爱用诗歌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走出家乡、摆脱苦难、探索苦难的原因和放眼世界成为他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维耶 布列塔尼语 大自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