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民國時期七真度化故事的流傳及版本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7年第1期53-68,共16页
明清民國時期,全真教内外流傳著衆多以全真七子爲原型的故事,這些故事廣泛存在於仙傳、文集、小説、寶卷、善書等作品當中,而且,同一種作品往往會流傳著諸多不同的版本。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及其諸版本的刊刻動因極爲複雜,不同的社會... 明清民國時期,全真教内外流傳著衆多以全真七子爲原型的故事,這些故事廣泛存在於仙傳、文集、小説、寶卷、善書等作品當中,而且,同一種作品往往會流傳著諸多不同的版本。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及其諸版本的刊刻動因極爲複雜,不同的社會力量往往是基於不同的考量而對七真故事加以消費和利用。本文即以七真故事爲主題,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出發,首先對這些作品的種類進行考察;其次,分析同一類作品的版本數量及文本差異;進而嘗試對明清民國時期全真教的社會影響力做出評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真祖師列仙傳》 《七真天仙寶傳》 《七真因果傳》 《金蓮仙史》 《重陽七真演義傳》 《七真寶卷》
原文传递
明清嶗山全真教的神明信仰及宗教身份
2
作者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5年第1期245-269,共25页
金元時期,全真教在宋德方、秦志安的首倡之下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以五祖、七真爲核心的神明信仰系統和譜系,並假由元世祖至元六年和元武宗至大三年的兩通褒封詔書而在教内、教外獲得普遍認可。然而,入明以後,以嶗山太清宫和馬山玉皇宫... 金元時期,全真教在宋德方、秦志安的首倡之下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以五祖、七真爲核心的神明信仰系統和譜系,並假由元世祖至元六年和元武宗至大三年的兩通褒封詔書而在教内、教外獲得普遍認可。然而,入明以後,以嶗山太清宫和馬山玉皇宫爲例,全真教的這種信仰系統却在地方社會及道衆中遭到有意無意的忽視。相反,祖師崇拜、内丹修煉以及命名系統這三種制度性因素却仍舊在維持著嶗山全真道士的宗教身份。儘管地方民衆會因自身需求及所處的社會環境而將不同的社會身份加諸全真道士之上,然而,由制度性因素構成的宗教身份却並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而仍舊與金元時期的全真教有著很强的連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會身份 宗教身份 祖師崇拜 内丹修煉 命名系統
原文传递
全真教與地方社會中的鄉紳、士族、國家祀典——以雲行山爲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宋建明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6年第1期216-262,共47页
雲行山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據現存史料,明清民國時期,玉皇殿、三清廟、三教祠、關帝殿、忠義祠、吕祖廟和十大夫廟等共計七座廟宇或殿祠建於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地方志和文人筆記中鮮有記載,不過,全真道士李太住、馬一仲、張... 雲行山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據現存史料,明清民國時期,玉皇殿、三清廟、三教祠、關帝殿、忠義祠、吕祖廟和十大夫廟等共計七座廟宇或殿祠建於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地方志和文人筆記中鮮有記載,不過,全真道士李太住、馬一仲、張元席等確住持其中。不僅如此,住持雲行山諸廟宇的全真道士還與地方士紳和富姓大族保持了良好的互動關係,並借此建立了廣泛的關係網絡和象徵資本。進而,雲行山全真道士還借捻軍起義之機,參與了地方祀典的建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雲行山 全真教 鄉紳 士族 國家祀典
原文传递
《七真天仙寶傳》的版本、使用及内容初探
4
作者 秦國帥 《全真道研究》 2018年第1期133-147,共15页
明清民國時期,諸多版本的以王重陽度化全真七子及其内丹修道理論爲主題的七真小説和寶卷流傳於世,形成了一部通俗版的全真道教史。以《七真天仙寶傳》爲例,現存可考的版本多達14種。然而,通過仔細考察這些版本的刻印過程却可以發現,通... 明清民國時期,諸多版本的以王重陽度化全真七子及其内丹修道理論爲主題的七真小説和寶卷流傳於世,形成了一部通俗版的全真道教史。以《七真天仙寶傳》爲例,現存可考的版本多達14種。然而,通過仔細考察這些版本的刻印過程却可以發現,通俗本《七真天仙寶傳》大多數出於民間宗教教派之手,且對於全真正傳中的故事情節不乏增補和篡改之處。值得注意的是,民間宗教家的這些舉動儘管遭到了全真道士的回擊和抵制,但却客觀上推動了全真教經典人物故事與核心丹道理論在更大範圍上的傳播。這一情況的出現也表明,明清民國時期的全真教幾近成爲一種公共資源,是全真道士、民間宗教家、小説家以及普通民衆都可以學習、借用甚至改編、重寫的對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教 七真天仙寶傳 民間宗教 公共資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