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历史学的未来:后人文主义的挑战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爱娃.多曼斯卡
张作成
-
机构
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历史系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6,共7页
-
文摘
在过去10年里,由于与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联系加深,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解释范式或建构主义范式的象征化;在新唯物主义和新经验主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趋势,它们主张"脱离文本"和"返归质料"。与这些变化相伴随的是,对人文主义和人类中心论的批评(后人文科学)。
-
关键词
后人文主义
后人文科学
非人类中心论
-
Keywords
posthumanism
posthumanities
non-anthropocentric paradigm
-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转义海登·怀特,改变元语言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作成(译)
-
机构
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历史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
波兰科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世界历史评论》
2020年第3期3-14,260,共13页
-
文摘
本文试图用詹巴蒂斯塔·维柯的诗性逻辑和人类意识发展理论,表现海登·怀特的写作和教学生涯。人类意识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通过转向(转义转变)逐次实现。每个阶段对应一个转义、一种转变载体:隐喻、转喻、提喻、反讽。根据这一模式,人类生活始于隐喻,终于反讽,最终回归(复归)隐喻。本文认为,海登·怀特的知识分子生涯可以用两个主导转义界定:隐喻和反讽。反讽大多显现于公众中,与怀特作为专业人士的科学实践有关。隐喻构成了一种存在主义根基,表现于怀特的科学实践中。这是借用马克斯·韦伯的术语。怀特扼要重述他的工作时也断定,叙事主义路径在历史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为新研究趋势兴起奠定了基础。作者认为,当恐怖袭击、战争、好斗的民族主义、不断发生的大屠杀事件以及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改变了我们对“何谓人类”的理解)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时,怀特的话语方法就显得太过局限了。但这当然不是在说,怀特的方法全然没有任何价值。
-
关键词
海登·怀特
转义
詹巴蒂斯塔·维柯
诗性逻辑
叙事主义
范式转换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动物史的内涵与价值
- 3
-
-
作者
张作成(译)
-
机构
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历史系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3,共14页
-
文摘
文章反思了动物史这一新兴史学领域,并提出了动物史研究的主要论点与未来任务。文章的主要目标是明确苏珊·南斯主编的《历史中的动物》给动物史研究带来的新前景和可能性。这些研究前景和可能性体现在,从动物的视角理解动物中介(将动物看作认识历史的中介和历史中的行动者);在“以人类为中心”的档案中寻找动物的痕迹,并搜集有关动物记述的历史资料。文章还讨论了动物史研究在方法论上面临的困难,尤其是探索动物历史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与生命科学合并的可能性。这篇评论思考了动物史研究如何推动学术界反思历史学的学科基础问题。一些学术反思来自于主张彻底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者,其中许多是历史学家。这些学者不仅致力于将历史学与动物心理学、生态学、行为学、进化生物学和动物学等学科结合,而且对历史学科的基本假设提出了质疑:历史学家获得的建构过去知识的地位以及这类知识的认识论地位。在这种语境中,出现了若干问题:我们能否实现“物种间的能力”(埃丽卡·富奇的术语),以创造有关过去的多物种知识?对动物感知变化的研究能否帮助我们提出看待过去的非历史路径?我们能够以多物种的作者身份想象过去的解释吗?
-
关键词
多物种
动物史
人类—动物关系
动物中介
动物的观点
非人类中心的档案
历史资料
动物证词
跨学科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Q95-09
[生物学—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