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mics三维成像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栋 徐曌 +5 位作者 张逸群 罗艳红 张菊红 王益钢 Brendan Gunalingam 张邢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 使用Mimics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三维结构,初步评估经皮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系统)手术风险,指导封堵器选择及放置.方法 入选2014年5-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10例,年龄40 ~ 85岁的... 目的 使用Mimics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三维结构,初步评估经皮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系统)手术风险,指导封堵器选择及放置.方法 入选2014年5-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10例,年龄40 ~ 85岁的心房颤动患者10例,均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具有左心耳封堵适应证,且自愿参加本试验.术前行Mimics左心耳三维重建,结合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及造影结果,选择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尺寸及放置位置,置入封堵器至左心耳颈部.结果 入选心房颤动患者年龄为(66.3±11.9)岁,其中9例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CHADS2-VAS评分(3.2±1.7)分,HAS-BLED评分(2.7±1.6)分;1例为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曾行二尖瓣成形术,缺乏外科换瓣手术的适应证).1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术后行左心耳造影及TEE均未发现封堵伞处血流渗漏.围手术期及术后1个月随访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使用Mimics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三维结构,为左心耳封堵术封堵器置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成像 三维 左心耳封堵术
原文传递
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进行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及消融
2
作者 李希 张劲林 +5 位作者 周岳廷 赵安权 陈艳红 程光辉 邓成钢 刘燕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61-466,共6页
目的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辅助下运用超高密度标测系统(Rhythmia系统)对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进行超高密度激动标测及消融。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有临床室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作的器质性心... 目的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辅助下运用超高密度标测系统(Rhythmia系统)对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进行超高密度激动标测及消融。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有临床室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作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超高密度激动标测(所有患者在ECMO的支持下,Rhythmia系统心内膜和/或心外膜),确定并消融室速的关键峡部/最早起源部位,术中无室速诱发则进行基质改良。结果共入选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年龄(62±6)岁,14例患者共标测出持续性室速种类为17种。其中3例患者因术中无诱发或室速标测不完全,在窦性心律下和/或心室起搏下行基质标测。术后ECMO置入部位伤口局部感染1例,给予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12±8)个月,16例患者无室速发作,1例患者随访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程控时发现低频室速(70次/min)。结论在ECMO辅助下运用超高密度标测能够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器质性室速进行准确地标测及消融,并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超高密度标测 体外膜肺氧合 结构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应用与认知的问卷调查
3
作者 梁义秀 汪菁峰 +7 位作者 陈学颖 张磊 李明辉 潘磊 严冬 祁文玥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在国内应用推广缓慢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医师认同S-ICD较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未植入S-ICD的原因按照重... 目的调查分析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在国内应用推广缓慢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医师认同S-ICD较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未植入S-ICD的原因按照重要性排序,对未来应用S-ICD的预期和推广的建议。2020年8月至10月调查问卷分发于全国多家医疗中心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医师填写后收集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18个行政区93家医院的190份问卷。参与调查医师对S-ICD各优点的认可比例均>30%,其中最认可的S-ICD的优点是其无导线相关并发症(154/190,81.1%),认为S-ICD最重要的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156/190,82.1%),其余缺点的赞同比例均<30%。69.4%(13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为价格过于昂贵是适应证患者未植入S-ICD的最主要的原因,且共有90.5%(17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将此原因列入前3位。86.8%(165/190)的参与调查的医师预计未来1年内S-ICD的植入数量会增加,94.7%(180/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同降低价格以促进S-ICD的推广。结论国内CIED植入医师对S-ICD的优点接受度较高,认为价格昂贵是S-ICD应用受限的最主要原因。降低价格应该有利于S-ICD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颤器 植入型 问卷 调查 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