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佶康 赵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内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外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后内侧组(t=19.632、6.483,P均<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内侧组(t=17.649,P<0.001);术后6个月,后外侧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后内侧组(t=3.072、2.249,P=0.003、0.029),WOMAC中的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后内侧组(t=7.123、6.249、3.899、6.504,P均<0.001)。后外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后内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无明显差异(χ^(2)=0.221,P=0.638)。结论与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FTP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临床疗效更佳,更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入路方式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钉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骨愈合效果及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丁佶康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骨愈合效果,并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骨愈合效果,并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 PFLCP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围术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均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且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比容水平降低幅度更大,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各维度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可提高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愈合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骨折 骨折愈合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三忠 刘翠珍 吴淑红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9期830-831,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予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以"T"形薄型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予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以"T"形薄型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21~69岁,平均54.4岁。根据桡骨远端骨折分型,B2型8例,B3型22例,C1型14例。结果 41例得到6~2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Gartland和Werleg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35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95.1%。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适应早期功能锻炼需要,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不稳定 骨折 骨内固定 锁定钢板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韩耀辉 赵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154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与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154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与对照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V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过伸复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椎体功能、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AS:t=1.985、2.733、2.490,P=0.049、0.007、0.014;ODI:t=2.726、8.181、8.497,P=0.007、P<0.001、P<0.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6.786,P<0.001),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t=20.927,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8%(χ^(2)=4.464,P=0.035)。结论PVP可明显缓解OVCF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椎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椎体功能
下载PDF
肩关节后脱位的诊断 被引量:9
5
作者 郭三忠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肩关节后脱位 诊断 影像学检查 治疗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振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30,微创经皮锁定加...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30,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74±13.13)min、(3.32±0.49)月、(13.14±1.67)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63.34±14.06)mL,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损伤,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关节功能,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侧牵足蹬法整复肩关节脱位
7
作者 郭三忠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74,共1页
目的:总结应用侧方足蹬牵引整复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49例各型肩关节脱位患者采用足蹬牵引进行整复。结果:49例均一次整复成功,治疗效果优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侧牵足蹬整复肩关节脱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骨科手法 侧牵足蹬法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郭三忠 赵斌 谢振航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1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钙尔奇D600mg,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注射。每年1次。结果140例得到10-26个月随访,平均1... 目的研究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钙尔奇D600mg,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注射。每年1次。结果140例得到10-26个月随访,平均13.4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痛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通过定量CT(QCT)测腰椎骨密度,骨密度增加明显(P〈O.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QCT 骨密度
原文传递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三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外侧LCP内固定治疗。结果 24例获6~1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结论 LCP治疗股骨粗隆...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外侧LCP内固定治疗。结果 24例获6~1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结论 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适应证广,内固定稳固,能有效地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适应早期功能锻炼,尤其适用于老年和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