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在输血检验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桂娟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2期7-8,25,共3页
目的研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在输血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纳入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3000例输血检验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0例实施传统检验方法,观察组1500例应用卡式微柱凝胶... 目的研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在输血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纳入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3000例输血检验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0例实施传统检验方法,观察组1500例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将两组的一次性检验准确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医生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ABO正定型、ABO反定型、RhD阴性的一次性检验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操作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应用在输血检验中的准确率、灵敏度均更优,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及操作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准确率 灵敏度
下载PDF
NLR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健敏 贺化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3031-3036,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79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常规结果、血... 目的了解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79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常规结果、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CA)19-9及CA72-4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不同TNM分期和病理组织分型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NLR及3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EA、CA19-9、NLR的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端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程度无关(P>0.05)。CA72-4水平的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端转移、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无关(P>0.05)。TNM分期越高,CEA、CA19-9、CA72-4和NLR水平升高得越明显。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及NLR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糖类蛋白19-9 糖类蛋白72-4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龙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0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纽,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草转氨酶(AST)、乳... 目的研究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纽,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酶谱检测 急诊检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次侧凝集产生的原因探讨及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王桂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11期35-38,23,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法次侧凝集产生的原因以及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提供有意义的保障。方法:统计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输血患者所做的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法,按照疾病分组,统计分... 目的:总结分析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法次侧凝集产生的原因以及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提供有意义的保障。方法:统计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输血患者所做的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法,按照疾病分组,统计分析患者的输血次数、次侧配血凝集发生比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比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抗体筛选鉴定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血常规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形态结构等实验手段和方法,研究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法次侧凝集产生的原因以及临床意义。结果:分析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法28816人次,其中次侧配血凝集231人次,凝集率为0.8%;次侧凝集的产生,集中发生的主要的疾病为肿瘤血液系统疾病、ICU重症及急症病人、外伤、肝病患者、肾病患者、病人终末期恶病质等;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次侧配血发生的凝集率与输血的次数、输血反应发生比率、输血的效果呈正相关(P<0.05);ICU重症、急症病人、外伤、肝病患者、肾病患者、病人终末期患者与输血的次数、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输血的效果无相关性(P>0.05);次侧配血凝集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红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细胞膜的变化、血浆蛋白因素的影响、献血者的血浆中存在同种抗体、错误标本、标本抗凝不合适、红细胞未充分洗涤、其它原因等;对于免疫因素以及非免疫因素导致的次侧配血凝集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研究,证实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交叉配血微柱凝胶卡式法次侧凝集的原因众多,由非免疫因素所导致的交叉配血微柱凝胶卡式法次侧凝集发生的比率较高、输血反应率和输注无效率较低;而免疫因素导致的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次侧凝集发生的比率较低、但输注无效率较高,而且引起输血反应的比例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卡式法 次侧凝集 原因分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龙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3期286-286,共1页
探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样本资料500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期间实施了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在本次500分样本治疗中交叉配血检查出不合的有13例,DAT... 探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样本资料500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期间实施了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在本次500分样本治疗中交叉配血检查出不合的有13例,DAT阳性有7例,假阳性有5例,青霉素实验阳性1例;输血不合受试者中既往输血史6例,妊娠史4例,抗筛阳性1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未出现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严格的控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性的首要前提,可以保证患者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实验室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