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干预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震 周华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0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和术后24hSAS评分。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术前的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地减轻其焦虑情绪等负性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心理干预 预后
下载PDF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强迫症31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翠萍 张旺信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8期63-64,共2页
"意象对话技术"是一门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但其对强迫症的疗效尚不明确。虽然目前存在多种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但治愈率较低。本研究对31例强迫症患者实施"意象对话技术"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意象... "意象对话技术"是一门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但其对强迫症的疗效尚不明确。虽然目前存在多种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但治愈率较低。本研究对31例强迫症患者实施"意象对话技术"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意象特点、体会和感受,发现意象对话技术能够很好地揭示并解除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心理症结,明显改善强迫症症状,"意象对话技术"是一种对治疗强迫症实用可行的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对话技术 心理治疗 强迫症
下载PDF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翠萍 杜圣英 张旺信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2期69-71,共3页
探讨意象对话技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1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3组,意象组:单纯意象对话技术治疗;药物组: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帕罗西汀辅助认知治疗。患者随访1年,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意象对话技术对青少年抑郁... 探讨意象对话技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1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3组,意象组:单纯意象对话技术治疗;药物组: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帕罗西汀辅助认知治疗。患者随访1年,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意象对话技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帕罗西汀联合认知疗法疗效相当,比单用帕罗西汀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对话技术 帕罗西汀 青少年抑郁
下载PDF
颅内脑膜瘤术后并发体感异常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华琳 李震 曲晓菲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92,共1页
患者女,65岁。主诉于2011年1月出现双下肢行走无力,于2011年6月首次就诊。cT扫描显示:额顶叶皮质下圆形高密灶,病灶实质均匀。术前诊断为颅内脑膜瘤。
关键词 颅内脑膜瘤 术后并发 体感 行走无力 首次就诊 cT扫描 术前诊断 双下肢
原文传递
环指骨软骨瘤合并脂肪瘤治疗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翠萍 魏开斌 初培罡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7期66-66,共1页
患者男,52岁,因"发现右环指肿物40年,增大、畸形伴活动受限4年余"于2012年4月入院.现病史:患者自诉于40年前发现右环指背侧1肿物,约黄豆大小,无明显异常感觉,亦未行诊治.患者自诉于4年前发现右环指肿物无明显诱因开始逐渐生长、增大... 患者男,52岁,因"发现右环指肿物40年,增大、畸形伴活动受限4年余"于2012年4月入院.现病史:患者自诉于40年前发现右环指背侧1肿物,约黄豆大小,无明显异常感觉,亦未行诊治.患者自诉于4年前发现右环指肿物无明显诱因开始逐渐生长、增大,右环指畸形伴活动受限,曾于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现要求入院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骨软骨瘤 环指 脂肪瘤 异常感觉 指畸形 患者 肿物
原文传递
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翠萍 《社区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2月将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50例。药物组单纯药物治疗,联合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分别利用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2月将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50例。药物组单纯药物治疗,联合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分别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联合组在治疗4、8、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药物组与联合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10.44±4.29)、(6.07±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总有效率89.36%,联合组总有效率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末随访联合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结论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