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COPD患者胸部CT扫描测定肺/主动脉直径比值与其肺功能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贠春梅 王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定肺动脉直径(PA)/主动脉(A)直径比值与其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确诊为COPD患者78例,并按照COPD病变标准分为4个亚组,均通过CT测定PA、A...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定肺动脉直径(PA)/主动脉(A)直径比值与其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确诊为COPD患者78例,并按照COPD病变标准分为4个亚组,均通过CT测定PA、A,计算PA∶A比值,并分析其与COPD分级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COPD病症分级的增加,患者PA∶A比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各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比例(FEV1%)、残气量/肺总量(RV/TLC)均依次下降,各亚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PA∶A值与COPD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FEV1%、RV/TLC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经胸部CT测得的PA∶A值与肺功能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COPD病情的临床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胸部CT 肺/主动脉直径比值 肺功能
下载PDF
泰安市中老年机关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春玲 史敬华 +1 位作者 姜智 魏华 《社区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了解中老年机关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状况。方法选取泰安市1477名机关干部健康体检资料,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的聚集率和聚集构成。结果中老年机关干部超重、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 目的了解中老年机关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状况。方法选取泰安市1477名机关干部健康体检资料,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的聚集率和聚集构成。结果中老年机关干部超重、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吸烟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出比例分别为70.68%、56.26%、46.17%、20.18%、18.42%、14.96%和7.65%。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率为68.99%,3个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率为40.15%,男性危险因素聚集率明显高于女性。危险因素聚集时,前3位的组合分别是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血脂异常、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结论中老年机关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率较高,提示机关干部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应加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机关干部 中老年
原文传递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顾伟鹏 宁兆惠 +1 位作者 桑秀艳 陈冬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9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以来本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记录并比较管理前(2016年1月-12月)、后(2017年1月-12月)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在人性化...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以来本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记录并比较管理前(2016年1月-12月)、后(2017年1月-12月)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在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后,风险事件、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较之于实施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护理管理 临床 护理工作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
下载PDF
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侯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1-912,共2页
患者女性,65岁。右下肢皮肤斑块伴破溃,遂于2010年6月做皮肤活检,诊断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实验室检查:WBC5.85×10^9/L,Hb 122 g/L,Plt 88×10^9/L,分叶核细胞0.71,杆状... 患者女性,65岁。右下肢皮肤斑块伴破溃,遂于2010年6月做皮肤活检,诊断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实验室检查:WBC5.85×10^9/L,Hb 122 g/L,Plt 88×10^9/L,分叶核细胞0.71,杆状核细胞0.01,淋巴细胞0.28,变异淋巴细胞0.02,晚幼红细胞3个/100个有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血管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下载PDF
MCM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班媛媛 李道胜 +2 位作者 李晓梅 庞宇 叶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MCM5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40例正常肺组织中MCM5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MCM5阳性率高于... 目的探讨MCM5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40例正常肺组织中MCM5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MCM5阳性率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Ⅰ、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CM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淋巴结转移者MCM5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5)。结论 MCM5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能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评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预测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CM5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脂多糖对衰老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刘焕星 姜智 贾玉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衰老大鼠模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①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任取其中1组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20mg/(kg.d)]腹腔注射,连续6周制...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衰老大鼠模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①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任取其中1组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20mg/(kg.d)]腹腔注射,连续6周制备衰老大鼠模型;另1组青年大鼠作为对照;②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细胞贴壁的方法获取AM,用瑞氏染色鉴定纯度、台盼蓝染色测定活细胞数;③将各组获取的AM再随机均分为LPS刺激组及阴性对照组,其中LPS刺激组细胞在贴壁2h后加入含10mg/L LPS的1640培养液,24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a linked immunosorsent assay,ELISA)分别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内皮素(endolthelin,ET-1)的含量。结果(1)青年、老年大鼠LPS刺激组TNF-α、ET-1均高于对照组;(2)老年LPS刺激组肺泡灌洗液上清中TNF-α[(31.32±2.38)pg/ml]高于青年LPS刺激组[(25.48±3.52)pg/ml,P<0.05];老年LPS刺激组ET-1[(3.91±0.11)pg/ml]高于青年LPS刺激组[(3.17±0.11)pg/ml,P<0.05]。结论老年大鼠对LPS刺激的反应程度大于青年组,AM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巨噬细胞 肺泡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素
下载PDF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侯刚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类癌是阑尾常见的肿瘤,而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oblet cell carcinoid,GCC)则非常少见。杯状细胞类癌具有类癌和腺癌分化的组织学特征[1],较一般类癌恶性度高,阑尾切除不足以达到治疗目的。国内外文献偶见报道[2],本研究对2005年-2010年... 类癌是阑尾常见的肿瘤,而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oblet cell carcinoid,GCC)则非常少见。杯状细胞类癌具有类癌和腺癌分化的组织学特征[1],较一般类癌恶性度高,阑尾切除不足以达到治疗目的。国内外文献偶见报道[2],本研究对2005年-2010年1月间诊治的2例GC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肿瘤 类癌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国丽 郑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6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15例健康对照者,18例2型糖尿病无DR患者(NDR组),27例2型糖尿病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者(BDR组),及25例2型糖尿...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15例健康对照者,18例2型糖尿病无DR患者(NDR组),27例2型糖尿病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者(BDR组),及25例2型糖尿病伴增生型视网膜病变者(PDR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结果:sI-CAM-1血清含量在正常对照组及NDR组、BDR组、PDR组浓度依次增高,且两两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sVCAM-1血清含量在糖尿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DR组、PDR组均高于NDR组,(P<0.05);但BDR组、PDR组间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sICAM-1和sV-CAM-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可作为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ICAM-1 SVCAM-1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MMP-3和IL-15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武树朋 王静 +2 位作者 李芳 朱广婷 聂深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4期2729-2731,共3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AS患者50例。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将患者分为A组(指数≥...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AS患者50例。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将患者分为A组(指数≥6)28例,B组(指数<6)22例。此外,按照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将患者分为Ⅰ组(指数≥6)29例,Ⅱ组(指数<6)21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记为对照组。分别对比A、B组以及Ⅰ、Ⅱ组与对照组的血清MMP-3和IL-15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MMP-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及对照组,而B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MMP-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组与对照组,而Ⅱ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得,AS患者BASDAI、BASFI与MMP-3、IL-15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MP-3和IL-15在AS患者中高表达,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判断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血清学指标 MMP-3 IL-15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的少见亚型多形性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侯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少见的肺多形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多形性癌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范围38~76岁,平均64.5岁;3例患者血CEA升高。肺多形性癌中含恶性上皮成分和多形性成分,... 目的探讨少见的肺多形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多形性癌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范围38~76岁,平均64.5岁;3例患者血CEA升高。肺多形性癌中含恶性上皮成分和多形性成分,即恶性梭形细胞和(或)巨细胞成分,恶性上皮成分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表达CK、EMA、CEA阳性,Vim、CK7、Napsin A、TTF-1、CK5/6和P63部分阳性。结论肺多形性癌是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因组织学多种多样而易误诊,掌握其共同的特征性并结合临床资料方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多形性癌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1 位作者 叶红 侯刚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80例NSCLC患者施行患侧肺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肺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共清扫602组淋巴结,分析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T分...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80例NSCLC患者施行患侧肺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肺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共清扫602组淋巴结,分析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T分期、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及原发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共清扫的602组淋巴结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18.8%,N2淋巴结转移率30.4%;原发性NSCLCT分期T1、T2、T3、T4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02,P=0.000);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31.8%。结论 NSCLC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具有较多的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部位及肺癌的病理学类型与淋巴结的转移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的少见亚型大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班媛媛 张伟 李道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8期2816-2818,共3页
目的探讨少见的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大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大细胞癌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35~78岁,平均59.25岁;5例患者血CEA升高。肺大细胞癌是一种未分... 目的探讨少见的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大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大细胞癌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35~78岁,平均59.25岁;5例患者血CEA升高。肺大细胞癌是一种未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无鳞状细胞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形态特征,肿瘤细胞CK、CEA阳性,TTF-1、Napsin A、CK5/6、P63、P40、CD56、Syn、Cg A等均阴性。结论肺大细胞癌是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因组织学多样性而易误诊,掌握其共同的特征性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大细胞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Hippo-YAP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429-432,共4页
Hippo-YAP信号通路作为肿瘤抑制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具有调节器官大小和维持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等功能。研究发现YAP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等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文章就Hippo-YAP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Hippo-YAP信号通路作为肿瘤抑制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具有调节器官大小和维持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等功能。研究发现YAP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等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文章就Hippo-YAP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Hippo信号通路 YAP蛋白
原文传递
Yes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班媛媛 张伟 李道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4期-,共5页
目的:探讨 Yes 相关蛋白(YAP)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 Western blot 方法,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目的:探讨 Yes 相关蛋白(YAP)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 Western blot 方法,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肺组织中 YAP 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非配对 t 检验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 YAP mRNA 表达差异,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 YAP 阳性率(65%)高于正常肺组织组(5%)(χ2=43.2,P=0.000)。YAP 阳性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阳性率分别为35.9%、67.6%和87.2%)密切相关(χ2=24.837,P=0.000);淋巴结转移者 YAP 的表达率(76.1%)与无淋巴结转移者(58.1%)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45)。YAP mRNA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4013±0.0783)是正常肺组织(0.0499±0.0084)的8.0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1)。结论 YAP 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能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评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预测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YES 相关蛋白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MMP-7和bF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MP-7、bFGF与肿瘤内问质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MMP-7、bFGF、MVD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MP-7、bFGF与肿瘤内问质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MMP-7、bFGF、MVD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性NSCLC石蜡包埋组织80例、正常肺组织40例中MMP-7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MMP-7、bFGF在NSCLC、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NSCL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MVD,检测NSCLC中的MVD与MMP-7、bFGF表达的关系及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MMP-7和bFGF在NSCL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0.0%、65.0%,均高于正常肺组织组的12.5%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5.276,P=0.000;χ2=32.411,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MMP-7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80.9%,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分别为51.5%和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9,P=0.003;χ2=12.584,P=0.000);NSCLC中MMP-7和bFGF阳性病例组的MVD分别为46.78±11.11、45.05±10.97,高于阴性病例组的31.12±7.62、34.77±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1,P=0.000;t=5.364,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为61.32±21.6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0.52±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08);TNM分期中I~Ⅱ期MVD为41.734-16.48,Ⅲ~IV期MVD为55.284-1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0.013)。结论MMP-7与bFGF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阳性病例组的MVD均显著高于阴性病例组,MVD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提示三者在NSCLC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免疫组织化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 管密度
原文传递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双 李道胜 +1 位作者 班媛媛 滕清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12例血管内大B细...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8~76岁;临床症状主要有皮肤红斑及皮下结节(发生于皮肤者)、头痛头晕及行走不稳(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咳嗽咳痰(发生于肺者);光镜下表现血管腔内充满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20阳性。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淋巴瘤细胞选择性的在血管腔内生长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方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诊断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双 李道胜 +1 位作者 班媛媛 滕清良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2~64岁;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行走不稳。CT检查均发现颅内占位,4例发生了转移,分别转移到睾丸、肝脏、肺脏和乳腺,其余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均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光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弥漫性生长,特征性的分布于血管周隙;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与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反应性星形细胞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及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其中3例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7例均表达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余5例均表达MUM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指数70%~90%。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弥漫性分布于血管周隙的中心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学
原文传递
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侯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胃的成人卵黄囊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核深染,大小不一,有异型。瘤细... 目的分析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胃的成人卵黄囊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核深染,大小不一,有异型。瘤细胞形成微囊、乳头状结构,可见SD小体、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显示CK、CAM5.2、AFP(+)。结论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胚层窦瘤
原文传递
成人型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5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罕见的成人型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成人型肝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5~58岁,平均44.8岁;3例患者血AFP升高。成人型肝母细胞瘤具有特... 目的:探讨罕见的成人型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成人型肝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5~58岁,平均44.8岁;3例患者血AFP升高。成人型肝母细胞瘤具有特征性肿瘤细胞,包括胎儿型细胞、胚胎型细胞,可形成肝索样结构,肿瘤细胞表达AE1/AE3和EMA弥漫阳性,Vim和CAM5.2部分阳性。结论成人型肝母细胞瘤是胚胎性恶性肿瘤,因组织学多种多样而易误诊,掌握其共同的特征性并结合临床资料方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临床 成人型肝母细胞瘤 胎儿型细胞 胚胎型细胞
原文传递
卵巢伴微浸润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道胜 班媛媛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巢伴微浸润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TM)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0例卵巢SBTM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卵巢SBTM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年龄范围22~68岁;10例卵巢SBTM的上皮细胞均呈轻中度非典型... 目的 探讨卵巢伴微浸润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TM)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0例卵巢SBTM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卵巢SBTM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年龄范围22~68岁;10例卵巢SBTM的上皮细胞均呈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其中8例形成乳头结构,2例可见微乳头结构,肿瘤间质内均出现单个细胞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簇,细胞质呈嗜酸性,10例卵巢SBTM肿瘤细胞均CK7和CAM5.2弥漫阳性,CA125和WT1部分肿瘤细胞阳性。结论 卵巢SBTM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微浸润病变较小时,诊断时容易漏诊;由于有复发可能,建议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微浸润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卵巢 疾病特征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