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蜕膜血管的免疫病理观察
1
作者 刘露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5期65-67,共3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蜕膜血管的免疫病理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疑似复发性流产的既往流产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蜕膜血管的免疫病理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疑似复发性流产的既往流产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两组蜕膜血管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_(3)沉着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gG、IgM、补体C_(3)水平。结果:研究组蜕膜血管IgG沉着率低于对照组,IgM、补体C_(3)沉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_(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子宫蜕膜血管免疫损伤可能是促使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原因,蜕膜细胞与蜕膜腺上皮细胞均可能存在潜在免疫功能,但其具体机制应进行进一步基础实验探索,这对明确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子宫蜕膜血管 免疫病理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露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3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术中冰冻病理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术后石蜡病理检... 目的分析术中冰冻病理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以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本组61例患者,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58例(95.08%),与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方法,准确性高,可清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组织学形态,诊断价值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术中冰冻病理 病理诊断 快速冰冻切片 乳头溢液
下载PDF
肺原发性黏液性上皮源性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露露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9期125-12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黏液性上皮源性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原发性黏液性上皮源性肿瘤患者9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病理诊断与病理联合鉴别诊断的方式,观察患者肺肿瘤的类型...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黏液性上皮源性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原发性黏液性上皮源性肿瘤患者9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病理诊断与病理联合鉴别诊断的方式,观察患者肺肿瘤的类型,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病理与鉴别联合诊断方式确诊率优于单纯的病理诊断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原发性黏液性上皮源性肿瘤作为一种较为少见的病症,需要病理诊断联合鉴别诊断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方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发性 黏液性 上皮源性 肺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脂肪母细胞瘤6例报告
4
作者 侯刚 陈晓燕 李静文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06S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对6例脂肪母细胞瘤临床资料、病理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5~32个月,平均14.5个月。发生于下肢2例,背部2例,上肢、右纵隔各1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 目的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对6例脂肪母细胞瘤临床资料、病理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5~32个月,平均14.5个月。发生于下肢2例,背部2例,上肢、右纵隔各1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随访期4年,复发率17%(1/6)。主要组织学特征为分叶状结构,可见原始间叶细胞、各种脂母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丰富的毛细血管,伴不同程度的粘液样基质。结论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有局部复发,治疗方法主要为局部完整切除。需与粘液脂肪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MMP-14和Ez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晓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344-1346,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同时收集30例健康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同时收集30例健康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MMP-14和Ez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的关系,评估临床意义。结果MPP-14在健康子宫内膜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38.9%、85.6%,Ezr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43.3%、90.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PP-14和Ezrin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健康组织和癌旁组织MPP-14、Ezrin表达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MPP-14在分化程度低、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大于1/2及有淋巴转移患者中阳性率更高(P<0.05),而其表达情况与年龄无关(P>0.05)。Ezrin在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大于1/2及有淋巴转移患者中阳性率更高(P<0.05),而其表达与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MMP-14和Ezrin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阳性率高,且其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而升高,能够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DLC-1和cyclin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晓燕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DLC-1和cyclin 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整群选择2005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标本、26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标本中DLC-1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DLC-1和cyclin 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整群选择2005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标本、26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标本中DLC-1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DLC-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4%、76.3%、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病理分级DL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27.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a期DLC-1阳性表达率为41.4%,明显高于Ⅱb~Ⅳ期的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DLC-1阳性表达率为34.9%,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病理分级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67.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a期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48.3%,明显低于Ⅱb~Ⅳ期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58.1%,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1与cyclin 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519,P〈0.05)。结论DLC-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较低,而cyclin D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较高,两者均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展、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DLC-1 CYCLIN D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