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4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兴振 常明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了解该院44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后转归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耐多药肺结核的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44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患者,随访所有患者的转归。参考文献自制量表对可能影响耐多药肺... 目的了解该院44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后转归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耐多药肺结核的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44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患者,随访所有患者的转归。参考文献自制量表对可能影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因素进行调查,根据随访结果分为两组,治愈组及预后不良组,后者包括,治疗失败及死亡的患者,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变范围、是否规范治疗、化疗药是否合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病变范围(OR=1.067,95%CI:1.016~2.286,P=0.001),是否规范治疗(OR=1.060,95%CI:1.387~6.008, P=0.005),化疗药是否合理(OR=6.839,95%CI:1.392~33.596,P=0.018),年龄(OR=1.647,95%CI:0.356~2.176,P=0.034)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病变范围为不可控因素,因此不规范治疗及使用化疗药不合理适应的合理控制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 肺结核 转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升 张鲁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收治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55)静脉滴注头孢...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收治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55)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观察组(n=5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两组均持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为(8.25±1.46)mg/L、降钙素原水平为(0.43±0.21)ng/mL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为(15.03±2.14)ng/L,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分压水平为(71.74±3.76)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为(40.43±2.57)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左氧氟沙星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血气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母牛分枝杆菌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发生肺结核疾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敏 边焕庆 +1 位作者 郑珊红 刘庆福 《预防医学论坛》 2023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对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发生肺结核疾病的效果,并探讨机制。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泰安市肿瘤防治院体检筛查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3组,... 目的 探讨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对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发生肺结核疾病的效果,并探讨机制。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泰安市肿瘤防治院体检筛查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80例。将未采取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者作为药物预防组,采取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治疗者作为免疫预防组。测定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6个月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内细胞因子变化,统计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年观察三组肺结核发病率。结果 治疗3个月时,免疫预防组CD3^(+)、CD4^(+)高于药物预防组(t值分别为7.115、7.777,P<0.05)及对照组(t值分别为7.115、7.777、13.393、12.745,P<0.05),药物预防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276、5.696,P<0.05),且免疫预防组与药物预防组CD8^(+)、NK、NKT、γδT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795、3.708、13.782、32.323、22.164、3.177、16.590、31.903,P<0.05);治疗6个月时,免疫预防组CD3^(+)、CD4^(+)、CD8^(+)高于药物预防组(t值分别为5.698、6.975、6.435,P<0.05)及对照组(t值分别为14.175、16.690、37.895,P<0.05),药物预防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111、7.240、23.454,P<0.05),且免疫预防组NK、NKT、γδT低于药物预防组(t值分别为8.172、6.384、31.053,P<0.05)。治疗3个月时,免疫预防组IL-4、IFN-γ低于药物预防组(t值分别为5.926、16.153,P<0.05)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839、13.413,P<0.05),药物预防组IL-4低于对照组(t=7.920,P<0.05),IFN-γ高于对照组(t=4.743,P<0.05)。治疗6个月时,免疫预防组IL-4低于药物预防组(t=6.382,P<0.05)与对照组(t=40.554,P<0.05),IFN-γ高于药物预防组(t=8.888,P<0.05),低于对照组(t=2.876,P<0.05),药物预防组IL-4、IFN-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851、13.070,P<0.05)。对照组、药物预防组、免疫预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0/80)、25.00%(20/80)、7.50%(6/80),药物预防组、免疫预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2.857、6.233,P<0.05),免疫预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药物预防组(χ^(2)=9.001,P<0.05)。对照组随访1年、随访2年、随访3年肺结核发病率及总发病率分别为3.75%(3/80)、2.50%(2/80)、6.25%(5/80)、12.50%(10/80),药物预防组分别为1.25%(1/80)、0.00%(0/80)、2.50%(2/80)、3.75%(3/80),免疫预防组分别为0.00%(0/80)、1.25%(1/80)、1.25%(1/80)、2.50%(2/80)。免疫预防组与药物预防组肺结核总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05),免疫预防组与药物预防组肺结核总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5.765、4.102,P<0.05)。结论 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人群采取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防肺结核疾病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进一步改善细胞免疫水平,调节Th1/Th2平衡,治疗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母牛分枝杆菌 肺结核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