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茯苓-薏苡仁”药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强 于霞 +3 位作者 张立清 李纯璞 张建 魏开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4-18,F0003,F0004,共7页
目的研究探讨“土茯苓-薏苡仁”药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土茯苓-薏苡仁”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 目的研究探讨“土茯苓-薏苡仁”药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土茯苓-薏苡仁”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检索收集“骨性关节炎”的相关靶点,制作Venn图获取“土茯苓-薏苡仁”药对与骨性关节炎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骨性关节炎-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运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中药“土茯苓-薏苡仁”对骨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共19个(槲皮素等);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靶点共81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等);发挥疗效干预的生物学进程主要有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等;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结论“土茯苓-薏苡仁”药对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骨性关节炎,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薏苡仁 骨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48例(英文)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遵成 刘超 +4 位作者 张振兴 王道奎 郑修启 冀永久 郑建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0-172,共3页
背景:通过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的方法,能够促使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的局部内环境。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设计:自... 背景:通过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的方法,能够促使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的局部内环境。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科病房。对象:纳入山东省荣军医院外科2004-06/2005-07收住院的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方法:①细胞培养:取流产胎儿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培养纯化1~2周,最后制成单细胞混悬液。②手术及细胞移植:在全麻下进行,将纯化好的嗅鞘细胞的单细胞悬液(约0.05~0.20mL)用自制的直经0.45mm的注射器分多点注射于相应脊髓损伤处,术后10~14d伤口拆线。③脊髓功能评定:术前1d及术后2周~2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订的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④术后3周~1年观察或电话随访48例患者脊髓功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感觉功能变化。②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变化。③患者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①48例患者中均有脊髓功能的改善,且在术后3周~1年的观察或电话随访中仍呈继续改善的趋势。②感觉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触觉:56.9,51.2,P<0.01;痛觉:55.2,48.3,P<0.01),感觉功能改善以感觉平面下移最明显,一般在两个节段以上。③运动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44.8,40.7,P<0.01),运动功能改善出现较慢。④植物神经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18.0,14.5,P<0.01),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如:出汗、肠蠕动增加出现最早。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治疗方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移植
下载PDF
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外翻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令东 郑建森 +2 位作者 李文勤 张军 李吉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探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拇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1月,采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拇外翻病人16例,28足,年龄17~19岁,平均17.8岁,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术后15个月时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 [目的]探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拇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1月,采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拇外翻病人16例,28足,年龄17~19岁,平均17.8岁,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术后15个月时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HV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第1、2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6例28足全部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5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9个月,拇外翻角较术前改善14.6°,第1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6.9°,近端关节固定角较术前改善8.3°(P值均小于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Austin手术具有良好的截骨稳定性,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推广,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拇外翻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跖骨 截骨术
下载PDF
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外翻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令东 郑建森 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足母]外翻病人25例36足;年龄22—49岁,平均37.7岁,... [目的]探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足母]外翻病人25例36足;年龄22—49岁,平均37.7岁,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第1跖楔关节内外侧软组织手术;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诊断以Lee和Young的外观直接测量法为诊断标准,术前、术后12个月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第1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22例28足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2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9个月,28足第1跖骨截骨部位都获得骨性愈合,足底疼痛性胼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躅外翻角较术前改善15.7°(P〈0.05),第1、2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5.9°(P〈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6足,良7足,可5足,优良率82.1%。[结论]改良Young—swick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青中年人躅外翻,可以纠正前足横弓的塌陷,短期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病人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第1跖楔关节 截骨术
下载PDF
手术治疗腕掌关节脱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超 朱本科 郑遵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91-792,共2页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腕背侧横S切口直视下复位 固定腕掌关节和掌骨间关节。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腕掌关节和掌骨间关节复位佳 ,通过术后锻炼 ,手的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切开克...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腕背侧横S切口直视下复位 固定腕掌关节和掌骨间关节。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腕掌关节和掌骨间关节复位佳 ,通过术后锻炼 ,手的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掌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23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6
作者 胡令东 张军 +3 位作者 李文勤 李吉忠 高文举 聂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83-1584,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新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根据稳定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分别用生物性可吸收材料修复肩锁关节囊并重建肩锁韧带,带肌蒂喙突上移至锁骨重建或代替喙突韧带的功能。[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 [目的]分析探讨新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根据稳定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分别用生物性可吸收材料修复肩锁关节囊并重建肩锁韧带,带肌蒂喙突上移至锁骨重建或代替喙突韧带的功能。[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5-5.5年,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范围,肩锁关节间隙≤4mm,无痛,内固定稳定,全部病例以Karlsson标准随访,结果全部评为优。[结论]应用生物性内固定并喙突上移术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远期效果理想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下载PDF
C臂机引导下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魏树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C臂机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C臂机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对2组治疗...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C臂机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C臂机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对2组治疗后2周、12周、24周的疗效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2周、24周行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并进行1a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12周、24周的优良率分别为86.67%、77.78%、71.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55.56%、4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2周、12周、24周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内的复发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臂机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C臂机 神经根阻滞 疼痛
下载PDF
髌腱复合体重建创伤性前后交叉韧带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本科 刘超 郑遵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60-762,共3页
目的 :为了评价髌腱复合体 (带骨块的髌韧带 ,即骨—髌腱—骨 )对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后重建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5~ 2 0 0 1年 ,收治 3 2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给予髌腱复合体重建术。结果 :所有病人患膝关节稳定性明显增强 ,术后抽... 目的 :为了评价髌腱复合体 (带骨块的髌韧带 ,即骨—髌腱—骨 )对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后重建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5~ 2 0 0 1年 ,收治 3 2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给予髌腱复合体重建术。结果 :所有病人患膝关节稳定性明显增强 ,术后抽屉试验全部阴性。结论 :带骨块的髌韧带具有强抗牵拉力 ,固定可靠 ,等长重建 ,功能改善明显等优点。髌腱复合体是理想的前后交叉韧带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重建术 髌腱复合体
下载PDF
16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的治疗报告
9
作者 张新力 郑建森 侯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909-910,共2页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所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 6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 ,经过临床检查及X线和MRI检查明确诊断 ,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术后石膏固定 4~ 6周 ,CPM被动锻炼和主动损...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所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 6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 ,经过临床检查及X线和MRI检查明确诊断 ,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术后石膏固定 4~ 6周 ,CPM被动锻炼和主动损伤 ,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临床检查和MRI是诊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早期手术、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韧带损伤
下载PDF
膝反射叩击力量大小与颈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探讨
10
作者 胡令东 聂玉红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941-942,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或)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脊髓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变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手术是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术后根据患者肌力的...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或)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脊髓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变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手术是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术后根据患者肌力的提高、感觉平面的下降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突出 膝反射强度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张军 曹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7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8月-2021年3月收治腰腿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8月-2021年3月收治腰腿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疼痛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甲基丁香酚对吸气抑制性气道迷走节前神经元突触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丽丽 邱东鹰 +4 位作者 张旻 张立清 张杏怡 李强 周新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丁香酚(MEG)对吸气抑制性气道迷走节前神经元(II-AVPNs)突触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行荧光示踪技术,标记位于出生后3~5 d新生SD大鼠延髓疑核外侧区的气道迷走节前神经元(AVPNs);制备具有呼吸节律的离体延髓脑片;应用电生理... 目的探讨甲基丁香酚(MEG)对吸气抑制性气道迷走节前神经元(II-AVPNs)突触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行荧光示踪技术,标记位于出生后3~5 d新生SD大鼠延髓疑核外侧区的气道迷走节前神经元(AVPNs);制备具有呼吸节律的离体延髓脑片;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舌下神经根的放电活动,鉴定II-AVPNs并记录其突触活动;向离体延髓脑片灌流100μmol·L^(-1)MEG,分别将应用MEG前后所记录的舌下神经根放电活动及II-AVPNs的突触活动分别作为对照组及MEG组。选择对照组最后10个、MEG组呼吸节律消失前5个呼吸周期连续的突触活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μmol·L^(-1)MEG能明显抑制II-AVPNs吸气期相位性外向电流(POC)及相位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MEG组POC的幅度及面积分别为对照组的(46.37±6.74)%和(54.21±8.52)%,P均<0.001。MEG组吸气间期自发性IPSCs、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频率及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62±0.28)vs(2.36±0.66)Hz,(23.61±1.79)vs(27.43±1.42)p A;(4.73±0.84)vs(5.13±1.02)Hz;(25.09±2.63)vs(38.85±3.93)p A;P均<0.01]。结论 MEG通过抑制II-AVPNs吸气期相位性外向电流及兴奋性、抑制性突触活动来影响II-AVPNs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丁香酚 迷走节前神经元 呼吸 突触传递 膜片钳技术
原文传递
膝反射强度与自我评分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令东 聂玉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探讨膝反射强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2010年2月,应用叩力显示叩诊锤对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15 d、3、6、12个月时的能够引起膝反射亢进的最小叩击力量进行精确计量,同时在5个时间点由... [目的]探讨膝反射强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2010年2月,应用叩力显示叩诊锤对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15 d、3、6、12个月时的能够引起膝反射亢进的最小叩击力量进行精确计量,同时在5个时间点由患者分别评估自我评分,观察膝反射强度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全组患者82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膝反射强度随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自我评分的提高而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恢复(P<0.05)。[结论]术后3个月时膝反射强度的改善程度可以作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 预后 膝反射强度
原文传递
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令东 郑建森 张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9年7月,采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23例37足;年龄61~76岁,平均67.9岁,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第1跖趾关... [目的]探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9年7月,采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23例37足;年龄61~76岁,平均67.9岁,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第1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术,一些患者还行了趾近节趾骨Akin手术;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诊断以Lee和Young的外观直接测量法为诊断标准,术前、术后12个月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HVA),第1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9例31足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2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31足第1跖楔关节最终都获得骨性愈合,其中6足术后延长石膏固定半个月;足底疼痛性胼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外翻角较术前改善21°(P<0.05),第1、2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6.4°(P<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7足,良9足,可5足,优良率83.87%。[结论]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外翻,可以纠正前足横弓的塌陷,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躅外翻 第1跖楔关节 关节融合术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