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医学免疫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雅林 刘有旺 +1 位作者 徐英萍 宋文刚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年第6期121-122,共2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泰山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将设计性实验纳入实验教学大纲,并在实验教学中实施.通过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等.同时,针对实验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泰山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将设计性实验纳入实验教学大纲,并在实验教学中实施.通过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等.同时,针对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设计性实验 创新能力 探索 实践
原文传递
IL-18基因修饰的DC肿瘤融合瘤苗的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文刚 陈宪锐 +3 位作者 李雅林 徐英萍 吴聪 秦庆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27-2230,共4页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 1 8(Interleukin1 8,IL 1 8)修饰的小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与Hep a1 6肝癌细胞融合后的瘤苗 (IL1 8 DC Hepa)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应用T细胞与NK体...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 1 8(Interleukin1 8,IL 1 8)修饰的小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与Hep a1 6肝癌细胞融合后的瘤苗 (IL1 8 DC Hepa)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应用T细胞与NK体内删除实验、4h51 Cr释放杀伤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 ,观察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治疗作用及保护性免疫反应作用机制 .结果 :IL1 8 DC Hepa瘤苗组免疫治疗作用明显优于未转染IL 1 8的融合瘤苗组 (DC Hepa)和LacZ转染对照组 (LacZ DC Hepa) (P <0 .0 5 ) ,阻断CD4 + 、CD8+ T细胞都导致瘤苗免疫治疗作用明显降低 ,阻断NK细胞对抗肿瘤免疫应答具有一定影响 ,表明IL1 8 DC Hepa瘤苗的免疫治疗作用有赖于CD4 + 和CD8+ T细胞及NK细胞 .IL1 8 DC Hepa瘤苗体内诱导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DC Hepa和LacZ DC Hepa组 (P <0 .0 0 1 ) ,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IL 2和IFN γ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DC Hepa和IL1 8 DC (P <0 .0 0 1 ) ,但各组瘤苗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IL 4和IL 1 0能力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表明IL 1 8主要是通过诱导IL 2和IFN γ等Th1型细胞因子来增强DC融合瘤苗的抗肿瘤效应 .结论 :IL1 8 DC Hepa瘤苗进行体内免疫保护和治疗 ,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树突细胞 Hepa1-6肝癌细胞 癌症瘤苗 基因疗法
下载PDF
基因修饰DC与Hepa1-6肝癌细胞融合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文刚 曲迅 +3 位作者 陈宪锐 李雅林 李松 吴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 1 8(interleukin1 8,IL 1 8)基因修饰的小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与Hepa1 6肝癌细胞融合后的瘤苗 (IL 1 8 DC Hepa)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 .方法 :应用 4h51 Cr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 1 8(interleukin1 8,IL 1 8)基因修饰的小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与Hepa1 6肝癌细胞融合后的瘤苗 (IL 1 8 DC Hepa)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 .方法 :应用 4h51 Cr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 .体内阻断试验观察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分子在IL 1 8 DC Hepa瘤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建立基因缺陷鼠荷瘤模型 ,观察瘤苗免疫治疗作用 .结果 :IL 1 8 DC Hepa瘤苗与DC Hepa瘤苗比较能更有效地诱导NK细胞活性 [(4 2 .5± 4 .7) %vs (1 3.5± 2 .2 ) % ,q =2 0 .8,P <0 .0 1 ].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诱导过程中 ,必需有CD4 + T细胞[(6 7.8± 6 .1 )mm2 ,q =2 8.3,P <0 .0 1 ]、CD8+T细胞[(5 8.9± 6 .2 )mm2 ,q =2 4 .4 ,P <0 .0 1 ]、NK细胞 [(30 .6±4 .5 )mm2 ,q=1 2 .0 ,P <0 .0 1 ]、B7/CD2 8的共刺激信号途径[(75 .4± 6 .5 )mm2 ,q =31 .6 ,P <0 .0 1 ]和IFN γ[(6 2 .3±6 .8)mm2 ,q =2 5 .9,P <0 .0 1 ]的参与 ;而在其效应阶段 ,则依赖于CD8+ T细胞 [(6 8.9± 4 .5 )mm2 ,q =4 2 .3,P <0 .0 1 ]、NK细胞 [(38.6± 3.3)mm2 ,q =2 2 .7,P <0 .0 1 ]和IFN γ[(74 .4± 5 .8)mm2 ,q =4 5 .8,P <0 .0 1 ]的参与 ,CD4 + T细胞为非必需的 [(4 .2± 1 .9)m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树突状细胞 癌症瘤苗 基因治疗 自然杀伤细胞 Γ-干扰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