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yamoya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新华 黄祥龙 刘林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Moyamoya病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31例患者的DSA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DSA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侧支循环 ;并根据Suzuki分期对 31例患者 5 7个大脑半球...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Moyamoya病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31例患者的DSA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DSA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侧支循环 ;并根据Suzuki分期对 31例患者 5 7个大脑半球病变进行了分期 :属于Ⅰ期病变者有 4个大脑半球 ,Ⅱ期 10个 ,Ⅲ期 17个 ,Ⅳ期 12个 ,Ⅴ期 6个和Ⅵ期 8个。结论 DSA可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狭窄的程度、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的情况 ,并作出分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YAMOYA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诊断价值 大脑半球病变 侧支循环 血管狭窄 回顾性分析 DSA检查 分期诊断 动脉分叉 不同程度 闭塞部位 手术治疗 患者 显示
下载PDF
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对放射成像系统像质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谢晋东 袁聿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50-1051,共2页
关键词 噪声 等价量子数 量子检出效率 放射成像系统 像质评价
原文传递
正常鞍区冠状面CT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富华 许建荣 +3 位作者 陈松果 刘延平 王海燕 马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 CT断层解剖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全身 CT设备 ,对 16 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 CT增强扫描 ,层厚 1.5~ 2 mm。 结果 正常垂体高度为 2 .6~ 8.4m m,平均 4.6±2 .1mm ,宽度为 8~ 2 1m m,...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 CT断层解剖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全身 CT设备 ,对 16 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 CT增强扫描 ,层厚 1.5~ 2 mm。 结果 正常垂体高度为 2 .6~ 8.4m m,平均 4.6±2 .1mm ,宽度为 8~ 2 1m m,平均 13.8± 4.1m m ,5 0岁以后垂体高度稍有降低 ;垂体上缘形态以凹陷型居多 (43% )、平坦型次之 (36 % ) ,隆起型较少 (2 1% ) ;2 6 %正常垂体柄有轻度倾斜 ;海绵窦大小、形态变化较大 ,增强后其密度高于垂体 ;鞍底有 5 1%呈凹陷型 ,45 %呈平坦型 ,4%呈隆起型 ,有 5 0例 (30 % )正常鞍底骨质变薄、密度减低。 结论 冠状面薄层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鞍区的解剖结构 ,正常鞍区解剖变异较大 ,须综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冠状面 断层解剖 CT 正常成人
下载PDF
颈椎斜位摄影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兹喜 崔崔 +1 位作者 黄永杰 朱延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测量 颈椎斜位摄影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颅脑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玫 刘鹏捷 +1 位作者 宋兴军 王永栋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CT检查对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0例经临床证实的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 ,并分析其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 颅脑CT可以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等 ,多发性、对称性和多... 目的 探讨颅脑CT检查对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0例经临床证实的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 ,并分析其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 颅脑CT可以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等 ,多发性、对称性和多形性为其分布特点 ;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 颅脑CT检查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主要影像学检出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诊断 CT 颅脑
下载PDF
对Kuiper带天体动力学演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晓梅 孙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鉴于无法找到描述Kuiper带天体动力学演化的分析解,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即通过数值积分,得到由太阳、海王星和Kuiper带天体组成的限制性三体问题中Kuiper带天体随时间演化的数值解.结果表明,经长期演化后,共振带中的一些天体的偏心... 鉴于无法找到描述Kuiper带天体动力学演化的分析解,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即通过数值积分,得到由太阳、海王星和Kuiper带天体组成的限制性三体问题中Kuiper带天体随时间演化的数值解.结果表明,经长期演化后,共振带中的一些天体的偏心率明显被激励;Kuiper带天体的轨道偏心率和倾角的激励程度和天体的初始轨道半长径、偏心率、倾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IPER带 轨道偏心率 轨道倾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形理论的骨肿瘤边界特性的研究
7
作者 鲁雯 王永栋 赵传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37-1338,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反映骨肿瘤边界特性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分形理论对骨肿瘤边缘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肿瘤边缘组织的浸润性生长。[结论]分形维数从某种意义上表征了骨肿瘤的边界特性。
关键词 分形维 骨肿瘤 边界 骨肿瘤边界 分形理论 边缘组织 分形维数 浸润性生长
下载PDF
胃部影像诊断学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艳清 刘林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957-959,共3页
胃钡剂造影检查是胃部疾病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及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地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侵犯深度。内镜超声 (EUS)能判别胃壁各层组织结构 ,对胃恶性肿瘤侵入胃壁内的深度和邻近脏器直接浸润的判断有一定的诊... 胃钡剂造影检查是胃部疾病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及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地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侵犯深度。内镜超声 (EUS)能判别胃壁各层组织结构 ,对胃恶性肿瘤侵入胃壁内的深度和邻近脏器直接浸润的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随着MRI快速扫描和消除伪影序列的开发 ,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 ,胃腔内对比剂的研制 ,及其多方位成像和较高的密度分辨力 ,使它对胃部疾病的诊断能力 ,包括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灶的发现和鉴别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核素扫描也开始应用于胃部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影像诊断 胃钡剂造影检查 三维重建技术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阅片室内环境照度对影像识读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先运 唐秀贞 +2 位作者 王昌元 孙勇 刘慧琴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探讨阅片室内环境照度 (IRR)对影像识读的影响。方法 采用观测者操作特性 (ROC)曲线主观评价和观察测试卡分辨率 2种实验方案 :(1)将 6张带有低对比度微小信号的X线胶片置于观片灯上 ;设置阅片室内环境照度分别为 80lx和 5 0 0lx... 目的 探讨阅片室内环境照度 (IRR)对影像识读的影响。方法 采用观测者操作特性 (ROC)曲线主观评价和观察测试卡分辨率 2种实验方案 :(1)将 6张带有低对比度微小信号的X线胶片置于观片灯上 ;设置阅片室内环境照度分别为 80lx和 5 0 0lx,请 3位放射诊断医师进行影像识读 ,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检出的最大信息量Imax。 (2 )将 0 .6~ 10LP/mm的矩形波测试卡紧贴于暗盒上 ,摄胸部正侧位片共 10张 ,使测试卡处于实际影像密度背景中 ;阅片条件同上 ,观察其线对分辨率。结果  (1)环境照度 80lx条件下的Imax明显高于 5 0 0lx时 ;(2 )阅片室内环境照度 80lx时 ,可辨识的胸片中测试卡线对数高于 5 0 0lx时可辨识的线对数 ,且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t≥ 1.92 1、P <0 .0 5 ) ;(3)环境照度对低照度观片灯的影响大、对高照度观片灯的影响小。结论 2 种实验结果均显示 :(1)降低IRR可提高X线胶片分辨率 ,有利于保证诊断质量。 (2 )提高观片灯照度可减小环境照度对影像识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识读 ROC曲线 X线胶片 阅片室环境照度
原文传递
新型电离室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先运 刘世民 +3 位作者 王鹏程 曹允希 郭永新 冯圣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动曝光控制 (AEC)用电离室式X射线传感器。方法 根据电离理论及AEC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 ,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 新研制的复式 3野电离室 :(1)双阴极复式结构 ,与单层电离室具有相同的灵敏体积 ,但却使...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动曝光控制 (AEC)用电离室式X射线传感器。方法 根据电离理论及AEC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 ,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 新研制的复式 3野电离室 :(1)双阴极复式结构 ,与单层电离室具有相同的灵敏体积 ,但却使电极间距d减小 1/ 2 ;(2 )保护环与双阴极板构成双重屏蔽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3)所用轻质材料对X线吸收小 ,不在胶片上形成干扰影像。结论 新型电离室性能稳定 ,工作可靠 ,效果良好 ,用于无AEC装置X线机的改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设备 设备设计 新型电离室 设计 X射线传感器
原文传递
国产和进口工频X线机部分成像性能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允希 王先运 +1 位作者 刘慧琴 郭永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通过测试国产和进口X线机部分成像性能参数 ,对国产和进口X线机性能指标及成像质量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 分别抽样 10台国产和进口X线机 ,测量其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机器照射量、重复性等参数 ,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评... 目的 通过测试国产和进口X线机部分成像性能参数 ,对国产和进口X线机性能指标及成像质量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 分别抽样 10台国产和进口X线机 ,测量其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机器照射量、重复性等参数 ,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评价X线机的成像性能。结果 国产与进口X线机各性能参数指标均满足GB45 0 5 84标准 ;第 1次抽样测量 ,国产机成像参数重复性的最大变异系数为Δmax1=0 .0 2 5 ,进口机成像参数重复性最大变异系数为Δmax1=0 .0 16 ;第 2次抽样测量其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国产Δmax2 =0 .0 48、进口Δmax2 =0 .0 2 2。结论 经过 2年跟踪测量 ,发现国产X线机经精心调试后与进口X线机在上述几个参数上无显著差别 ,但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监测 售后 质量控制 X线机 参考标准 对比
原文传递
髌股关节切线位新摄影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于兹喜 崔崔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 探讨对髌股关节切线位摄影的新技术。方法 在 6 2例病人膝关节侧位平片上测量了膝关节屈曲角 ,髌骨后缘线与股骨长轴、胫骨长轴及胫骨前皮肤线之间的夹角。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 ,得出髌骨后缘线和股骨之间夹角与膝关节屈曲角成直... 目的 探讨对髌股关节切线位摄影的新技术。方法 在 6 2例病人膝关节侧位平片上测量了膝关节屈曲角 ,髌骨后缘线与股骨长轴、胫骨长轴及胫骨前皮肤线之间的夹角。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 ,得出髌骨后缘线和股骨之间夹角与膝关节屈曲角成直线相关关系 ,其直线方程为 :^y =2 +0 8x。髌骨后缘线与胫骨长轴及胫骨前皮肤线之间的夹角的平均值分别为 3 3°和 12 7°。根据测量结果研制出辅助摄影台 ,提出了用仰卧位屈膝 30°上下投照的新方法。结果 应用此方法成功地摄取了 40例病人的 5 8个髌股关节 ,此 5 8个髌股关节切线位X线片的显示情况按优、良、中、差四级评判 ,其中优 18个 (占 31% ) ,良 30个 (占 5 2 % ) ,中 8个 (占 14% ) ,差 2个 (占 3% )。优良率达 83%。造成照片质量差的原因是由于髌韧带过短而导致髌胫前角过小或成负角 ,髌股关节切线位摄影困难。结论 此新的摄影位置具有准确、舒适、简便易行及稳定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膝关节 放射测量术
原文传递
X线照片自动曝光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先运 刘世民 +2 位作者 曹允希 王鹏程 郭永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61-863,共3页
目的 为无自动曝光装置的X线机设计一种摄影自动曝光控制电路 ,以改进设备性能 ,提高摄片质量。方法 采用串联控制方式 ,用射线传感器检测曝光过程中穿过人体到达胶片的射线量 ,经积分、放大、比较等处理后 ,驱动执行机构 ,自动控制... 目的 为无自动曝光装置的X线机设计一种摄影自动曝光控制电路 ,以改进设备性能 ,提高摄片质量。方法 采用串联控制方式 ,用射线传感器检测曝光过程中穿过人体到达胶片的射线量 ,经积分、放大、比较等处理后 ,驱动执行机构 ,自动控制曝光时间。结果 该控制电路安装于国产F78 Ⅲ型 30 0mA、F99 Ⅱ型 5 0 0mA等X线机上 ,经 6家医院实际应用 ,效果良好。结论 该设计结构简单 ,对X线机电路改动少 ,效果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X线照片 自动曝光 电路设计
原文传递
排除磁共振成像中交流干扰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目的 排除周围环境给磁共振成像造成的交流干扰伪影。方法 通过安装永磁型低磁场强度MR仪 10台 ,对出现的交流干扰图像进行了分析 ,并分别对伪影最严重的 1台和无伪影的 2台进行了环境测量对比 ,通过移开供电线、加隔离变压器、清除... 目的 排除周围环境给磁共振成像造成的交流干扰伪影。方法 通过安装永磁型低磁场强度MR仪 10台 ,对出现的交流干扰图像进行了分析 ,并分别对伪影最严重的 1台和无伪影的 2台进行了环境测量对比 ,通过移开供电线、加隔离变压器、清除金属管道等 ,总结出具体排除干扰方法。结果 交流干扰造成的磁场强度为 2~ 4mGs ,超出允许值 1mGs,形成连套环状伪影。经处理 ,使交流干扰场强降为 1mGs以下 ,图像干扰消逝。结论 安装MRI设备时 ,必须将干扰源移至 10m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放射学工艺学 质量控制 交流干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