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任锡良 杨秋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3060-3061,共2页
目的了解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的不合格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降低血液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用穿越管理软件统计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情况。结果共检测55 592例,不合格... 目的了解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的不合格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降低血液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用穿越管理软件统计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情况。结果共检测55 592例,不合格率为3.19%(1 772/55 592),项目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谷丙转氨酶(ALT)、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不合格率分别是2.06%,0.49%,0.40%,0.15%,0.08%。ALT、抗-TP筛查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献血前宣传与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选择灵敏度高兼特异性好的试剂等措施,来提高血液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谷丙转氨酶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下载PDF
靖江市固定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云霞 项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318-318,350,共2页
目的:分析靖江市固定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以确立最佳献血模式及间隔期,保证献血者献血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靖江市固定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资料,并对其初筛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分析靖江市固定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以确立最佳献血模式及间隔期,保证献血者献血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靖江市固定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资料,并对其初筛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89名献血者,按捐献次数不同分成5组,其中5~10次19名(A组),11~20次27名(B组),21~30次19名(C组),31~40次17名(D组),41次及以上7名(E组)。各组献血者第一次与最后一次单采前血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GB 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要求可以2周献1次血小板,血液指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固定无偿献血者 初筛 血常规
下载PDF
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静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250-251,共2页
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已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了保证血液质量,杜绝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使无偿献血安全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最重要的措施是对血液进行严格的初检、复检。作者对2002~2006年无偿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 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已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了保证血液质量,杜绝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使无偿献血安全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最重要的措施是对血液进行严格的初检、复检。作者对2002~2006年无偿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TP)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者 丙氨酸转氨酶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抗体 HIV抗体 梅毒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浅谈血站财务档案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钱莉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第29期74-74,88,共2页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使其规范并且严密,本文通过对靖江市血站的调查及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通过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制度的制定来提高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 血站 财务 档案管理
下载PDF
现代血站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管理
5
作者 徐桂秋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205-205,共1页
目的探讨现代血站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管理。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血站献血的200例无偿献血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血站护理技术,观察组予以现代血站护理技术,记录并对比两组采血过程中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现代血站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管理。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血站献血的200例无偿献血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血站护理技术,观察组予以现代血站护理技术,记录并对比两组采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血站护理技术可有效降低采血过程不良事件发生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血站护理技术 质量管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层血站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总结与分析
6
作者 徐峥 任锡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446-446,448,共2页
分析基层血站如何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成分制备及安全地发放至临床,严格把握每一个关键控制点,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本体系不断持续改进。方法 严格对照成分制备操作规程(SOP)的要求,从人、机、料、法、环等对成分制备质量有关... 分析基层血站如何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成分制备及安全地发放至临床,严格把握每一个关键控制点,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本体系不断持续改进。方法 严格对照成分制备操作规程(SOP)的要求,从人、机、料、法、环等对成分制备质量有关键影响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 成分制备的质量管理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体系内容更加全面、深入,具体优势得以呈现 。结论 成分血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血液的质量和临床输注的安全及有效性,所以成分制备的关键控制点显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制备 关键控制点 血液质量
下载PDF
首次献血者与再次或固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孙云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63-563,共1页
目的通过首次献血者的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与固定献血者的不合格率比较,采取有效途径或方法使献血者自愿成为固定献血者。方法本站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两年里,不同献血次数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最终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共献血例... 目的通过首次献血者的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与固定献血者的不合格率比较,采取有效途径或方法使献血者自愿成为固定献血者。方法本站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两年里,不同献血次数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最终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共献血例数15 964例,合格15 486例,不合格478例。其中首次共4 297例,合格4 015例,不合格285例,不合格率6.63%,再次或固定献血者共11 667例,合格11 474例,不合格193例,不合格率1.65%。结论再次或固定献血者合格率明显高于首次献血者,由此可以看出发展再次献血者并动员其成为固定献血者,对保障献血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者 再次或固定献血者 检测结果 不合格率
下载PDF
标本放置时间对单采献血者血常规4项参数结果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云霞 任锡良 徐峥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目的了解在室温环境下(20℃~24℃),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不同的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14日—6月19日血液检测标本分别放置0、10、30 min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测,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后... 目的了解在室温环境下(20℃~24℃),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不同的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14日—6月19日血液检测标本分别放置0、10、30 min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测,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后对血细胞计数参数中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的比较情况。结果将一周51人份的样本统计后,得出Plt的10 min检测值与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检测值与1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Hb、Hct的10 min检测值与0 min比较,30 min检测值与10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标本采集后放置10 min后检测,以保证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对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单采血小板 放置时间 检测结果影响
下载PDF
献血前丙氨酸转氨酶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开展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项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313-313,3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站系统开展献血前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检测ALT,判定献血者是否符合献血条件,ALT≤50 U/L为合格采集血液,献血后以Sysmex-4000全自动生化仪使用速率法检测ALT≤... 目的:探讨血站系统开展献血前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快速检测ALT,判定献血者是否符合献血条件,ALT≤50 U/L为合格采集血液,献血后以Sysmex-4000全自动生化仪使用速率法检测ALT≤50 U/L为合格,血液放行。结果采用干式生化仪检测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可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式生化仪成本较高,检测时间相对较短,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成本低,时间稍长。结论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开展献血前ALT检测,可操作性强,对有效控制ALT>50 U/L的不合格血液的采集,保障血液安全意义重大。干式生化仪检测ALT成本较高,时间相对较短,适用于大批量采血。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成本较低,时间稍长,需采集双臂静脉,适用于中小血站及献血车的小批量献血前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 干式生化 半自动生化 血液筛查
下载PDF
-80℃条件下不同时间外周血干细胞冻存效果的观察
10
作者 项军 孙淼 +3 位作者 周明先 王苇 叶金松 刘春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在-80℃条件下保存时间与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种简便的-80℃干细胞冻存方法,其干细胞保护剂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AS),不经程序降温,直接-80℃冰箱冻存,并...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在-80℃条件下保存时间与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种简便的-80℃干细胞冻存方法,其干细胞保护剂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AS),不经程序降温,直接-80℃冰箱冻存,并调整细胞浓度为(2~4)×107/mL,分别对冻存1、3、6、9、12个月干细胞活性进行检测,观察台盼蓝拒染率和MNC、CD34+细胞的回收率.结果 干细胞活性在12个月内均无明显下降,其台盼蓝拒染率和MNC、CD34+ 细胞的回收率都在80%以上.不同时间冻存的干细胞活性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 DMSO、3% HES 和4% HAS作为干细胞冷冻保护剂直接在-80℃冰箱冻存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能有效地保护外周血干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 冷冻保存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静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3期2918-2919,共2页
目的通过对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与控制,加强献血者的信心,使更多的无偿鲜血者加入到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缓解临床对机采血小板输注的需求。方法对2004~2006年3 185名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356名... 目的通过对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与控制,加强献血者的信心,使更多的无偿鲜血者加入到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缓解临床对机采血小板输注的需求。方法对2004~2006年3 185名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356名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果 356名发生献血反应者,抗凝剂反应243名,占68.2%;心理因素65名,占18.3%;自身身体因素48名,占13.5%。结论加强宣传,缓解献血者心理压力,选择体质量重、血小板计数高、多次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血小板 献血反应
下载PDF
初次单采血小板者与多次单采血小板者的初筛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锡良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比较初次单采血小板与多次单采血小板的初筛结果,并分析原因。方法通过对173名初次单采血小板者与247名多次单采血小板者的初筛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 目的:比较初次单采血小板与多次单采血小板的初筛结果,并分析原因。方法通过对173名初次单采血小板者与247名多次单采血小板者的初筛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脂肪血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初次单采血小板者与多次单采血小板者的初筛的不合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LT、HBsAg、脂肪血、PLT的不合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Hb/Hct的不合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次单采血小板暂缓者再次初筛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初次单采血小板暂缓者再次初筛的合格率。结论初次单采血小板暂缓者未得到有效的干预。加强单采血小板的宣传教育,合理干预,充分利用血液资源,建立固定的单采血小板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暂缓者 初筛
下载PDF
葡萄糖酸钙预防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瑾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预防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泰州市中心血站靖江分站接受机采血小板献血者466例相关资料,根据机采前是否应用葡萄糖酸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3例。对照组献血者机...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预防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泰州市中心血站靖江分站接受机采血小板献血者466例相关资料,根据机采前是否应用葡萄糖酸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3例。对照组献血者机采前未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献血者机采前10 min予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口服。比较2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疲劳、紧张)发生情况、枸橼酸钠中毒(面色苍白、肢体麻木、胸闷、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发生类型及枸橼酸钠中毒程度差异。结果1个治疗单位献血者中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3%,低于对照组的20.59%(χ^(2)=17.877,P<0.001);观察组枸橼酸钠中毒总发生率为7.46%,低于对照组的21.32%(χ^(2)=10.493,P=0.001)。2个治疗单位献血者中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25.77%(χ^(2)=14.299,P<0.001);观察组枸橼酸钠中毒总发生率为8.08%,低于对照组的19.59%(χ^(2)=5.462,P=0.019)。结论机采血小板过程中,为预防献血者出现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给予葡萄糖酸钙达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保障了患者的采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钠中毒 机采血小板 葡萄糖酸钙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3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4例,按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阳性率... 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4例,按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CD3^(+)、CD4^(+)、CD8^(+)及CD4^(+)/CD8^(+)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NK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早期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 早期胃癌 免疫抑制
下载PDF
靖江市血站2020年采血屋空气培养结果分析
15
作者 徐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51-252,共2页
监测采血屋空气消毒状况,强化工作人员消毒、灭菌的质量意识,确保本血站血液产品质量和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质管科每月对采血屋进行空气监测细菌培养,记录培养结果。结果:分析2020年度采血屋环境监测结果,7、8月... 监测采血屋空气消毒状况,强化工作人员消毒、灭菌的质量意识,确保本血站血液产品质量和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质管科每月对采血屋进行空气监测细菌培养,记录培养结果。结果:分析2020年度采血屋环境监测结果,7、8月份有细菌数量超标现象,并且发现霉菌生长。结论:采血屋的消毒效果与环境、季节、工作人员操作方法等因素有关,质管科要有针对性提出改善方法,加强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屋 空气消毒 空气培养
下载PDF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时间对FⅧ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项军 周静宇 王泰瑞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为在制备病毒灭活血浆过程中,寻找最佳工艺,尽量减少不耐热FⅧ活性的下降,制定病毒灭活血浆企业标准。方法:比对采血当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和采血第2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检测其FⅧ因子活性。结果:采血第2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 目的:为在制备病毒灭活血浆过程中,寻找最佳工艺,尽量减少不耐热FⅧ活性的下降,制定病毒灭活血浆企业标准。方法:比对采血当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和采血第2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检测其FⅧ因子活性。结果:采血第2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与采血当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其FⅧ活性均值下降12.5%,合格率下降1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时间对血浆中FⅧ活性的影响很大,为减少FⅧ活性的损耗,应优化制备工艺,缩短制备时间。病毒灭活血浆一方面降低了输注后病毒感染的风险,同时导致不耐热凝血因子活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血浆 FⅧ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