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结合赵氏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孔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期45-46,共2页
周围性面神经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为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面部突然瘫痪,其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医从病因出发,辨证论治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炎 针刺 雷火灸
下载PDF
蜈蚣细辛汤配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孔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12期82-83,共2页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可表现为腰痛合并下肢痛,通过对30例患者临床治疗的观察,证实了蜈蚣细辛汤配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蜈蚣细辛汤 针灸
下载PDF
失眠症的辨治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孔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1期34-35,共2页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从而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作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内服加足浴配以针灸治疗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失眠症 体会
下载PDF
脊椎回本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孔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6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治疗 疗法 脊椎 2009年 关节错位 疗效满意
下载PDF
针药结合“从肝论治”乳癖临证心得 被引量:2
5
作者 孔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10期46-47,共2页
乳癖属“乳痰”、“乳核”范畴,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其肿块特点为硬结无痛,形状不同,大小不等。包括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本病发病缓慢,病程可达数月至... 乳癖属“乳痰”、“乳核”范畴,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其肿块特点为硬结无痛,形状不同,大小不等。包括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本病发病缓慢,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以中青年妇女为多见。笔者在临证工作中采用针刺和中药结合“从肝论治”乳癖实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肝论治 临证心得 乳癖 针药结合 中青年妇女 乳腺小叶增生 乳房囊性增生 良性肿块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痹症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孔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9期159-159,共1页
痹症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疗法辨治痹症80例,疗效显著,现... 痹症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疗法辨治痹症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症 中药 针灸 推拿
下载PDF
皮肤针叩刺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孔荣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4期46-46,共1页
皮肤针又叫“梅花针”“七星针”。是用5-7枚不锈钢针集成一束、或如莲蓬形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 皮肤针又叫“梅花针”“七星针”。是用5-7枚不锈钢针集成一束、或如莲蓬形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上用此治疗多种疾病,屡见奇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针 叩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医辨治中风后遗症100例临床观察
8
作者 孔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8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临床观察 中医辨治 中医辨证治疗 脑组织受损 脑血栓形成 头颅CT 高血压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