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预测模型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吉林 季猛 +5 位作者 季晶 卓健伟 张闻闻 王凯 张靖 徐亦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20-425,432,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纳入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231例HICH患者。遵循术后有无并发颅内感染,将患者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与HICH穿刺引流术... 目的研究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纳入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231例HICH患者。遵循术后有无并发颅内感染,将患者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与HICH穿刺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可能相关的16项因素。采用套索回归算法(LASSO)实现特征选择和发现预测因子,多元逻辑回归(Logistic)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显示。对于模型的识别能力,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实现;而校准能力,则通过校准曲线来评估。决策曲线分析(DCA)用以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4个预测因子(双根引流管、脑脊液漏、引流时间、尿激酶注射次数),纳入Logistic回归并形成列线图。经过验证,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很好的一致性;DCA则显示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ICH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拟合优度和临床适用性,有利于术后可能出现颅内感染的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和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 颅内感染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一次性防污染毛刷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月琴 张闻闻 +7 位作者 季猛 孙吉林 徐亦农 张靖 赵彤 张勇 孙芳 耿秀霞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1837-1839,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一次性防污染毛刷刷检结合细菌定量培养在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病原学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创伤患者98例。先后予经支气管镜一...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一次性防污染毛刷刷检结合细菌定量培养在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病原学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创伤患者98例。先后予经支气管镜一次性防污染毛刷刷检和一次性吸痰管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比较二者分离的致病菌阳性率。结果共采集196份标本,防污染毛刷分离的致病菌102株(57.0%),吸痰管抽痰法77株(43.0%)。致病菌检出阳性率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出的204株阳性菌中污染菌25株,防污染毛刷8株(3.8%),吸痰管抽痰17株(8.3%),防污染毛刷与吸痰管抽痰法比较,防污染性能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结合细菌定量培养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防污染性能明显优于吸痰管抽痰法,对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和敏感抗生素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改善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一次性防污染毛刷 吸痰管 重型颅脑创伤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吉林 季猛 +4 位作者 张闻闻 卓健伟 王凯 张靖 徐亦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3期3997-399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TBI)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DC)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O组,各30例。C组行常规骨瓣减压术,O组...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TBI)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DC)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O组,各30例。C组行常规骨瓣减压术,O组接受超低位DC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因子、脑氧代谢情况。结果:术后7d, O组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乳酸(Jlac)、髓鞘碱性蛋白(MBP)、水通道蛋白质4(AQP4)、S-100蛋白水平低于C组(P<0.05),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SO)高于C组(P<0.05)。结论:超低位DC联合亚低温可有效减轻STBI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和减轻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去大骨瓣术 亚低温 重症颅脑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芳 耿秀霞 《临床护理杂志》 2016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科行颅脑损伤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压...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科行颅脑损伤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抗栓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和颅内压力的差异。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26.47%(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DVT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的颅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压力抗栓泵
下载PDF
侧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救治急性危重自发性脑出血脑室积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靖 卓健伟 +1 位作者 潘霞 张发 《医药前沿》 2022年第31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侧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在救治急性危重自发性脑出血脑室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危重自发性脑出血脑室积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观察侧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在救治急性危重自发性脑出血脑室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危重自发性脑出血脑室积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1~6 h予以侧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时运用侧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均有效控制生命体征,为开颅手术提供了时间、依据。手术后1周头颅CT Greab评分、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23例生存,生存率76.70%,对照组生存15例,生存率50.00%,观察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28 d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侧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在救治急性危重自发性脑出血脑室积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积血 侧脑室外引流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锋 季猛 +5 位作者 张靖 张闻闻 孙吉林 朱勋 王玉海 徐亦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融合组(n=15)和对照组(n=15)。融合组病人接受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治疗,而对照组... 目的探讨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融合组(n=15)和对照组(n=15)。融合组病人接受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辅助硬通道穿刺治疗,而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硬通道盲穿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和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融合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融合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na软件合并CT图像融合技术可以为血肿清除术中硬通道穿刺提供准确的定位,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盲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穿刺性 硬通道 Sina软件 图像融合
下载PDF
终板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7
作者 徐亦农 张靖 王玉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 :通过了解终板显微解剖,为经终板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15具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尸体头颅,模拟额底经纵裂经终板入路,观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和视路等重要神经结构与终板的关系,测量相关结构间的距离。结果:终板... 目的 :通过了解终板显微解剖,为经终板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15具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尸体头颅,模拟额底经纵裂经终板入路,观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和视路等重要神经结构与终板的关系,测量相关结构间的距离。结果:终板是三脑室前壁下部的薄层灰质结构,位于两侧视束、视交叉后緣和前连合之间,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A1段发出穿支供应终板和视交叉。结论:终板可以作为三脑室手术入路的靶点或标志点;供应终板的血管穿支主要分布于终板的外侧,终板切开时可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解剖 经终板入路
下载PDF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吉婷婷 姜萍 +1 位作者 周银月 刘旻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评价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 目的评价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98%,P<0.05)。干预1周及2周后,2组的血浆内毒素(ET)、D-乳酸(D-LAC)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均可起到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 并发症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健康知识干预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姜萍 吉婷婷 朱飘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9期143-145,共3页
目的 分析脑外伤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脑外伤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外伤... 目的 分析脑外伤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脑外伤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外伤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结合分析结果为患者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 200例脑外伤患者中,124例患者(62.00%)对疾病的认知不足(知晓不足组),其余76例患者(38.00%)对疾病认知充分(充分知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以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条目评分均为脑外伤患者疾病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在实施系统健康知识干预方案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自我护理能力较差以及用药依从性不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疾病认知情况 健康知识干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室穿刺结合颅内压监测导向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君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2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均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成功治愈18例;监测过程中因持续颅内压>25 mm ...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治疗的2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均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成功治愈18例;监测过程中因持续颅内压>25 mm Hg,最终行开颅手术10例。伤后6个月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25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实施脑室穿刺外引流结合颅内压监测有利于观察病情,预防脑中心疝发生,可以更准确的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颅内压监测 双额叶脑挫裂伤 护理体会
下载PDF
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11
作者 季猛 孙吉林 +4 位作者 卓健伟 张闻闻 王凯 徐亦农 季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6-72,共7页
目的 探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2021年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单侧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14... 目的 探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2021年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单侧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内复发情况。采用LASSO回归法筛选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 4.1.2软件包构建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对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e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性能;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145例患者中,复发19例(13.1%),将其归为复发组;未复发126例(86.9%),将其归为未复发组。两组血肿均匀度、术前血肿量、硬膜下间隙复张率、尿激酶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ASSO回归模型最终筛选出4个潜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血肿均匀度、术前血肿量、硬膜下间隙复张率、尿激酶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均匀度为混合型、术前血肿量、硬膜下间隙复张率、尿激酶用量是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915[95%CI(0.861,0.976)]。Hosmer-Lemeshoe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较好(χ^(2)=4.939,P=0.764)。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率与实际复发率基本吻合。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阈值概率<65%时,患者的净获益率大于0。结论血肿均匀度为混合型、术前血肿量、硬膜下间隙复张率、尿激酶用量是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接受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CSDH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复发风险高的CSDH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微创穿刺引流术 尿激酶 复发 影响因素分析 列线图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意识及认知障碍的临床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吉林 徐亦农 +2 位作者 张闻闻 季猛 张靖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2期76-77,共2页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2—2016年收治的8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2—2016年收治的8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格拉斯昏迷评分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经过30 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GCS评分(10.85±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64±1.35)分,且脑电图患侧/活动减少,波波幅降低(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疗对脑外伤后的昏迷有促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患侧脑血流灌注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外伤 意识 机制
原文传递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底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亦农 周劲旭 +4 位作者 张闻闻 季猛 张靖 孙吉林 赵彤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总结早期脑室型颅内压(ICP)监测在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30例,入院后立即实施脑室型ICP监测。根据ICP变化分为两组:A组,19例,ICP<25mmHg,行脑室型探头置入治疗;B组,11例,ICP≥25mmHg,... 目的总结早期脑室型颅内压(ICP)监测在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30例,入院后立即实施脑室型ICP监测。根据ICP变化分为两组:A组,19例,ICP<25mmHg,行脑室型探头置入治疗;B组,11例,ICP≥25mmHg,行脑室型探头置入+开颅手术。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A组恢复良好18例,轻残1例;B组恢复良好8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对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行ICP监测有利于病情评估、脑脊液引流和减轻脑水肿,能根据IPC变化及时行手术干预,预防脑疝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颅内压监测 脑室引流
原文传递
3D slicer辅助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区脑内血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向定朝 齐明 +5 位作者 胡旭 蔡显峰 董吉荣 王玉海 徐亦农 张靖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对比传统开颅手术与3D slicer辅助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区脑内血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12月32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3D slicer辅助立体定向手术16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开颅手术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 目的对比传统开颅手术与3D slicer辅助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区脑内血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12月32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3D slicer辅助立体定向手术16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开颅手术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的再出血率、感染率以及出院时GC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1、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D slicer能为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手术提供准确的靶点定位及手术路径。3D slicer辅助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区脑内血肿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脑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立体定向 3D slicer
原文传递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卓健伟 徐亦农 +2 位作者 王玉海 张闻闻 王凯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35-37,47,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组68例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开... 目的探究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组68例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开颅组62例采取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比较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短于开颅组(P<0.05)。术后1 d、2 d、7 d,微创组脑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预后不良率为30.88%明显低于开颅组的48.39%(P<0.05);术后3个月,两组ADL评分低于治疗前;微创组的ADL评分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出现继发血肿、感染、电解质混乱和消化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可彻底清除血肿,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 血肿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大脑假瘤一例
16
作者 李达璟 张萍 +1 位作者 徐星慧 赵彤 《眼科》 CAS 2008年第1期71-72,共2页
患者女性,20岁。工人,体形较胖。因头疼、恶心、耳鸣、眩昏一个月,眼斜、复视一周于2006年11月就诊。患者一个月前头疼恶心,耳鸣眩昏先后在二家医院作头颅MRI及CT检查各二次均阴性,未明确诊断。
关键词 假瘤 大脑 头颅MRI CT检查 头疼 恶心 耳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