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影像学表现与征象的分析
1
作者 于卉 田传帅 +2 位作者 韩鹏 王翰 范海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0期29-30,共2页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影像学表现与征象,以便为临床上诊断此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8例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8例患者进行手术前1周,对其进行C...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影像学表现与征象,以便为临床上诊断此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8例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8例患者进行手术前1周,对其进行CT检查,然后对其肺部实性病灶和空腔病灶的CT影像学表现与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在这18例患者中,肺部实性病灶位于右肺者有12例(66.67%),位于左肺者有6例(33.33%);其肺部实性病灶的直径为(24.7±7.3)mm。他们中肺部实性病灶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者有12例(66.67%),病灶边缘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和血管集束征者分别有16例(88.89%)、13例(72.22%)和10例(55.56%)。他们肺部空腔病灶壁的厚度为(2.1±0.5)mm;其中肺部空腔病灶位于实性病灶周围者有11例(61.11%),空腔病灶壁上存在结节者有8例(44.44%),进行增强CT扫描可见空腔病灶壁上结节呈中度强化者有7例(38.89%),空腔病灶内部可见血管穿行者有9例(50.00%)。结论 :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其肺部实性病灶多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病灶边缘可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和血管集束征,其肺部空腔病灶多位于实性病灶的周围,且部分患者肺部空腔病灶壁上存在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薄壁空腔 CT检查 影像学 表现与征象
下载PDF
外伤性膀胱前间隙出血CT表现及与耻骨骨折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张艳 袁梅 +1 位作者 陈小军 吴建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6期41-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膀胱前间隙出血CT征象及与耻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2年4月间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和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耻骨骨折患者39例,分析骨折部位和类型与膀胱前间隙出血的相关性,探讨膀胱前间隙... 目的:探讨外伤性膀胱前间隙出血CT征象及与耻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2年4月间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和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耻骨骨折患者39例,分析骨折部位和类型与膀胱前间隙出血的相关性,探讨膀胱前间隙出血形成的原因及出血扩展范围。结果:本研究39例患者共72处耻骨骨折,其中14例并发膀胱前间隙出血,另有1例无耻骨骨折但腹壁挫伤所致膀胱前间隙出血病人。骨折部位和膀胱前间隙出血相关性分析显示耻骨上支前部骨折是引起膀胱前间隙出血的主要原因(χ^(2)=24.2506,P<0.001),关联性分析显示耻骨上支前部骨折和耻骨上支后部骨折在膀胱前间隙出血形成中具有相关性(Z=11.73,P<0.001),耻骨上支前部骨折错位是引起膀胱前间隙出血的原因(Z=2.96,P=0.003)。15例骨折病人根据出血量不同出血扩散至膀胱前、两侧间隙及腹膜前间隙。结论:外伤性耻骨骨折可以引起膀胱前间隙大量出血,耻骨上支前部骨折错位是引起膀胱前间隙出血的主要因素,而即使没有耻骨骨折暴力冲击下腹壁也是出血的少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前间隙 出血 耻骨骨折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Meta分析评价双能量头颅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茂雪 李明泉 罗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头颅双能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双能量""颅内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医药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dual en...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头颅双能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双能量""颅内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医药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dual energy""intracranial aneurysms"或"subarachnoid hemorrhag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时间为2006年1月—2017年1月,纳入以DSA为金标准的双能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文献,对最后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分析,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篇,无异质性。计算效应合并值,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合并敏感度为0.97[95%CI(0.96,0.99)],合并特异度为0.99[95%CI(0.97,1.00)],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1.71[95%CI(12.10,38.96)],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4[95%CI(0.03,0.07)],合并OR值为703.4[95%CI(303.96,1 627.74)];合并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 8,敏感度与特异度交点最大值(Q值)为0.992 5。结论双能量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9
4
作者 高敏 王茂雪 +2 位作者 房海燕 杨斯嘉 于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7期364-36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n=14)、急性期(n=34)、亚急性期(n=20)、慢性早期(n=18)、慢性晚期(n=34)等5组,均进行颅脑常规...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n=14)、急性期(n=34)、亚急性期(n=20)、慢性早期(n=18)、慢性晚期(n=34)等5组,均进行颅脑常规DTI、DWI及MR等检查,比较各组健侧镜像区和脑梗死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分析各组发病时间与FA指数(rFA)和MD指数(rMD)的相关性。结果:DWI所显示的病灶程度和范围均明显较常规MRI清晰、准确,且扩散加权成像对急性期组和超急性期组脑梗死灶的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常规MRI序列。随着发病时间的升高,患者的MD值也随之升高;急性期患者和超急性期患者的脑梗死区MD值均显著低于健侧镜像区MD值(t=-15.023,t=-26.837,均P<0.05),而慢性早期以及慢性晚期的脑梗死区MD值均显著高于健侧镜像区MD值(t=13.253,t=55.434,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发病时间与脑梗死区rMD值呈显著正相关(rs=0.987,P<0.001)。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的FA值也随之降低,其中超急性期rFA值最高,随后各期患者均依次降低;超急性期患者脑梗死区FA值与其健侧镜像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发病时间与其脑梗死区rFA值呈负相关(rs=-0.993,P<0.001)。结论:DTI能对患者的脑梗死损伤程度及临床分期作出精确判断,而DWI则能较为敏感地检测出超早期脑梗死灶,两者联合使用能够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DTI和多体素~1H-MRS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嵚 许敏 +1 位作者 孙辉辉 张雪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1H-MRS)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临床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胶质瘤术前常规MR、DTI和~1H-MRS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LGG,WHO Ⅱ级)15例,高级别胶质瘤(HGG,...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1H-MRS)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临床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胶质瘤术前常规MR、DTI和~1H-MRS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LGG,WHO Ⅱ级)15例,高级别胶质瘤(HGG,WHO Ⅲ~Ⅳ级)23例。以肿瘤周围脑实质为种子点重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测量肿瘤实质区(TT)、瘤周区(AT)以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区(CT)的各项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和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值。比较组内同一参数在不同组织间差异,并比较各参数值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DTT显示HGG的TT和AT区白质纤维束以破坏为主(19/23,82.6%),LGG以浸润为主(13/15,86.7%)。HGG组由TT、AT至CT区FA、MD、NAA/Cr逐渐增高,Cho/Cr、Cho/NAA逐渐降低(P<0.05)。LGG组TT区FA、MD、NAA/Cr低于AT和CT区,Cho/Cr、Cho/NAA相反(P<0.05)。HGG组TT和AT区MD、NAA/Cr均低于LGG组,Cho/Cr、Cho/NAA均高于LGG组(P<0.05)。HGG组FA值仅在AT区低于LGG组(P<0.05)。结论临床可联合应用DTI和多体素~1H-MRS各参数对胶质瘤术后进行分级诊断,从而有助于及时合理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弥散张量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ADC值逐步分析法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凡 陈小军 +2 位作者 石海 于卉 王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24-628,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逐步分析法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射频消融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多中心搜集并回顾性分析90例(男性56例,女性34例)单发HCC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根据疗效分为稳定组41例,...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逐步分析法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射频消融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多中心搜集并回顾性分析90例(男性56例,女性34例)单发HCC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根据疗效分为稳定组41例,进展组49例。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均行MRI检查。在病灶最大层面从病灶长径中心位置向外辐射状取25%、50%及100%的病灶为感兴趣区(ROI),测ADC值(ADC25、ADC50及ADC100),并计算与非病变区相应大小ROI的ADC值相对比值(R25、R50及R100)。结果进展组ADC25、ADC50、ADC100、R25、R50和R100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25、R50对无进展生存期存在显著影响(均P<0.05),COX模型多因素前进法结果显示,仅R50对无进展生存期存在显著影响(P<0.05)。R50<0.73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低于R50≥0.73组(21.04±3.01)月vs.(30.85±3.08)月,P<0.05。结论MRI-DWI序列的ADC值逐步分析法发现,以50%病灶大小为ROI测得的相对ADC值R50,可作为HCC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评估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CT灌注参数特征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杨 施丽丽 +1 位作者 房海燕 高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4期309-310,共2页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灌注参数特征及其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对41例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根据所有患者入院资料及临床检查结果,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 3个级别。其中A级16例、B级13例...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灌注参数特征及其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对41例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根据所有患者入院资料及临床检查结果,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 3个级别。其中A级16例、B级13例、C级12例。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CT灌注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除HAP外,各级别HAPI、PV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与C级组HAPI、PV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级组与C级组HAPI、PV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ild-pugh分级与HAPI、PVP相关,其中与HAPI呈正相关(r=-0.653,P<0.001),与PVP呈负相关(r=-0.754,P<0.001),与HAP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CT灌注值中的HAPI和PVP是两个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指标,对指导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 灌注参数 肝硬化
下载PDF
1H-MRS技术在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房海燕 徐亚运 王茂雪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近年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收治的19例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和17例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1...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近年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收治的19例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和17例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19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设为HGG组,将17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设为LGG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1H-MRS技术进行检查,然后比较其病灶侧脑组织和健侧脑组织中各代谢物的比值﹝包括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总结1H-MRS技术在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侧脑组织中的Cho/Cr和Cho/NAA均大于其健侧脑组织中的Cho/Cr和Cho/NAA(P<0.05),其病灶侧脑组织中的NAA/Cr均小于其健侧脑组织的NAA/Cr(P<0.05)。HGG组患者病灶侧脑组织中的Cho/Cr和Cho/NAA均大于LGG组患者(P<0.05),其病灶侧脑组织中的NAA/Cr小于LGG组患者(P<0.05)。结论 :用1H-MRS技术对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可通过比较其病灶侧脑组织中的Cho/Cr、Cho/NAA和NAA/Cr准确地诊断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 高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微小肝癌患者磁共振图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房海燕 高敏 徐亚运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经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微小肝癌(micr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HCC)患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的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72例MHCC患者(79个病灶),均行MR平扫和... 目的分析经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微小肝癌(micr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HCC)患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的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72例MHCC患者(79个病灶),均行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图像特点及复查病灶的变化。结果扩散加权成像提示74个(93.67%)高信号癌灶,T1加权成像提示70个(88.61%)低信号癌灶,T2加权成像提示71个(89.87%)高信号癌灶,双回波T1加权成像提示含脂质成分癌灶7个(8.86%)。动态增强显示"快进慢出"癌灶25个(31.65%),"快进快出"癌灶54个(68.35%),延迟期假包膜强化癌灶21个(26.58%)。3~12个月内复查发现癌灶有所增大。结论 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是检查MHCC患者的重要方法,其对诊断与检查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MHCC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小肝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检测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凡 陈小军 +1 位作者 石海 于卉 《影像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MR)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检测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间于我院就诊的37例(男21例,女16例)具有肢体症状的单侧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回顾分析患者的常规MR及ASL表现。结... 目的:评价磁共振(MR)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检测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间于我院就诊的37例(男21例,女16例)具有肢体症状的单侧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回顾分析患者的常规MR及ASL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常规MR均可见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区异常高信号。33例表现为梗死区低灌注,其中23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表现为低灌注区面积(SCBF)大于DWI异常高信号面积(SDWI)。23例存在缺血半暗带患者中预后良好17例,其余1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仅4例。结论:MR-ASL序列能有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可推广应用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动脉自旋标记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磁共振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敏 房海燕 +1 位作者 杨斯嘉 李兆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8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 目的 :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8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18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ASL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然后比较其梗死侧脑组织的灌注情况、梗死侧和健侧脑组织的CBF(脑血流量)及r CBF(梗死侧脑组织的脑血流量/健侧脑组织的脑血流量),总结磁共振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梗死侧的脑组织表现为低灌注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梗死侧脑组织的CBF低于对照组患者,其rCBF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磁共振ASL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可通过比较其梗死侧脑组织的灌注情况、梗死侧脑组织的CBF及r CBF准确地诊断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超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嵚 于卉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16-18,共3页
目的 :对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就诊的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46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 目的 :对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就诊的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46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被确诊患有颅内动脉瘤。对这46例患者分别进行CTA检查和DSA检查,然后对比这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 :用CTA对这46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与其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5.65%(44/46),用DSA对这46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与其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100.00%(46/46),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CTA检查与DSA检查诊断发生在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部位的动脉瘤时,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00%。用DSA检查诊断发生在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时,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00%。用CTA检查诊断发生在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时,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4.44%(17/18)、94.12%(16/17)。结论:用CTA检查和DS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均较高。与进行DSA检查相比,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CTA检查具有创伤小、不会导致其瘤体破裂及费用相对较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多体素1H-MRS技术在诊断复发性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吴杨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5-6,共2页
目的 :研究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诊断复发性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接诊的32例疑似复发性胶质瘤患者的MR检查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体素1H-MRS技术测量其MR检查图像上异... 目的 :研究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诊断复发性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接诊的32例疑似复发性胶质瘤患者的MR检查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体素1H-MRS技术测量其MR检查图像上异常强化区、病灶周围水肿区及正常脑组织区的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和NAA/Cr等代谢物比值。根据是否患有复发性胶质瘤将这些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代谢物比值。结果 :复发组患者病灶异常强化区和病灶周围水肿区的Cho/Cr值和Cho/NAA值均高于未复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异常强化区和病灶周围水肿区的NAA/C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正常脑组织区的Cho/Cr值、Cho/NAA值和NAA/C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体素1H-MRS技术在诊断复发性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胶质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代谢物比值
下载PDF
颅内肿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张宇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245-246,249,共3页
颅内肿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颅内肿瘤患者均是经过病理学确诊的患者,在就诊治疗的时候实施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 颅内肿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颅内肿瘤患者均是经过病理学确诊的患者,在就诊治疗的时候实施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探究颅内肿瘤患者CT与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价值。结果:40例颅内肿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均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其中CT诊断准确率为82.50%,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7.50%,颅内肿瘤患者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诊断治疗中,采取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较高,磁共振成像诊断在颅内肿瘤疾病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好地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提升患者疾病治疗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