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在诊断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剑明 史蓉芳 +4 位作者 张立仁 李婷 董智 赵晓斌 徐冬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3-706,710,共5页
目的以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为参考,评价CT血管造影检测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FRCS)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2005-11~2011-03在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同期(30d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MPI的504例可疑或确诊冠状动... 目的以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为参考,评价CT血管造影检测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FRCS)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2005-11~2011-03在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同期(30d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MPI的504例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以CCTA冠状动脉狭窄≥50%并伴有相应血管支配区域MPI灌注缺损作为诊断FRCS的参考标准。以病例或血管为观察对象,分别计算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时检测FRCS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例为观察对象,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FR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2%和35.8%、84.7%和97.3%、40.2%和66.7%、94.4%和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管为观察对象,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FR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2%和33.7%、95.4%和99.0%、42.9%和60.0%、98.5%和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具有较佳的排除FRCS的能力。当冠脉狭窄≥50%时,CCTA虽然对FRCS检测灵敏度较高,但其阳性预测值相对较差。当冠脉狭窄≥75%时,CCTA检测FRCS的阳性预测值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肺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学胜 应援宁 +3 位作者 董智 孙凤伟 范丽娟 李旭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CTCA及临床资料。结果:13387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检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3例,检出率0.17%,其中单侧冠状动脉分...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CTCA及临床资料。结果:13387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检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3例,检出率0.17%,其中单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7例(30%),两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16例(70%)。23例显示瘘血管,6例瘘血管局限性瘤样扩张;19例肺动脉主干内见对比剂浓染或喷射征。结论:CTCA可筛查出分流量较小的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动脉瘘 冠状动脉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探讨
3
作者 李丽丽 汤加 +2 位作者 房品言 刘军波 范丽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自2019年3月我院开展第三代连续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临床实验以来,接受手术的患者共24例。根据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自2019年3月我院开展第三代连续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临床实验以来,接受手术的患者共24例。根据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对所有患者术后当天、ICU期间连续拍摄的每张床旁胸片进行图像质量评级,测量等级为优的床旁胸片以及转出ICU后第1张心脏远达片的辅助装置流入管冠状角,以流入管冠状角作为泵角度的评估指标,比较术后当天与ICU最后1天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评估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比较ICU最后1天床旁胸片与心脏远达片流入管冠状角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术后当天床旁胸片流入管冠状角与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胸廓横径、术前心胸比率的相关性。结果:24例患者术后当天与ICU最后1天的冠状角[分别为(31.8±24.7)°和(30.0±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观察者间可重复性好(术后当天冠状角ICC=0.999,P<0.01;ICU最后一天冠状角ICC=0.997,P<0.01)。连续测量的冠状角大小变化主要受心影大小变化及投照体位的影响。ICU最后1天与心脏远达片冠状角[(32.1±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冠状角仅与患者体重及体质量指数有弱的负相关性(r=-0.442、-0.554,P值均<0.05)。结论:24例患者ICU期间泵角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使用移动DR床旁胸片对泵角度进行评估是可行的,可以为泵角度的随访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较低的体重及体质量指数可能与较宽的冠状角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床旁胸片 冠状角 泵角度
下载PDF
心脏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范丽娟 张计旺 祁汉雄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心脏血管瘤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血管瘤病人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超声心动图上可见胸腔内主动脉根部右后方、腹主动...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心脏血管瘤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血管瘤病人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超声心动图上可见胸腔内主动脉根部右后方、腹主动脉膈肌水平左前方一实性为主的中等回声团,内部可见低、无回声区,周边可见强回声的钙化,血流未见异常。CT显示心脏肿物位于左室下壁,密度欠均匀,内部及边缘可见明显钙化;增强后病变轻度强化。MRI显示左室下壁基底段肿物明显向腔外突出,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见肿瘤供血动脉来源于右冠状动脉。PET/CT显示病灶呈糖代谢缺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示病灶呈糖代谢缺失。结论心脏血管瘤可发生于心脏肌层,如发现心脏肌层肿物存在冠状动脉供血及明显蛋壳样钙化时,即使不具有典型强化表现,也需考虑血管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CTA图像后处理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晓浩 刘军波 范丽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4-999,共6页
目的:通过与人工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与人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 目的:通过与人工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与人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价AI法后处理的工作效率、VR图像质量评分、冠脉血管节段(分为18段)显示率、标示符合率以及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AI后处理的平均完成时间为(333.64±19.32)s,较人工方法[(642.62±90.90)s]缩短了约309s,平均时间增益率为48.13%;AI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20%(104/107),人工方法为99.07%(106/107),两种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R图像上冠脉血管节段的显示情况方面,AI组的总体显示率为99.88%(1605/1607),与人工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中标示冠脉各节段名称的符合率为96.88%(1555/1605),其中有6支冠脉节段的标示命名符合率与人工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第二对角支(D2)、第一钝缘支(OM1)、左回旋支(LCX)中远段、第二钝缘支(OM2)、右室后支(R-PLB)和中间支(RI);AI组中对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近中段轻度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与人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左冠脉前降支(LAD)近中段血管无明显狭窄和轻度狭窄的诊断结果与人工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其余冠脉分支近中段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行冠状动脉CTA图像后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并能辅助影像医师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1
6
作者 任书堂 陈元禄 +4 位作者 黄云洲 吴学胜 应援宁 王正清 刘晓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表现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少见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图像,包括主动脉弓离断9例、双主动脉弓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3例、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及术中发... 目的探讨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表现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少见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图像,包括主动脉弓离断9例、双主动脉弓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3例、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及术中发现证实。结果15例患者的超声诊断中,主动脉弓离断1例漏诊(1/9),双主动脉弓1例漏诊(1/1),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1例误诊(1/3),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1例误诊(1/2)、1例漏诊(1/2),其余术前超声均获得正确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弓离断能做出较准确诊断,但对双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侧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等几类畸形易误诊或漏诊,增强认识并仔细扫查有望提高超声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畸形 主动脉弓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CCTA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管延芳 刘军波 +2 位作者 范丽娟 张计旺 凌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齐组采用相对时相扫描。比较两组的主动脉根部CT值、有效辐射剂量(E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72、0.763、0.347、0.551)。心律不齐组心率波动[(55.22±23.27)次/分]大于窦性律齐组[(2.34±1.6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SNR、CNR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8、0.350、0.203、0.813)。心律不齐组的有效辐射剂量[(3.21±1.20)mSv]高于窦性律齐组[(2.59±1.1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具有可行性,但有效辐射剂量稍高于窦性律齐患者的相对时相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律不齐 窦性律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单心动周期绝对时相收缩末期冠状动脉CT成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管延芳 杜桂迎 +3 位作者 周伟 袁滨 范丽娟 刘军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单心动周期绝对时相收缩末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疑似冠心病且心房颤动受检者2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行绝对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研究组107例,在收缩末期(260360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单心动周期绝对时相收缩末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疑似冠心病且心房颤动受检者2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行绝对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研究组107例,在收缩末期(260360 ms)采集数据;对照组101例,根据心率变化选择采集期相(心率≤65次/分:400750 ms;心率6675次/分:200550 ms;心率7690次/分:200500 ms;心率≥91次/分:200400 ms)。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15分段并以4分法进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主动脉根部、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中段CT值和SD值、有效辐射剂量(ED)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受检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扫描心率、心率波动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绝对期相为(304.7±22.3)ms;对照组绝对期相88.1%(89/101)分布在收缩末期,11.9%(12/101)分布在舒张中晚期,绝对期相分别为(326±48)ms和(690±61)ms。研究组第9段图像主观评分低于对照组(Z=-2.261,P=0.024),其他分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D低于对照组[(1.5±0.5)m Sv比(3.2±1.1)m Sv,P<0.01]。结论对于心房颤动受检者单心动周期收缩末期绝对时相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行,且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计旺 范丽娟 +4 位作者 徐冬生 董智 李旭 张立仁 于铁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两位医师判读,分别按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按Likert 5分制为标准。结果: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g0.0%(24/30)vs 53.3%(16/30),P=0.039],按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和按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标准算法图像;75%期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按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标准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2.1±1.2,P=0.012)(2.1±1.2 vs1.6±1.0,P=0.026),按分支(3.0±0.9 vs2.4±1.0,P=0.000)(2.6±1.2vs2.2±1.2,P=0.000)和按节段(3.3±0.9vs 2.9±1.0,P=0.000)(2.9±1.2vs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标准算法。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能明显提高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追踪冻结技术 辐射剂量 运动伪影
下载PDF
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管延芳 范丽娟 +4 位作者 于杰 徐东升 郑辉 宋振国 张立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评价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所有检查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曝光补偿时间设为0ms。以有创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 目的:评价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所有检查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曝光补偿时间设为0ms。以有创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评估CTCA在冠状动脉节段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情况,及其诊断管腔狭窄(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结果: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6%、97.42%、88.69%及98.73%。图像质量评分:4分93例,3分41例,无1、2分者。有效辐射剂量(ED)均值为1.44m Sv。结论: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严格控制心率在65次/分以下扫描,能够得到满足诊断的图像,且能够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前瞻性心电门控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高速宽体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快速与慢速心率的对比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军波 张晓浩 +2 位作者 管延芳 周伟 范丽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2-1326,共5页
目的:探讨在快速心率(≥100次/分)患者中超高速宽体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最佳期相。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而行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宽体探测器CT扫描的3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快速心率组(≥100次/分)150... 目的:探讨在快速心率(≥100次/分)患者中超高速宽体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最佳期相。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而行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宽体探测器CT扫描的3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快速心率组(≥100次/分)150例,对照组(≤65次/分)150例。测量两组MSCT图像上主动脉根部、LAD和RCA中段的CT值,计算前降支中段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冠状动脉可诊断率和图像质量优等率,计算两组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两组间各项测量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快速心率组最佳期相为(49.1%±6.7%)R-R间期,对照组为(72.1%±11.8%)R-R间期。两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主动脉根部CT值、LAD和RCA中段CT值、前降支中段的SNR和CNR)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上LAD、LCX和RCA可诊断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图像优等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心率组均低于对照组(72.6%vs.83.2%,60.1%vs.84.5%,74.6%vs.90.6%)。两组间扫描中辐射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心率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超高速宽体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快速心率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但成像质量的优等率低于慢心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心率 辐射剂量 运动伪影
下载PDF
高清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与64排螺旋CT对比 被引量:6
12
作者 应援宁 张立仁 +2 位作者 董智 沈云 曹会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对比64排螺旋CT(64-MSCT)和高清CT(HDCT)所获得的支架图像质量及支架腔内横截面积。方法对7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个支架)的患者行HDCT和64-MSCT冠脉支架成像,采用评分法对比两种方法所获支架图像质量,并测量同一支架腔内5个... 目的对比64排螺旋CT(64-MSCT)和高清CT(HDCT)所获得的支架图像质量及支架腔内横截面积。方法对7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个支架)的患者行HDCT和64-MSCT冠脉支架成像,采用评分法对比两种方法所获支架图像质量,并测量同一支架腔内5个标志点处的横截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MSCT获得的支架图像质量总评分低于HD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5);64-MSCT图像的支架腔内横截面积均值[(1.31±0.73)mm2]小于HDCT图像的支架腔内横截面积均值[(1.68±0.8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偏差百分率为(29.65±13.95)%。结论 HDCT可更清楚地显示支架内部结构,明显降低支架段伪影的影响,是支架植入术后有效的随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架
下载PDF
CT值分割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丽娟 张立仁 于铁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CT值分割技术在冠状动脉钙他眭斑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分析186例患者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图像的冠状动脉钙化(CAC),测量每一斑块的平均CT值、钙化积分(AS)和体积(CV),按照CT值范围将每一斑块分割为130-19... 目的:初步探讨CT值分割技术在冠状动脉钙他眭斑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分析186例患者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图像的冠状动脉钙化(CAC),测量每一斑块的平均CT值、钙化积分(AS)和体积(CV),按照CT值范围将每一斑块分割为130-199Hu、200-299Hu、300-399Hu及≥400Hu四个组成部分,计算每一部分所占比率(%),以此代表每一斑块组成的差异,即每部分构成。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使用秩和检验进行样本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每一钙化性斑块CT值分割后构成中除300-399Hu与≥400Hu这两部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9),其余各组成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且随着CT值的升高,各部分所占比率减少。②除CT值200-299Hu这部分组成以外其他各部分组成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除CT值200-299Hu部分组成与每一钙化性斑块体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以外,各部分组成与CT值、AS及CV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以CT值分割技术分析钙化性斑块的组成有助于对每一钙化性斑块内部构成的理解,能为研究钙化性斑块的稳定性及其进展和消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钙化性斑块 CT值
下载PDF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军波 范丽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6期1115-1117,1121,共4页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以粗大的左室肌小梁和深的小梁间隙、隐窝或窦状隙存在并与心腔相通为特征的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临床常以进行性左心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和左心室血栓形成、体...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以粗大的左室肌小梁和深的小梁间隙、隐窝或窦状隙存在并与心腔相通为特征的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临床常以进行性左心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和左心室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等为主要表现。心电图以非特异性ST-T改变、室性早搏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为主要特征。LVNC的诊断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形态学诊断到基因诊断的认知过程。本文综述了LVNC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这对统一LVNC的诊断标准,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HDCT不同扫描模式对国产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管腔显示的影响:体模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丽娟 徐冬生 +2 位作者 张计旺 孙凤伟 张立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 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 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状动脉,将支架分别置入每支模拟冠状动脉内,封闭开口后固定于一圆柱形塑料瓶外,并将瓶内注入同样CT值的对比剂溶液模拟心腔,再将模型静置于注满水的塑料盒内上机扫描。对支架体模分别进行HD模式和NHD模式扫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电模拟规则心跳60次/min,仅采集75%R-R间期时相,采用HD Detail(HD组)和Detail(NHD组)模式后重建。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分别计算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腔内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9.2±8.9)%,N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5.9±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0;P<0.05),HD组支架管腔显示率较NHD组高约7.2%。316L组支架平均显示率(50.3±7.3)%,L605组支架平均显示率(44.8±1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P>0.05)。5枚316L支架中,两种扫描模式在直径2.5mm和4mm支架管腔显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和P=0.468)。结论: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和≥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两者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支架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应援宁 张立仁 韩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86,共3页
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术前影像学评估对选择临床外科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在术前无创、准确地做出分型,结合传统MR扫描,能完成"一站式"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做出较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计旺 范丽娟 +4 位作者 徐冬生 董智 李旭 张立仁 于铁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改善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例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30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改善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例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30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2位医师按Likert 5分制标准对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结果:前门控扫描30例,SSF算法重建图像的可判读性按每支(97.8%(88/90)vs 87.8%(79/90),P=0.004)及每段(99.1%(427/431)vs 96.1%(414/431),P=0.000)比较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图像质量按例数(3.5±0.9 vs 2.9±1.2,P=0.004)、每支(3.5±0.8 vs 3.1±1.0,P=0.000)和每段(3.7±0.8 vs 3.4±1.0,P=0.000)比较,SSF算法均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后门控扫描30例,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80.0%(24/30)vs 53.3%(16/30),P=0.039)、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7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 vs 2.1±1.2,P=0.012)(2.1±1.2 vs 1.6±1.0,P=0.026)、分支(3.0±0.9 vs 2.4±1.0,P=0.000)(2.6±1.2 vs 2.2±1.2,P=0.000)和节段(3.3±0.9 vs 2.9±1.0,P=0.000)(2.9±1.2 vs 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结论:冠状动脉SSF技术能明显提高前门控和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后门控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在小儿紫绀型复杂先心病测量值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浩 张计旺 范丽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9期76-78,共3页
目的 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照,评价256排宽体探测器CT扫描定量诊断紫绀型复杂先心病的能力。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影像学检查的48例紫绀型先心病儿童。比较宽体探测器CT及TTE两种检查方法 对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 目的 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照,评价256排宽体探测器CT扫描定量诊断紫绀型复杂先心病的能力。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影像学检查的48例紫绀型先心病儿童。比较宽体探测器CT及TTE两种检查方法 对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室间隔缺损(VSD)测量值及McGoon比值的差别并对三岁以下患儿体重和心率对VSD测量值及McGoon比值的影响作以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 比较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降主动脉测量值以及McGoon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体操测器CT主动脉、肺动脉直径测量值及McGoon比值显著高于TTE。VSD的大小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宽体探测器CT测量值显著小于TTE结果 。两种方法 对三岁以下患儿VSD的测量值及McGoon比值比较与体重和心率有关,体重越重、心率越两种方法 的一致性越好。结论 宽体探测器CT测量值对肺动脉发育不良型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宽体探测器CT收缩期扫描会低估VSD的大小,术前需要参考TTE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宽体探测器 先天性心脏病 McGoon比值
下载PDF
MR对大脑中动脉流速编码的设置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军波 范丽娟 +2 位作者 张晓浩 管延芳 于铁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106-2109,共4页
目的 采用1.5T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MR)测量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探讨不同编码速率(Venc)对MCA血流信号的影响及其与性别、年龄和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63例健康受检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20~75岁,平均(48.1±9.6)岁,分别按... 目的 采用1.5T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MR)测量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探讨不同编码速率(Venc)对MCA血流信号的影响及其与性别、年龄和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63例健康受检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20~75岁,平均(48.1±9.6)岁,分别按性别、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组。每例预置Venc:55cm/s、65cm/s、75cm/s、85cm/s、95cm/s,对左侧MCA进行5次扫描。在工作站上测得不同Venc相对应的左侧MCA的信号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预置Venc左侧MCA信号强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852,P=0.000),Venc 85cm/s时信号最强。Venc预置85cm/s时,左侧MCA信号强度在不同性别(t=-1.301,P=0.198)、年龄组(F=2.098,P=0.132)及不同收缩压组(F=1.051,P=0.356)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舒张压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598,P=0.033),舒张压〉80mmHg时,左侧MCA信号强度减低。结论 MCA PC-MR测量的最佳Venc为85cm/s。MCA血流信号与性别、年龄和收缩压无关;与舒张压有关,信号强度随着舒张压升高而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 大脑中动脉 编码速率
下载PDF
建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米杰 石林艳 +4 位作者 樊凌宇 应援宁 田刚 罗欢 齐向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应用猪尾导管建立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模型。方法试验兔24只随机分为PTE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建立右侧颈静脉和左侧颈动脉通路。PTE组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3个,通过肺动脉造影评估PTE模型是否成功,监测... 目的应用猪尾导管建立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模型。方法试验兔24只随机分为PTE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建立右侧颈静脉和左侧颈动脉通路。PTE组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3个,通过肺动脉造影评估PTE模型是否成功,监测肺动脉压力和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100%。PTE组肺动脉造影显示,右心室扩张,肺动脉增粗、充盈缺损、截断或完全缺失。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和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增高[(16.40±1.82)mm Hg vs(9.60±2.07)mm Hg和(11.17±2.14)mm Hg,1 mm Hg=0.133kPa,P=0.01,P=0.002]。血气分析显示,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pH、PO2、标准碳酸氢盐、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等指标明显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增加。结论经颈静脉送入猪尾导管建立兔急性PTE模型成功率较高,重复性较好,且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为PTE诊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肺栓塞 碳酸氢盐类 血气分析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