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导航模块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精准置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定祥 郑瑞清 +3 位作者 李长辉 陈亮 黄河 邓腾孝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导航模块辅助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技术组和常规方法组,每组各35例。3D技术组采取在导航模块瞄准下置入椎弓...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导航模块辅助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技术组和常规方法组,每组各35例。3D技术组采取在导航模块瞄准下置入椎弓根钉,常规方法组采取常规C臂透视下置入椎弓根钉。首先统计每例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透视的C臂次数,再依据每例患者置入椎弓根钉的数量不同,计算出置入每颗螺钉的平均出血量、时间、C臂透视次数,比较两组数据;两组患者术前均设计出理想的螺钉角度,将术后实测螺钉角度和术前设计相比较,计算出术前术后螺钉内倾角及头倾角的差值,设为偏差值,两组比较;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恢复比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3D技术组置入每枚螺钉出血量、所需时间、C臂曝光次数均少于常规方法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测得常规方法组内倾角、头倾角的偏差值大于3D技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VAS、JOA评分、ODI、椎体高度恢复比及Cobb角较术前均改善明显(P<0.05);两组术后3月的VAS、JOA评分、ODI差异不明显(P>0.05),在Cobb角和椎体高度恢复比方面,3D技术组优于常规方法组(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块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精准置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C臂曝光次数,利于伤椎高度恢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置入 椎弓根螺钉 胸椎 腰椎 3D技术
下载PDF
膝关节“隐匿性”滑膜软骨瘤病的关节镜诊治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忠 张北南 +2 位作者 叶里子 杨洪彬 鲁晓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003-2004,2007,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膝关节"隐匿性"滑膜软骨瘤病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本科关节镜诊治4例"隐匿性"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X线平... 目的探讨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膝关节"隐匿性"滑膜软骨瘤病的关节镜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本科关节镜诊治4例"隐匿性"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X线平片和磁共振检查未发现游离体,关节镜检查确诊,并行关节镜下滑膜软骨瘤摘除和病变滑膜切除术。结果膝关节"隐匿性"滑膜软骨瘤病表现为大量微小软骨游离体存在于关节腔、或少量微小软骨游离体局限于滑膜组织内。4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功能良好,未见复发,仅1例伴软骨损伤患者残留膝关节轻度疼痛。结论膝关节"隐匿性"滑膜软骨瘤病临床表现不典型,X线平片和磁共振检查常不能确定诊断,关节镜是该病惟一可靠和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瘤病 滑膜 膝关节 关节镜 滑膜化生
下载PDF
一种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北南 胡定祥 +2 位作者 陈亮 马晨曦 张磊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9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运用一种缝线桥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泸县人民医院治疗2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9~50岁,平均(31.0±0.2)岁。按照Meyers-M...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运用一种缝线桥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泸县人民医院治疗2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9~50岁,平均(31.0±0.2)岁。按照Meyers-Mckeeu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6例,Ⅳ型4例;26例患者中并发半月板损伤14例,并发软骨损伤3例。运用一种网兜式包埋的缝线桥技术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块,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术前伤膝关节均行X线片、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Lysholm及Tegn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X线片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性愈合,Lachman试验和抽屉试验均转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7.9±6.2)分提高至(92.7±4.3)分,Tegner评分由术前(2.5±1.4)分提高至(7.8±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网兜式包埋的缝线桥技术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获得理想的原位重建,操作简便,固定稳定,功能恢复满意,后期并发症少,且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缝线桥技术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 撕脱骨折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骨关节盂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定祥 李长辉 +3 位作者 陈亮 马晨曦 黄河 郑瑞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153,158,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的肩胛骨关节盂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90例关节盂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观察关节盂形态特点,测量关节盂上下径、前后径及关节盂窝深度,关节盂倾斜角、扭转角的度数。结果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肩胛骨关节盂大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的肩胛骨关节盂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90例关节盂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观察关节盂形态特点,测量关节盂上下径、前后径及关节盂窝深度,关节盂倾斜角、扭转角的度数。结果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肩胛骨关节盂大致有4种类型:引号型56.90%(165例)、椭圆型22.41%(65例)、水滴型17.59%(51例)、葫芦型3.10%(9例)。椭圆型的关节盂上下径、盂窝深度及关节盂倾斜角、扭转角与引号型、水滴型及葫芦型有统计学差异;水滴型的关节盂倾斜角大于引号型;葫芦型的关节盂上下径小于引号型及水滴型;椭圆型及水滴型的关节盂前后径长于引号型及葫芦型;引号型的关节盂前后径长于葫芦型;引号型的关节盂窝深度小于水滴型及葫芦型;关节盂上下径、前后径、关节盂窝深度、关节盂倾斜角,不同性别有统计学差异,以上差异均P<0.05。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结果,肩胛骨关节盂可分为4个类型,以引号型为主,葫芦型少见,其形态学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盂 解剖学 分型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晨曦 李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297-2302,共6页
背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较之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其具有置换切口小、失血量少、置换后疼痛轻脱位发生率低、置换后康复期短等优点,但是置换后应激及体内代谢相关的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尚缺乏系统的报道。目的:观察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治... 背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较之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其具有置换切口小、失血量少、置换后疼痛轻脱位发生率低、置换后康复期短等优点,但是置换后应激及体内代谢相关的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尚缺乏系统的报道。目的:观察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178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9)与对照组(n=89)。对照组接受传统标准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观察组接受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收集记录2组患者关节置换情况相关指标;于置换前、置换后1,3,6及12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置换前、置换后1,3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6,10、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关节置换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2)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关节置换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3)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关节置换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关节置换中失血量、输血量及置换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置换后各时间点髋关节Harris评分较置换前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置换后1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置换后1及3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6,10、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照组;(6)结果提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疗效优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且能显著降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更有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 微创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病变 血清学检测 HARRIS评分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肩胛下角的形态学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胡定祥 李长辉 +3 位作者 陈亮 马晨曦 黄河 郑瑞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下的肩胛下角形态学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90个肩胛骨三维重建影像资料,g是肩胛下角,n是盂下结节,m是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交点,k是肩胛上角,r是肩胛冈盂切迹,h是g点到mr垂线的交点,观察肩胛下角形态学特点,...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下的肩胛下角形态学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90个肩胛骨三维重建影像资料,g是肩胛下角,n是盂下结节,m是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交点,k是肩胛上角,r是肩胛冈盂切迹,h是g点到mr垂线的交点,观察肩胛下角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测量g点最厚部分,gn、gm、gh的长度,∠ngm、∠gmk(肩胛骨在冠状面上的投影)、∠gmk’(肩胛骨在矢状面上的投影)的度数。结果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肩胛下角大体有3种类型:副角型(175,60.34%)、U型(81,27.93%)和V型(34,11.73%),此外,副角型的g点最厚部分及gn与V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gm上,副角型比U型和V型长(P<0.05);在gh上,V型比副角型和U型短(P<0.05);在∠gmk’上,副角型比U型大(P<0.05)。双侧肩胛下角在∠ngm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结果,将肩胛下角分为3种类型,以副角型为主,V型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角 解剖学 分型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康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7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4例踝关节骨折门诊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中治愈:34例。有效:16例。显效:1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全部...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4例踝关节骨折门诊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中治愈:34例。有效:16例。显效:1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对全部病例术后均进行回访,回访时间1~3年,平均回访时间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7周。术后除一例切口感染外,未出现一例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结论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术后结合科学的康复指导治疗效果更为满意。其中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远期疗效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五行间接补法及其主要体现和名医医案摘录 被引量:2
8
作者 兰世才 欧阳建军 《光明中医》 2014年第2期224-225,共2页
中医五行间接补法在众多学说衍化来的间接补法中是最重要的补法内容之一,在具体承载的制方中衍化最奇特、应用最广泛,对于临床辨证施治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五行间接补法的代表方进行阐述并摘录历代名医用五行间接补法制方... 中医五行间接补法在众多学说衍化来的间接补法中是最重要的补法内容之一,在具体承载的制方中衍化最奇特、应用最广泛,对于临床辨证施治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五行间接补法的代表方进行阐述并摘录历代名医用五行间接补法制方的成功医案,以使其在临床拟方时得以更好的发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补法 培土生金 补火暖土 金水相生 滋水涵木
下载PDF
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康健 冯大雄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比较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OVCF)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 目的比较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OVCF)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高粘度骨水泥,对照组给予低粘度水泥,分别进行PVP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半年、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0%和30.0%,观察组渗漏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在治疗OVCF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高粘度骨水泥材料在骨水泥渗漏等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改善,有效提高了椎体形成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度骨水泥 低粘度骨水泥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旋前方肌处理对桡骨骨折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健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3期110-111,115,共3页
目的研究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旋前方肌肉处理对桡骨骨折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行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旋前方肌处理,对照组采用背... 目的研究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旋前方肌肉处理对桡骨骨折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行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旋前方肌处理,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旋前方肌处理。比较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78±1.43)d和(8.02±1.3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旋前方肌处理用于桡骨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但掌侧入路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掌侧入路 内固定 腕关节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4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接受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0例为观察组,收治行支架外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0例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接受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0例为观察组,收治行支架外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0例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伤口红肿、破溃及其他炎性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术后1.5年,两组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畸形愈合、握力下降、旋转受限等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联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达到理想效果,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后遗症发生率低;然而其术后可持续长期疼痛,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需综合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 植骨 桡骨远端C型骨折
下载PDF
改良切口抗旋髓内钉置入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12
作者 陈亮 胡定祥 +3 位作者 段超 马晨曦 邓川芬 刘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与标准切口比较,探讨改良切口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患... 目的与标准切口比较,探讨改良切口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患者48例,标准切口手术患者3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C臂透视次数、近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Charnley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切口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少,术后1年随访Harris及Charnley评分均高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口的PFNA置入手术具有透视次数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改良切口 微创 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波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16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性创伤救治方法(对照组,105例)与损伤控制救治方法(观察组,113例)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及...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性创伤救治方法(对照组,105例)与损伤控制救治方法(观察组,113例)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7.35%,与对照组的8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可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下肢创伤 急救措施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忠均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期144-144,146,共2页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康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采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1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参照组给予传统的自主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系统功能康复治...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应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康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采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1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参照组给予传统的自主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的1年内进行跟踪随访,运用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3、6、12个月改善状况以及愈合效果。结果经过术后的3、6、12个月的跟踪随访,治疗组患者的HSS评分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康复 胫骨平台骨折 康复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外踝骨折对比
15
作者 兰世才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4期14-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外踝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钢...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外踝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明显差于观察组[(40.34±1.07)分,(32.16±2.12)分vs(46.23±1.57)分,(39.13±3.21)分](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7%(3/35)vs 22.86%(8/35)](P<0.05)。结论外踝骨折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外踝骨折 外侧入路 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