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县级卫生防疫站科学管理的探讨
1
作者 韦光瑶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1991年第S1期19-19,共1页
在“大卫生”观念和“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商品经济大环境中,结合实践,运用卫生管理学原理,提出县站深化改革、强化科学管理的五个对策,以造成站内有利的小环境。对策有:认清站内外循环系统,分开党政职能职责,... 在“大卫生”观念和“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商品经济大环境中,结合实践,运用卫生管理学原理,提出县站深化改革、强化科学管理的五个对策,以造成站内有利的小环境。对策有:认清站内外循环系统,分开党政职能职责,强化站—科两级管理制,建交专业技术双轨管理制,坚持卫生防疫有偿服务方向。其中,重点讨论了内涵建设与外延管理,党政分开五分五同原则方法,站—科两级管理及衍生,一职多用,人员与专业五定,协定常规,常年卫生防疫专业应急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防疫站 管理学原理 职能职责 内外循环 应急队 有偿服务 计划商品 党政分开 预防为主 原则方法
下载PDF
四川泸县疾病监测点1991年居民病伤死亡分析
2
作者 王兵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3年第S1期132-132,共1页
本文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中国和世界标准人口及蒋氏简略寿命表,分析沪县疾病监测点居民病伤死亡及预期寿命。总死亡率为5.6‰其中男性6.18‰,女性4.99‰,经μ检验,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之比1.29:1。本点老年人口系数为5.94%,属于成年... 本文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中国和世界标准人口及蒋氏简略寿命表,分析沪县疾病监测点居民病伤死亡及预期寿命。总死亡率为5.6‰其中男性6.18‰,女性4.99‰,经μ检验,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之比1.29:1。本点老年人口系数为5.94%,属于成年人口型。本次调查,前九位死因依次是:肺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因,呼吸系病、心脏病、消化系病,传染病、新生儿病,威胁居民生命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监测点 死亡分析 死因分类 呼吸系病 简略寿命表 新生儿病 老年人口 蒋氏 总死亡率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泸县昆卢镇一次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3
作者 张国嵘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3年第S1期117-117,共1页
1992年8月26日,沪县昆卢镇仙佛一起农民办酒席,216人进餐,餐后12小时相继有人出现发热、腹痛、腹泻、乏力、水样便等症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查47人,45例发病。罹患率为95.07%,无一人死亡。现症病人取样作细菌性培养,8个中有1例... 1992年8月26日,沪县昆卢镇仙佛一起农民办酒席,216人进餐,餐后12小时相继有人出现发热、腹痛、腹泻、乏力、水样便等症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查47人,45例发病。罹患率为95.07%,无一人死亡。现症病人取样作细菌性培养,8个中有1例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卫生调查和检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 鼠伤寒沙门氏菌 流行病学调查 卫生调查 现症病人 罹患率 水样便 检验数据 泸县
下载PDF
泸县1988—1992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4
作者 陈君和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3年第S1期114-114,共1页
对本站登记的1988-1992年发生的性病病例进行清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沪县5年中共发现性病4种247例,淋病最多,占69.6%,其次为尖锐湿疣,占25.1%。性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男女之比为0.70-2.50∶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20-,30-... 对本站登记的1988-1992年发生的性病病例进行清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沪县5年中共发现性病4种247例,淋病最多,占69.6%,其次为尖锐湿疣,占25.1%。性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男女之比为0.70-2.50∶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20-,30-年龄组居多,占76.5%。已婚者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流行病学 性病发病率 年龄组 泸县 商业服务业 文化程度较低 初中文化 刘本
下载PDF
龙马潭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5
作者 常豫红 刘先智 +1 位作者 刘碧霞 游光富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方法:对该区7~18岁中小学生3223名进行体格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现时营养状况。结果:中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4.26%,小学生为23.41%;男生29.83%,女生35.36%;城市学生34... 目的: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方法:对该区7~18岁中小学生3223名进行体格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现时营养状况。结果:中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4.26%,小学生为23.41%;男生29.83%,女生35.36%;城市学生34.88%,农村学生28.30%。肥胖率,中学生2.14%,小学生3.35%;男生3.40%,女生2.20%;城市学生3.17%,农村学生2.22%。x2检验显示,中小学生、男女学生的营养不良率、肥胖率有显著性差异;城乡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和肥胖同时存在,需根据年龄、城乡、性别特点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超重 肥胖 中小学生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