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心房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在HEK293细胞上的表达与电生理学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晓秋 陈桂兰 +5 位作者 李畅 李妙龄 李涛 杨艳 井上勋 曾晓荣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克隆人心房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亚型2(SK2),构建稳定表达SK通道的HEK293细胞系并研究其基本电生理学特性。方法:以人心房肌为标本,通过逆转录,重叠PCR法和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hrGFP-SK2,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HEK293细胞... 目的:克隆人心房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亚型2(SK2),构建稳定表达SK通道的HEK293细胞系并研究其基本电生理学特性。方法:以人心房肌为标本,通过逆转录,重叠PCR法和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hrGFP-SK2,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HEK293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使用全细胞和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进行电流记录,研究其基本电生理学特性。结果:全细胞和单通道膜片钳均能在表达的HEK293细胞上记录到SK2通道电流,其电流具有明显的胞内钙离子依赖性。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人心房肌SK2通道的HEK293细胞系,为以后研究通道功能活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基因转染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与房颤心房重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芳 李妙龄 曾晓荣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13-215,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快速性心律失常[1]。治疗效果欠佳,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对AF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心律失常领域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是AF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快速性心律失常[1]。治疗效果欠佳,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对AF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心律失常领域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是AF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2-3],心房肌细胞相关离子通道变化在心房电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SK)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对电压不敏感而对钙离子敏感的钾离子通道,有研究发现SK通道与心房重构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AF心房重构与SK通道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房颤心房重构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房快速起搏致豚鼠房颤模型建立及心房肌动作电位的改变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唐葶 李涛 +3 位作者 李妙龄 刘智飞 杨艳 曾晓荣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豚鼠急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模型,探讨房颤对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方法:高频刺激豚鼠右心房处诱发房颤,记录心电图(ECG)及单相动作电位(MAP)的改变。结果:6只豚鼠共给予Burst刺激70次,...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豚鼠急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模型,探讨房颤对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方法:高频刺激豚鼠右心房处诱发房颤,记录心电图(ECG)及单相动作电位(MAP)的改变。结果:6只豚鼠共给予Burst刺激70次,以AF诱发时长>1s为模型建立成功。实验共诱发AF成功62次,成功率为88.75%,平均时长为9.860±22.035s。模型建立成功的豚鼠心房率显著增加,由205.184±31.278次/min增加到661.312±251.401次/min(P<0.05)。心房肌APD10、APD20、APD50、APD90及P-P周期长度(CL)在AF发作时显著减小(P<0.05),分别由6.038±4.172ms、13.029±11.003ms、37.193±12.504ms、84.453±24.567ms、300.148±52.020ms减小到3.291±1.906ms、6.451±3.140ms、18.227±12.646ms、51.887±36.137ms、105.414±44.567ms。动作电位幅值由AF前的34.422±10.425mV降至AF时的15.285±7.499mV,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高频刺激右心房方法制作房颤动物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并伴有心房肌的电生理改变,是建立急性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动物模型 单相动作电位 豚鼠
下载PDF
用于离子通道实验的人工脂质膜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佳会 刘智飞 +2 位作者 周文 曾晓荣 杨艳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摸索并建立制备平面双分子层脂质膜的方法。方法:将卵磷脂或不同比例的卵磷脂与胆固醇混合液作为成膜液,采用涂抹法制备平面双分子层脂质膜;实验中控制脂质的成分及周围的电解质环境,摸索最佳成膜条件;将含有两性霉素B的脂质体或α... 目的:摸索并建立制备平面双分子层脂质膜的方法。方法:将卵磷脂或不同比例的卵磷脂与胆固醇混合液作为成膜液,采用涂抹法制备平面双分子层脂质膜;实验中控制脂质的成分及周围的电解质环境,摸索最佳成膜条件;将含有两性霉素B的脂质体或α-toxin加入膜的一侧实验槽内,使其与双分子层脂质膜相融合并形成孔道,观察孔道形成中成膜质量。结果:最终确定的方法制备的平面双分子层脂质膜稳定性强,并能与含有两性霉素B的脂质体迅速融合,孔道形成过程中性质稳定。结论:涂抹法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脂质膜制备的简便有效方法,可为离子通道蛋白动力学及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供研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双分子层脂质膜 涂抹法 离子通道研究
下载PDF
卵母细胞双电极电压钳技术的建立及其记录到的内源性外向电流
5
作者 王娜 杨艳 +3 位作者 兰欢 毛亮 陈唐葶 曾晓荣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建立卵母细胞双电极电压钳记录技术。方法:建立双电极电压钳技术平台,并应用此平台,在去除滤泡膜的中国四川牛蛙卵母细胞上,记录内源性的外向离子电流。结果:卵母细胞孵育在正常ND96溶液中,将细胞膜钳制在-80 mV膜电位,给予一系列... 目的:建立卵母细胞双电极电压钳记录技术。方法:建立双电极电压钳技术平台,并应用此平台,在去除滤泡膜的中国四川牛蛙卵母细胞上,记录内源性的外向离子电流。结果:卵母细胞孵育在正常ND96溶液中,将细胞膜钳制在-80 mV膜电位,给予一系列的去极化刺激可诱发出一个外向电流。在细胞外液中加入10 mM的TEA可阻断该电流80%以上,洗脱后电流幅值恢复至90%左右。将正常ND96溶液替换为无钙ND96溶液后,电流没有变化。结论:成功建立了卵母细胞双电极电压钳记录技术。去极化刺激在牛蛙卵母细胞上诱发出的外向电流为钾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卵母细胞 内源性外向电流 双电极电压钳 TEA
下载PDF
增龄引起心房离子通道重构与房颤的关系
6
作者 王璐珍 欧贤红 曾晓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51-1354,共4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年龄一直被认为是AF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atrial remodeling,AR)是增龄性AF得以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年龄一直被认为是AF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atrial remodeling,AR)是增龄性AF得以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心房肌细胞相关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及其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在心房电重构(atrial electrial remodeling,AER)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增龄引起心房离子通道重构与AF的关系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增龄 心房重构 离子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