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NS4B对肝细胞c-myc和ra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霞 李昌平 +1 位作者 徐建玉 陈枫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36-738,共3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NS4B)对肝细胞内癌基因c-myc和ras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空白载体PXCN2及丙型肝炎病毒NS4B重组质粒PCXN2-NS4B引入Chang肝细胞内,并G418筛...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NS4B)对肝细胞内癌基因c-myc和ras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空白载体PXCN2及丙型肝炎病毒NS4B重组质粒PCXN2-NS4B引入Chang肝细胞内,并G418筛选作稳定传代,RT-PCR法鉴定质粒成功转染入肝细胞内,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内c-myc和ras表达情况。结果获得具有G418抗性的Chang肝细胞;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载体组无c-myc表达,转染NS4B组c-myc表达率为(21.3±1.2)%,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载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载体组ras弱阳性表达,转染NS4B组ras呈阳性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载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丙型肝炎病毒NS4B可促进癌基因c-myc和ras表达,并可能在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癌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4B C-MYC RAS G418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NS4B对LO2肝细胞细胞周期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春 李昌平 +2 位作者 陈枫 王明勇 史小玲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对LO2肝细胞细胞周期和cyclinD1表达的影响,探讨HCVNS4B在HCV致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将空白载体PCXN2及重组质粒PCXN2-NS4B转染入LO2肝细胞,G418筛选,RT-PCR法鉴定质粒转染成功。MTT法...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对LO2肝细胞细胞周期和cyclinD1表达的影响,探讨HCVNS4B在HCV致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将空白载体PCXN2及重组质粒PCXN2-NS4B转染入LO2肝细胞,G418筛选,RT-PCR法鉴定质粒转染成功。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并绘制生长曲线,观察NS4B对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cyclin D1的表达。结果NS4B成功转染入LO2细胞;转染的NS4B可促进肝细胞的生长;转染PCXN2-NS4B细胞的S期、G2/M期较转染PCXN2细胞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染NS4B的细胞cyclinD1表达较转染空白载体组增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CVNS4B可能通过调节某些基因转录与表达,促进DNA合成,干扰肝细胞周期,促进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4B 细胞周期 CYCLIND1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平 周翔宇 陈枫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40例,年龄、性别等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40例,年龄、性别等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对象检测外周血中PMN表面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粘附分子CD62L平均抗体阳性表达率(73.316±1.276)%,CI组(61.058±8.925)%显著降低(P<0.001);相对于正常组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20.031±0.540)%,CI组(55,598±0.540)%显著升高。CI组内部CD62L、CD11b/CD18相关分析,二者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259(P<0.001)。结论在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急性期,PMN处于活化状态,表现为粘附分子CD62L表达的下调和CD11b/CD18表达的上调。以细胞粘附为表现的PMN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活化 CD62L CD11B/CD18
下载PDF
急性动脉血栓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4
作者 周翔宇 何春水 +1 位作者 何延政 陈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94-199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性粒细胞(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脑动脉血栓患者各20例,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性粒细胞(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脑动脉血栓患者各20例,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组黏,动脉血栓组黏附分子CD62L平均抗体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01);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01)。动脉血栓组内部CD62L、CD11b/CD18相关分析,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259,P<0.001)。结论在动脉血栓的急性期,以细胞黏附为表现的PMN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中性粒细胞活化 CD62L CD11B/CD18
下载PDF
Hsp70/CD80嵌合DNA疫苗对结核杆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史小玲 李晖 +7 位作者 钟森 张建军 邓存良 黄永茂 卢润生 吴建林 卫帮富 蒋绍双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研究结核病Hsp70 /CD80嵌合DNA疫苗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用结核杆菌强毒株攻击小鼠后 ,接种Hsp70 /CD80嵌合DNA疫苗 ,观察该疫苗对结核杆菌感染的治疗作用。结果 疫苗接种后 14d ,测得卡介苗组、注射 pcDNA3组、注... 目的 研究结核病Hsp70 /CD80嵌合DNA疫苗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用结核杆菌强毒株攻击小鼠后 ,接种Hsp70 /CD80嵌合DNA疫苗 ,观察该疫苗对结核杆菌感染的治疗作用。结果 疫苗接种后 14d ,测得卡介苗组、注射 pcDNA3组、注射 pcDNA3 hsp70组及Hsp70 /CD80嵌合DNA疫苗免疫小鼠的血清IFN γ分别为 (12 1.5 4 +5 6 .39) pg/ml、(192 .0 0 +6 4 .36 )pg/ml、(5 4 2 .33+99.77) pg/ml及 (1336 .98+12 9.6 4 ) pg/ml,嵌合DNA疫苗组与前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肝、脾组织涂片细菌计数及组织培育菌落记数 ,嵌合DNA疫苗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sp70 /CD80嵌合DNA疫苗与卡介苗及单一hsp70DNA疫苗相比 ,具有更好的免疫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DNA疫苗 CD80抗原 热休克蛋白质类70 治疗作用
原文传递
炎症反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春水 周翔宇 +1 位作者 袁丹 陈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在下肢DVT中的作用。方法抽取40例下肢DVT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及CD62L...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在下肢DVT中的作用。方法抽取40例下肢DVT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及CD62L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酶免法检测IL-10水平。结果下肢DVT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53.01±1.81)%高于对照组(20.03±0.54)%(P〈0.05),CD62L平均阳性表达率(59.80±8.97)%低于对照组(73.32±1.28)%(P〈0.05),IL-6水平(141.20±56.73)ng/L与对照组(108.85±41.48)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8、TNF-α及IL-10水平分别为(0.57±0.14)、(2.34±1.04)、(50.42±10.62)μg/L,均高于对照组(0.32±0.06)、(1.14±0.40)、(15.50±8.26)μg/L(P〈0.05)。结论炎症反应与下肢DVT关系密切,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栓 炎症
原文传递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 b/CD18及CD62L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春水 周翔宇 +2 位作者 袁丹 陈枫 何延政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3-534,共2页
本实验旨在于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及CD62L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表达。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D11B/CD18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CD62L 表达的研究 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