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医学院校来华长期留学生教育管理诸问题探讨
1
作者 惠曦 王瑶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90-691,共2页
近年来,大批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留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教学活动开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亟待加以解决。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 长期留学生 教育管理
下载PDF
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4
2
作者 明华伟 夏德林 吴双江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分析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择期在全麻下行颌面部手术的216例患者中发生眼部并发症的51例患者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和总结。结果:术后48 h内,42例患... 目的:分析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择期在全麻下行颌面部手术的216例患者中发生眼部并发症的51例患者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和总结。结果:术后48 h内,42例患者出现眼睛不适(刺痛、畏光、流泪、异物感),9例患者出现结膜充血,无1例患者出现暴露性角膜炎及眼睛失明等表现。结论: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前眼睛保护至关重要,术中尽可能避免眼部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外科 眼部并发症 全麻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351例急症临床分析
3
作者 林辉灿 梁尚争 +1 位作者 魏红 张玉奎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8-50,共3页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351例急症临床特点,结果显示:本组病例最常见疾病为颌面部外伤,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其次为拔牙后出血和颌面部急性炎症;其中男性215例,占61.25%,女性136例,占38.75%;文中分析了常见急症病种与年龄关系,结果虽与...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351例急症临床特点,结果显示:本组病例最常见疾病为颌面部外伤,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其次为拔牙后出血和颌面部急性炎症;其中男性215例,占61.25%,女性136例,占38.75%;文中分析了常见急症病种与年龄关系,结果虽与其它文献报道不一致,但首次反映了本地区口腔颌面外科急症的特点和一般构成情况。本文还分析了常见急症的致病因素并提出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外科 急症 致病因素
下载PDF
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大型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付光新 李静言 +1 位作者 夏德林 陈利琼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892-1893,1896,共3页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大型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12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严重损伤伴缺损3例。肌皮瓣面积为(5 cm×6 cm)~(8 ...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大型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12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严重损伤伴缺损3例。肌皮瓣面积为(5 cm×6 cm)~(8 cm×11 cm)。结果 15例胸大肌肌皮瓣有13例完全成活,1例部分皮瓣坏死,1例完全坏死。13例形态功能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管蒂恒定,血液循环丰富,提供组织量大,操作简单,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缺损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大肌肌皮瓣 颌面部肿瘤 颌面部损伤 修复重建
下载PDF
额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尚争 周传美 +3 位作者 蒋晓丽 罗磊 李声伟 邓楠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用额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机理与效果。方法:分析额瓣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总结临床颌面口腔修复术中额瓣的设计、运用。结果:术后全部病例伤口愈合佳,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利用额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是一种有效,可... 目的:探讨用额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机理与效果。方法:分析额瓣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总结临床颌面口腔修复术中额瓣的设计、运用。结果:术后全部病例伤口愈合佳,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利用额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端粒与端粒酶和口腔颌面部肿瘤
6
作者 付光新 梁尚争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检测 口腔颌面部肿瘤 恶性肿瘤 TRAP法 肿瘤标志物 高度敏感 研究发现 发生发展 抗癌靶点 肿瘤发生 端粒
下载PDF
多元智力理论在口腔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初探
7
作者 王瑶 惠曦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 口腔医学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学CIA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强 夏德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2786-2788,共3页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通过直接离心自体外周血液获得的蛋白凝胶。它富含血小板、白细胞、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活素等,能促进干细胞的移动、增殖、分化,新血管生成及胶原蛋白合成。有研究表明,PRF作为最新一代...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通过直接离心自体外周血液获得的蛋白凝胶。它富含血小板、白细胞、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活素等,能促进干细胞的移动、增殖、分化,新血管生成及胶原蛋白合成。有研究表明,PRF作为最新一代的血液制品,对因发育不足、增龄性萎缩、创伤、肿瘤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富血小板血浆 生长因子 颌面部缺损
下载PDF
660例颌面创伤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勇 梁鑫 +1 位作者 梁尚争 范治国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826-2827,共2页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四川南部地区颌面创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了解该地区颌面创伤病例构成、发病和临床特点。方法对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660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时间、...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四川南部地区颌面创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了解该地区颌面创伤病例构成、发病和临床特点。方法对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660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时间、骨折特点、好发部位、神经损伤及合并损伤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颌面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4:1,发病高峰年龄为20~35岁。在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居首位。颌面损伤以多发性骨折为主,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其次为上颌骨和颧弓;颌面部神经损伤以眶下神经和面神经损伤最为常见。颌面部骨折常伴其他部位骨折,如颅底、四肢等。结论近年来颌面创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伤度加重,伤情复杂,交通事故伤呈上升趋势,创伤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创伤 骨折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两种骨修复材料修复兔颅骨骨缺损:X射线评估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阳懿 赵承初 +3 位作者 马征 赵峰 陈红亮 孙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6283-6286,共4页
背景:虽然生物源性和无机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各自的引导新骨再生的能力都得到证实,但目前就生物源性与无机骨组织替代材料对于颌骨缺损病理改变的骨增量和成骨效果有无差异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观察无机源性与生物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在... 背景:虽然生物源性和无机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各自的引导新骨再生的能力都得到证实,但目前就生物源性与无机骨组织替代材料对于颌骨缺损病理改变的骨增量和成骨效果有无差异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观察无机源性与生物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与特点及差异。方法:建立成年新西兰兔颅顶骨洞型骨缺损模型,前方和后方洞型骨缺损区分别采用无机源性与生物源性骨粉填充并用胶原生物膜覆盖,保留硬脑膜面与海奥胶原膜双层膜之间的血凝块。于术后12,16,24周通过X射线观察分析骨缺损区组织修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术后12,16,24周生物源性骨粉组和无机源性骨粉组新生骨量随时间增加明显上升,且生物源性骨粉组新生骨量均明显多于无机源性骨粉组新生骨量(P≤0.05)。结果说明无机源性与生物源性骨粉均可起到引导新骨再生完全修复骨缺损的作用,但生物源性骨粉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无机源性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性 无机源性 骨组织替代材料 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下载PDF
除皱术切口、表浅肌肉筋膜系统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德林 付光新 +1 位作者 马征 刘道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除皱术切口、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及胸锁乳突肌瓣在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和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经耳屏缘稍靠后,绕耳垂向上至颅耳沟下1/3,向后转至枕部... 目的:探讨除皱术切口、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及胸锁乳突肌瓣在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和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经耳屏缘稍靠后,绕耳垂向上至颅耳沟下1/3,向后转至枕部发际缘向下。切开后分皮肤皮下及SMAS两层向前翻瓣。解剖面神经总干及分支,常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分离蒂在上的部分胸锁乳突肌瓣充填缺损,SMAS向后牵拉折叠缝合。本组共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男11例,女15例。结果:术后随访12~56个月,26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腮腺手术区域无凹陷畸形,瘢痕细小隐蔽,外形满意,无涎漏。2例术后暂时性面瘫,均在3个月内恢复,1例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除皱术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中较传统腮腺术切口隐蔽美观。良性肿瘤切除后即刻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充填,SMAS牵拉折叠缝合,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后面部畸形,并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除皱 SMAS胸锁乳突肌瓣 Frey′s综合征
下载PDF
自体下颌骨外板在眶底重建及眼球内陷矫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德林 黄润文 +2 位作者 付光新 贾娟 马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下颌骨外板在外伤后眶底缺损重建及继发眼球内陷矫正中的应用。方法 16例外伤后眶壁缺损合并眼球内陷患者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眶底重建,眼球内陷矫正。术前常规行眼眶轴位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了解颌面部骨折、眶壁缺损... 目的探讨自体下颌骨外板在外伤后眶底缺损重建及继发眼球内陷矫正中的应用。方法 16例外伤后眶壁缺损合并眼球内陷患者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眶底重建,眼球内陷矫正。术前常规行眼眶轴位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了解颌面部骨折、眶壁缺损及眼球周围组织移位情况。睑缘下切口,暴露眶底缺损,回纳疝出的球周组织,充分分离松解眼外肌。口内入路采取下颌骨外板,修整塑形后植入眶底修复缺损,钛板固定于眶下缘,同时下颌骨外板眶内充填矫正眼球内陷。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16例患者中,13例眼球内陷得到明显改善,3例矫正不足。10例术前眼球运动受限者术后8例眼球运动正常9,例复视者术后6例明显改善,供区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自体下颌骨外板取材方便,供区生理功能损害小,痕迹隐蔽,配合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可有效重建眶底缺损,矫正眼球内陷,是一种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 眼眶骨折 眼球内陷
下载PDF
下颌角骨折坚强内固定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娟 吴双江 夏德林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下颌角骨折张力带固定与双列小型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1例,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正常下颌骨模型,建立骨折线,制作内固定系统,并最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牙咬合、双侧后牙咬合、左侧...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下颌角骨折张力带固定与双列小型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1例,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正常下颌骨模型,建立骨折线,制作内固定系统,并最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牙咬合、双侧后牙咬合、左侧后牙咬合和右侧后牙咬合四种咬合方法两种内固定最大应力情况及骨折断端相对移位情况。结果张力带内固定最大应力和双列小型板固定时的最大应力分别集中在钛板中断和钛板上侧的中段。在前牙咬合及骨折对侧后牙咬合时张力带最大应力低于双列小型板固定系统最大应力,张力带内固定前牙咬合及骨折对侧后牙咬合时骨折断端相对移位较大,超过0.15 mm安全移位阈值。结论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下颌角骨折可信度较高,双列小型板固定生物力学分析稳定性高于张力带内固定方法,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需对患者咬合力的调整进行指导,稳定性也可达到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骨折 双列小型板内固定 张力带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大面积颅眶缺损个性化整复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德林 归来 +3 位作者 付光新 陈俊良 马征 周航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个体化修复体在大面积颅眶缺损整复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6月~2009年8月共6例外伤后颅眶缺损患者运用该方法修复。先行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在三维造型软件中运用... 目的:探讨利用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个体化修复体在大面积颅眶缺损整复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6月~2009年8月共6例外伤后颅眶缺损患者运用该方法修复。先行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在三维造型软件中运用原位贴合、交互式屏幕法行缺损修复,设计个体化修复体三维曲面模型。然后将三维曲面模型数据格式转换后传入快速成型机制造修复体三维原型,利用医用钛合金铸造修复体,植入缺损区域。结果:预制的个性化修复体曲度、边缘与缺损区域吻合良好,6例颅眶缺损患者术后外观形态对称,痊愈后容貌恢复正常,平均随访4年无感染、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出现,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个性化修复体在整复大面积颅眶缺损畸形可有效地解决修复体塑形难、手术时间长、整复后外形欠佳等治疗难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数字化骨科 颅颌面骨缺损 钛合金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同源异型盒基因1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力 唐君玲 梁尚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57,261,共3页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MSX)1外显子1的编码区,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者MSX1基因外显子1的编码区内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MSX)1外显子1的编码区,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者MSX1基因外显子1的编码区内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以4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45名NSCL/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SX1基因多态性。结果SSCP分析显示NSCL/P患者(45名)与对照组(45名)样本的电泳速率相同,提示无多态性存在。结论MSX1基因外显子1未发现多态性的存在,其与NSCL/P患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异型盒基因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多态性
下载PDF
SMAS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娟 邓彦君 +1 位作者 夏德林 付光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及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在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和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分离蒂胸锁乳突肌瓣旋转至腮腺缺损区,将胸锁乳突肌筋膜与残余的腮腺咬肌筋...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及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在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和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分离蒂胸锁乳突肌瓣旋转至腮腺缺损区,将胸锁乳突肌筋膜与残余的腮腺咬肌筋膜对位缝合,腮腺切除术后用SMAS折叠瓣填充腮腺床。术后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30例患者均无涎漏发生,伤口愈合良好。腮腺手术区域无凹陷畸形,瘢痕隐蔽,外形满意,颈部功能正常。3例术后面瘫,仅l例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区缺损能改善腮腺肿瘤术后畸形,SMAS牵拉缝合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后面部畸形,并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胸锁乳突肌瓣 SMAS 味觉出汗综合征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金刚 刘磊 +2 位作者 田卫东 梁尚争 刘家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4例,12例诊断为颈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4例,12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20例,16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I/MRA检查16例,14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22例患者行TBO检查,8例为阳性。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9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发生永久性偏瘫,随诊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而MRI/MRA和BUS检查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治疗措施。DSA和TBO同时检查,能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Matas训练。术中精细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诊断 治疗 颈动脉重建
下载PDF
不同厚度胶原生物膜修复兔颅骨骨缺损的X射线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征 孙勇 阳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5624-5626,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厚度的海奥胶原膜在兔颅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和特点。方法:在18只新西兰兔颅顶骨建立洞型骨缺损模型,前方和后方圆形骨缺损区分别在骨膜面覆盖A型(厚度0.10~0.29mm)和C型(厚度0.70~1.00mm)...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厚度的海奥胶原膜在兔颅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和特点。方法:在18只新西兰兔颅顶骨建立洞型骨缺损模型,前方和后方圆形骨缺损区分别在骨膜面覆盖A型(厚度0.10~0.29mm)和C型(厚度0.70~1.00mm)长宽为8mm×8mm海奥胶原膜,保留硬脑膜面与海奥胶原膜之间的血凝块。中间空白对照的圆形骨缺损区不做任何处理。术后4,8,12周通过X射线观察分析骨缺损区的组织修复状况。结果:术后4,8,12周,A型膜和C型膜组新骨量均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A型膜和C型膜组形成的新骨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厚度的海奥胶原生物膜均可起到屏障纤维结缔组织,引导新骨再生,完全修复骨缺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
下载PDF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德林 刘道华 +3 位作者 贾娟 付光新 陈俊良 周航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及增殖特点,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BMSC,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倒...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及增殖特点,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BMSC,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Ⅰ型胶原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矿化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兔BMSC贴壁生长,10~14天后形成克隆。细胞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并呈漩涡状排列,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阴性,CD44阳性。免疫组化可检测到Ⅰ型胶原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BMSC,操作简单,细胞易于成活,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生物源性和无机源性骨替代材料修复颅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征 夏德林 +1 位作者 付光新 贾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7期8771-8774,共4页
背景:目前有关生物源性和无机骨组织替代材料的研究时有报道,但是选择这两种材料对于颅骨缺损病理改变的骨增量和成骨效果的差异尚无定论。目的:比较兔颅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应用生物源性和无机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 背景:目前有关生物源性和无机骨组织替代材料的研究时有报道,但是选择这两种材料对于颅骨缺损病理改变的骨增量和成骨效果的差异尚无定论。目的:比较兔颅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应用生物源性和无机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建立成年新西兰兔颅顶骨3个直径8mm洞型骨缺损模型,前方和后方洞型骨缺损区分别采用无机源性Bio-Oss骨粉与生物源性天博固齿骨粉填充并用胶原生物膜覆盖。中间洞型骨缺损区仅用胶原生物膜覆盖不做其他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术后12,16,24周通过Masson三色染色图像分析显示,无机源性骨粉组和生物源性骨粉组较空白对照组新生骨量明显增加,且生物源性骨粉组新生骨量明显多于无机源性骨粉组(P≤0.05)。可见无机源性与生物源性骨粉均可起到引导新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作用,但生物源性骨粉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无机源性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 骨组织替代材料 生物源性 无机源性 骨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