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七叶皂苷钠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易显树 蒋第千 +1 位作者 杨洪彬 梅兴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在骨科中的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0例,四肢骨折术后使用β-七叶皂苷钠;B组50例,四肢骨折术后使用小剂量的甘露醇。观察两组术后2周时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A组效果明显,皮肤均出现肿胀消退后的褶...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在骨科中的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0例,四肢骨折术后使用β-七叶皂苷钠;B组50例,四肢骨折术后使用小剂量的甘露醇。观察两组术后2周时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A组效果明显,皮肤均出现肿胀消退后的褶皱,B组仍然比较肿胀,褶皱出现不明显,皮肤肌肉张力高,而且有部分不良反应。结论:β-七叶皂苷钠在骨科手术后消肿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七叶皂苷钠 消肿 肢体肿胀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骨科卧床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申燕 田源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发生便秘的骨科患者82例。采用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按摩、缓泻药物的循证护理方法予以治疗。结果:2d内排便60例,4d内排便22例。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并发便...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发生便秘的骨科患者82例。采用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按摩、缓泻药物的循证护理方法予以治疗。结果:2d内排便60例,4d内排便22例。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并发便秘的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解除患者因便秘带来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患者 便秘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五味异功散加味在伤骨科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刘淑坤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有伤必有寒”,“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伤骨科病人,因外伤来住院,或由骨病而动手术,伤后或术后常有伤食之证,日食甚微或完全不思饮食,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疲乏无力,面黄体瘦。
关键词 伤骨科 五味异功散 脾胃虚弱 临床应用 气血不足 肉积 健脾和胃 胃消 消胀 利水渗湿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制备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忠 杨柳 +6 位作者 戴刚 陈光兴 鲁晓波 阳运康 张卫东 张洪鑫 王晓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建立猪双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及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骨关节炎骨软骨损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只小型猪经关节镜切除双膝外侧部分半月板,术后12周,行大体、组织学和MRI观察与切除半月板...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建立猪双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及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监测骨关节炎骨软骨损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只小型猪经关节镜切除双膝外侧部分半月板,术后12周,行大体、组织学和MRI观察与切除半月板相对股骨髁的骨软骨变化。结果大体观察结果显示,局限性软骨表面纤维化,股骨髁间切迹骨赘形成;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软骨细胞数量和蛋白多糖含量减少、成簇排列细胞数量增加;MRI检查结果显示,软骨厚度变薄和骨软骨信号强度改变。结论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能有效建立猪双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MRI能灵敏地监测到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骨软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骨关节炎 动物模型 磁共振
下载PDF
胸骨柄开窗前方显露上胸椎的解剖学及临床可行性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清 谭美云 +2 位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侯宗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骨柄重建。术后行食道钡餐造影检查颈胸段前方植骨块、钢板、螺钉等与食道的关系,并随访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骨柄开窗呈广口瓶形,双侧胸锁关节内缘是开窗的最狭窄部位。9例患者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钡餐造影显示造影剂均顺利通过钢板、螺钉前方。随访2~5年,平均3.3年,8例患者胸骨柄开窗处愈合,未出现开窗部位慢性疼痛和神经血管损伤及双上肢无力;1例患者术中未行胸骨柄重建,显示胸骨柄区域有轻微塌陷。未见钢板、螺钉松动。结论:经胸骨柄开窗行上胸椎前方显露可保留锁骨和胸锁关节、术后重建胸骨柄等结构,能满足上胸椎(T1~T4)前方的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胸骨柄 前方入路 解剖学 应用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供皮区创面的修复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杏 谭美云 +3 位作者 郭力 熊爱兵 李越钢 何晓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2-865,共4页
背景:传统的供皮区创面修复以抗感染、支持及保护创面为主,最终为自然愈合,时间较长。研究表明,重组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切割、烧伤等动物模型创面的愈合,加速表皮再生的速度。目的:验证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供皮区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 背景:传统的供皮区创面修复以抗感染、支持及保护创面为主,最终为自然愈合,时间较长。研究表明,重组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切割、烧伤等动物模型创面的愈合,加速表皮再生的速度。目的:验证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供皮区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需要自体植皮修复创面的患者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将32处新鲜供皮区创面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将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药液(15mL/支,2000IU/mL)直接喷洒于单层内敷纱布上直至浸透,然后覆盖到供皮区,2次/d;对照组将单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供皮区,外加敷料包扎,2次/d。48h后,采用半暴露疗法。主要观察从治疗开始至供皮区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不良事件及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结果与结论: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洒组较生理盐水喷洒组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洒组未见明显的不良事件及副反应发生。提示经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后,能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了瘢痕的过度增生,在加速创面愈合及再上皮化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供皮区创面 创面修复 组织移植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及其对T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佳奇 冯大雄 +1 位作者 杨天府 刘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至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大鼠蛛网膜下腔,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SD大鼠10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细胞分离及培养,传至第... 目的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至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大鼠蛛网膜下腔,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SD大鼠10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细胞分离及培养,传至第6代后收集细胞。雌性8周龄SD大鼠60只,采用重物打击法制备SCI模型,从BBB后肢功能评分为0的存活大鼠随机取40只分为两组,每组20只。实验组(A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经BrdU标记的细胞浓度为2×106/ml的MSCs细胞悬液1ml;对照组(B组):注入等量L-DMEM。另取20只正常雌性8周龄SD大鼠作为空白组(C组)。于第1、2和3周行BBB后肢功能评分,并采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第3周时,A、B组大鼠取损伤处脊髓,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A组BBB后肢功能评分第3周优于B组,但仍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在第1、2和3周均较B、C组少,CD8+T细胞在第2、3周较B、C组少,CD4+/CD8+T细胞比值在第1周较B、C组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T细胞比值在第2、3周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第3周脊髓损伤处空泡缩小,有组织长入,较B组有轻微改善,但未明确见到BrdU阳性标记的MSCs。结论MSCs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对SCI有一定治疗作用,且在一定时间内不引起机体排斥反应,在第1周对T细胞亚群的抑制更为明显,为临床利用MSCs治疗SCI及其他疾病提供了免疫学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蛛网膜下腔移植 T细胞亚群 大鼠
下载PDF
关于长骨纤维性皮质骨缺损和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分析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淑坤 王清 +2 位作者 向桂书 吕惠熙 陈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1-834,共4页
目的:为阐明纤维性皮质骨缺损(FCD)或骨干骺端皮质缺损(MFD)与非骨化性纤维瘤(NOF)发生、发展的衍变过程。方法:通过46例的临床追踪观察和相关文献复习,结合X线片及病理切片10余例从不同阶段,多角度多视野观察。结果:FCD或MFD以4~20岁... 目的:为阐明纤维性皮质骨缺损(FCD)或骨干骺端皮质缺损(MFD)与非骨化性纤维瘤(NOF)发生、发展的衍变过程。方法:通过46例的临床追踪观察和相关文献复习,结合X线片及病理切片10余例从不同阶段,多角度多视野观察。结果:FCD或MFD以4~20岁的青少年及儿童多见,以阵发性疼痛,伴短暂的功能障碍就诊者23例占50%。早期X线片上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骨皮质缺损模糊病灶。随着病程延长,灶周边界由模糊到清晰,可出现硬化缘,但无骨膜反应,可以单骨单发,亦可单骨多发或多骨多发。治疗及时合理,或自身抵抗力强时,病灶可停留于局限化的静止状态、或缩小、消退、骨化或钙化成“骨岛”。若治疗不当,或自身抵抗力低,或再损伤,疼痛可反复发作致病灶扩大。呈活跃性持续生长、可出现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本组中有16例占34.8%,此称NOF即非骨化性纤维瘤(属真性肿瘤)。若只行病灶区刮除植骨术未行灭活,则极易复发、扩散、甚至恶性变。结论:(1)NOF的早期病损就是FCD,其同义语又称MFD。它们同属于骨内起源于纤维性病损的一类病变,只是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已。(2)发病与创伤紧密相关,本组有85.9%的病例有确切创伤史。(3)各种影像学所见实质上是骨骼损伤后由纤维修复到成骨受阻的转化过程停留在某一临床阶段时的特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性皮质骨缺损 干骺端皮缺 非骨化性纤维瘤 衍变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辉 李森 +2 位作者 靳安民 于博 闵少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加用内固定融合术。对所有再次手术患者进行3个月~8年(平均3.1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再次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并对其再次手术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2例患者首次手术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者16例,术中减压不彻底者10例,术后出现腰椎不稳或滑脱者3例;手术时遗漏突出节段者2例;手术不成功导致术后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1例。再次手术后,疗效评价参考Arnoldi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良率达到93.7%。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彻底减压、必要时加用内固定融合术是减少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失败,并且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失败 再手术治疗
下载PDF
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淑坤 王清 +3 位作者 任作群 王高举 李忠 鲁晓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为提高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早期诊治,减少误诊与术后复发/或关节功能障碍。[方法]1970~2004年采用关节滑膜切除手术19例、关节镜治疗1例,就诊年龄4~77岁,平均29.5岁;男12例,女8例,其中16例有一次或多次损伤后功能... [目的]为提高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早期诊治,减少误诊与术后复发/或关节功能障碍。[方法]1970~2004年采用关节滑膜切除手术19例、关节镜治疗1例,就诊年龄4~77岁,平均29.5岁;男12例,女8例,其中16例有一次或多次损伤后功能障碍(16/20占80%)。结合相关文献学习讨论。[结果]随防3~24年(平均10年)20例疗效观察:优10例,良5例,可5例,差0例。其中6例多次复发,3例功能障碍是因滑膜切除过多或绒毛结节已侵蚀、破坏关节软骨面致关节周围广泛黏连或发生骨性融合。[结论](1)在门诊骨科以骨关节肿痛来就诊的病人约占骨关节外科的1/4~1/3。由于症状体征无特异性,20%的病人常忽略曾有外伤史,又缺乏X线片或血生化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故难以早期明确诊断。多用消炎、镇痛等处方对症处理,部分病例可获有效缓解。(2)对2~4周诊治无效,症状反复发作,且逐日加重的关节肿痛,或出现功能障碍时,常规X线片及血生化检查有助于排除与PVNS相关或不相关的其他病变,而选择针对性很强的合理治疗措施。(3)病程在3~6个月以上的中、晚期患者,无论是结节性或弥漫性PVNS首选关节镜进行准确的诊治,是目前微创高效的高科技诊治手段。(4)对复发病例,且经病检诊断明确的患者应作MRI,可显示病灶范围和相邻组织结构的损害程度,可以有针对性的再做关节镜治疗/或其他高科技手段配合,目的是消灭病灶,尽早康复,预防恶变。(5)对术后病人追踪随访观察,配合理疗及中西药物是促进完全康复,重返工作岗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人胚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基因修饰后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阳运康 鲁晓波 +3 位作者 张忠杰 林月秋 汤逊 徐永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hNSCs),建立人胚神经干细胞株;体外通过逆转录病毒转染人胚神经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体内的表达。方法分离孕10-20周(平均13周... 目的分离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hNSCs),建立人胚神经干细胞株;体外通过逆转录病毒转染人胚神经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体内的表达。方法分离孕10-20周(平均13周)人胚脑皮层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并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克隆试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其生长特性与增殖能力;用构建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染神经干细胞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制备兔T9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携带EGFP基因的人胚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胎龄10-20周的人胚脑皮层中成功分离出人胚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及多分化潜能,能表达干细胞及分化细胞的特异性抗原;逆转录病毒转染后,仍然保持未分化状态并能自我更新形成新的神经球;移植入兔脊髓损伤模型后,可在体内存活较长时间,高效表达转基因蛋白。结论人胚脑皮层中存在能连续传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转基因及移植入体内后能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蛋白并保留干细胞的基本属性,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人胚胎 转染 移植
下载PDF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9
12
作者 康建平 钟德君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 术后并发症 防治 皮肤缺损 感染
下载PDF
胸腰椎前入路手术的操作技术改进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清 钟德君 +2 位作者 李忠 阳运康 侯忠亮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 总结胸腰椎前入路手术改进经验,以减少胸腰椎骨折前入路术中失血量,减轻创伤,提高椎体置钉成功率。方法 除T12、L1椎体爆裂骨折外,术中不需切断膈肌角,仅结扎爆散椎体术侧椎体血管,切除骨折椎相邻上、下椎间盘后椎体置钉,取髂骨,... 目的 总结胸腰椎前入路手术改进经验,以减少胸腰椎骨折前入路术中失血量,减轻创伤,提高椎体置钉成功率。方法 除T12、L1椎体爆裂骨折外,术中不需切断膈肌角,仅结扎爆散椎体术侧椎体血管,切除骨折椎相邻上、下椎间盘后椎体置钉,取髂骨,再切除椎体行椎管减压,撑开骨折间隙髂骨块结构性植骨,置放钢板矫形加压锁定。结果 采用改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93例,其中新鲜骨折82例,术中失血400-800ml,平均560ml,手术时间2.5-3小时;陈旧性骨折11例,术中失血800-1200ml,平均1080ml,手术时间3.5-4小时。置钉时腰动脉损伤4例4条,根据作者拟定标准,置钉位置正确90例,不满意3例。结论胸腰椎前路操作技术改进,与以往报告相比,可保护椎体血供,减少术中失血,有利于植骨愈合,减少了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对陈旧性骨折患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术 技术改进
下载PDF
54例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谌勇 李祥志 +3 位作者 魏大成 胡建忠 张永贵 徐利民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总结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效果。方法对54例3个节段以上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进行总结,并对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以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计算改... 目的总结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效果。方法对54例3个节段以上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进行总结,并对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以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共有5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优15例,良26例,可6例,差5例,优良率78.8%,JOA评分改善率达67.6%。结论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适当,内科合并症控制得当,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手术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不同溶栓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 被引量:30
15
作者 谌勇 韩智猛 向乾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全身给药、深静脉局部穿刺给药和阻断大隐静脉近端自其远端给药的 3种不同给药方式。结果 不同溶栓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不同 ,其中以阻断浅静脉近端...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全身给药、深静脉局部穿刺给药和阻断大隐静脉近端自其远端给药的 3种不同给药方式。结果 不同溶栓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不同 ,其中以阻断浅静脉近端自其远端给药途径最佳。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好采取经浅静脉局部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药物疗法 尿激酶/治疗应用 尿激酶/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康建平 冯大雄 何仁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评价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75例脊柱结核采用99Tcm-MDP(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核素全身骨显像,了解脊柱病灶的显影情况和全身其他骨关节是否并存病灶的情况。[结果]175例患者全部显像为阳性,其中伴有多... [目的]评价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75例脊柱结核采用99Tcm-MDP(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核素全身骨显像,了解脊柱病灶的显影情况和全身其他骨关节是否并存病灶的情况。[结果]175例患者全部显像为阳性,其中伴有多节段椎体结核者146例,其中2个椎体者78例,3个椎体者26例,4个椎体以上者42例。伴有四肢骨关节结核者22例,伴骶髂关节结核者29例。[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全身骨与关节多个结核病灶,对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脊柱结核病
下载PDF
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Hangman骨折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清 阳运康 +1 位作者 李忠 侯忠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寰枢椎病变 HANGMAN骨折 Halo-vest外固定架 治疗
下载PDF
4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庞显伦 梁熙 +1 位作者 郭书权 黄伟 《西部医学》 2011年第8期1486-1487,1489,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失败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减少术后翻修的发生。方法分析48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年龄对人工假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失败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减少术后翻修的发生。方法分析48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年龄对人工假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翻修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0.6个月,早期失败的原因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15例(31.3%),脱位9例(18.7%),髋臼磨损8例(16.7%),感染7例(14.6%)和假体断裂5例(10.4%),而假体周围骨折最低4例(8.3%),且年龄在50~70岁之间的患者的假体使用寿命最长。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早期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矫形外科医师须总结经验,避免术后早期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翻修 假体无菌性松动
下载PDF
被动训练对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腱-骨修复中B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森 靳安民 +3 位作者 付国建 王鹏程 张辉 闵少雄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985-1987,共3页
目的探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术前随机选取2只白兔处死,以熟悉解剖结构及对照用。将其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即应力刺激组(A组)与非应力刺激组(B组),每组各8只。A组术后第2周... 目的探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术前随机选取2只白兔处死,以熟悉解剖结构及对照用。将其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即应力刺激组(A组)与非应力刺激组(B组),每组各8只。A组术后第2周开始被动训练(CPM);B组正常笼养。分别于术后2、4、6、8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取材,每次每组各处死2只,检测BMP-2表达。结果术后2周,两组BMP-2染色均呈阳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4周,两组BMP-2染色阳性,A组稍显均匀。术后6周,两组BMP-2染色阳性分布均较前广泛,A组较B组明显,且相对均匀有序。术后8周,A组比B组BMP-2染色更为有序,靠近骨面BMP-2表达程度与靠近腱性部分比较,差别较前减小。结论 CPM训练能提高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腱-骨界面BMP-2表达,从而增进胶原的合成,促进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冈上肌腱 腱-骨修复 CPM训练 BMP-2
下载PDF
Vertex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临床效果与植入物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建平 冯大雄 王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0-181,F0003,共3页
文章探讨了Vertex内固定系统植入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临床效果与植入物材料学性能的相关性。选择2004-01/2006-0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寰枢椎脱位与不稳26例患者,采用美国美敦力·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Vertex颈椎后路钉棒... 文章探讨了Vertex内固定系统植入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临床效果与植入物材料学性能的相关性。选择2004-01/2006-0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寰枢椎脱位与不稳26例患者,采用美国美敦力·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Vertex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对26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Vertex内固定及寰枢椎融合术,摄动力位X射线片及CT检查寰枢椎稳定程度,记录每一例患者的术中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及融合情况。结果:①22例患者术后3个月X射线片显示寰枢融合成功,3例患者术后6个月X射线片显示寰枢融合成功,1例患者1年后植骨吸收再手术植骨,在术后3个月融合成功。②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前JOA17分法评定脊髓功能3~17分,平均6.8分,术后为5~17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3%。③26例患者颈部伸屈运动正常,旋转功能均有部分丢失,18例患者旋转达120°,6例患者旋转达100°,1例患者旋转达60°。Vertex内固定系统是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因其具有万向螺钉和随意塑行的棒相连接,做到了固定可靠,节段长短随意和钉棒连接方便的临床应用优点。Vertex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术后效果亦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X 寰枢关节 脱位 齿状突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