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医疗工作中常见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防范
1
作者 蒋俊强 蔡炜 刘希 《医学与法学》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近年来口腔医疗纠纷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口腔医疗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结合口腔医疗工作的具体特点,在分析口腔医疗纠纷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 口腔医疗纠纷 成因 防范
下载PDF
上颌窦相关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明霞 王光平 王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20-324,共5页
背景:为了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方便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颌窦提升术前准确了解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结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牙科锥形束CT影像研究上颌窦区的解剖结构特点,为上颌窦提升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49... 背景:为了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方便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颌窦提升术前准确了解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结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牙科锥形束CT影像研究上颌窦区的解剖结构特点,为上颌窦提升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49例成年人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在选择的层面上测量左侧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和上颌窦的宽度,并对上颌窦内分嵴的情况和上颌窦壁血管的走行特点进行初步观察和分析。结果与结论: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的总平均值为(32.0±3.81)mm,上颌窦的宽度总平均值为(21.70±5.16)mm。不同性别、年龄段上颌窦内壁的近远心距离和上颌窦的宽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颌窦内分嵴的发生率为33%(78/249);锥形束CT能清晰准确的显示出上颌窦壁血管的分布和走行特点。说明牙科锥形束CT能够全面并准确反映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对决定上颌窦提升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以及避免或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临床实践 锥形束CT 上颌窦 上颌窦提升术 牙种植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不同时期转染基因对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纯兵 吴国平 +3 位作者 刘希 兰永树 何小川 郭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7期6541-6547,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电穿孔介导的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能促进牵引区早期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新骨形成。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探索基因导入的最佳转染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电穿孔介导的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能促进牵引区早期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新骨形成。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探索基因导入的最佳转染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及牵引器植入后,采用随机区组法分成4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牵引开始时、牵引结束时在双侧牵引区注射2μg(0.1 g/L)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3组均予电穿孔刺激;单纯牵引组单纯牵引不行基因转染。各组于造模后3 d开始以0.8 mm/d、1次/d的速率进行牵引,连续牵引10 d;各组分别于固定期1,2,4,8周处死3只兔子,切取下颌牵引区新生组织行组织学检测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牵引期转染组与即刻转染组、固定期转染组、单纯牵引组比较间隙内有更多的新生血管、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成分,各时点新生骨量与新生骨小梁宽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表明在牵引开始时(牵引期)进行基因转染较其他时间转染促进新骨生成作用明显,能够获得最佳的促进新骨生成的效果,提示牵引期是下颌骨基因治疗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构建 电穿孔 基因疗法 牵引成骨 转染基因 转染时间 组织形态计量学 新骨生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锥形束CT诊断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价值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明霞 王光平 杨江华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经CBCT确诊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56例患者的58颗中切牙为研究对象,分析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阻生特点及其邻近组织情况。结果:56例患者年龄7~42岁,... 目的: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经CBCT确诊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56例患者的58颗中切牙为研究对象,分析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阻生特点及其邻近组织情况。结果:56例患者年龄7~42岁,男女比例为1.67:1,其中54例(96.43%)为单侧阻生,2例(3.57%)为双侧阻生;39颗(67.24%)牙为唇侧阻生,其中倒置阻生21颗(53.85%),水平阻生6颗(15.38%),倾斜阻生12颗(30.77%);17颗(29.31%)为腭侧阻生,其中水平阻生5颗(29.41%),倾斜阻生12颗(70.59%);2颗(3.45%)为垂直阻生。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及其邻近组织常伴有各种异常。结论:上颌中切牙阻生情况复杂,埋伏中切牙及其邻近组织常存在各种异常。CBCT能精确直观地显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及其邻近组织情况,对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中切牙 锥形束CT 三维成像
下载PDF
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锥形束 CT 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明霞 王光平 杨江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 CT(CBCT)分析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2012-07~12拍摄 CBCT 的183例12~16岁青少年患者的366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锥形束 CT 影像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观察牙位及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 目的:应用锥形束 CT(CBCT)分析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2012-07~12拍摄 CBCT 的183例12~16岁青少年患者的366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锥形束 CT 影像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观察牙位及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利用 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数目的性别差异和左右侧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366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近中单根者365颗,远中单根者282颗(77.05%),双根者83颗(22.68%),1颗牙为 C 形根。近中单根双根管者356颗(97.27%),单根一根管者9颗(2.46%);远中单根一根管者229颗(62.57%),单根双根管者53颗(14.48%),双根各一根管者83颗(22.68%);C 形根3根管者1颗(0.27%)。牙根及根管数目在男女之间与左右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双根居多,牙根变异主要发生在远中根,远中舌根的发生率较高;性别间与左右侧牙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恒磨牙 牙根 根管 锥形束CT(CBCT)
下载PDF
泸州地区青少年尖牙阻生的X线分析
6
作者 李明霞 王光平 +1 位作者 刘希 阙跃富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632-634,共3页
目的:通过X线全景片分析泸州地区青少年的尖牙阻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接受x线检查的1800例12—14岁青少年的X线全景片,统计分析阻生尖牙所占比例以及患者的性别、尖牙阻生部位和阻生类型... 目的:通过X线全景片分析泸州地区青少年的尖牙阻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接受x线检查的1800例12—14岁青少年的X线全景片,统计分析阻生尖牙所占比例以及患者的性别、尖牙阻生部位和阻生类型的差异。结果:尖牙阻生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例为3.72%(67/1800),男性:女性为1:1.79;上颌尖牙阻生占3.33%(60/1800),下颌尖牙阻生占0.33%(6/1800),上下颌尖牙同时阻生1例;近中向阻生在阻生尖牙中占92%(69/75),迁徙尖牙占0.22%(4/1800)。结论:本组患者尖牙阻生以女性、单侧上颌尖牙阻生多见,且以近中向阻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牙 阻生 迁徙 X线全景片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在定位和拔除上颌埋伏阻生牙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成龙 肖金刚 +3 位作者 罗世洪 李明霞 赵威 王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上颌埋伏阻生牙定位和拔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经传统X线片确定有拟拔除的上颌埋伏阻生牙但不能具体定位的29例患者,术前采用锥形束CT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并对扫描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和任意曲面观察来准...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上颌埋伏阻生牙定位和拔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经传统X线片确定有拟拔除的上颌埋伏阻生牙但不能具体定位的29例患者,术前采用锥形束CT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并对扫描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和任意曲面观察来准确定位埋伏牙,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拔除埋伏阻生牙。结果经锥形束CT扫描、三维重建后,所有共36颗埋伏牙被准确定位,根据CS 3D imaging software软件任意曲面观察埋伏牙后分析得出最佳手术入路,使得埋伏牙均顺利拔除,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的根尖片、咬合片、曲面断层全景片相比,锥形束CT能精确定位上颌埋伏阻生牙,在上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方案的制订和拔牙操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阻生 拔牙 锥形束CT 定位
原文传递
氟斑牙发生与氧化应激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光平 李明霞 +2 位作者 范轶 吴雪 赵贵乡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3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氟斑牙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氧化应激反应。方法 80只SD大鼠按雌雄各半体重均等原则随机分为4组,即饮水氟含量50.00 mg/L(H)组、25.00 mg/L(M)组、12.50 mg/L(L)组和0.08 mg/L(C)组。饲养16周后处死大鼠,测血清及肝、肾组织中丙二... 目的探讨氟斑牙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氧化应激反应。方法 80只SD大鼠按雌雄各半体重均等原则随机分为4组,即饮水氟含量50.00 mg/L(H)组、25.00 mg/L(M)组、12.50 mg/L(L)组和0.08 mg/L(C)组。饲养16周后处死大鼠,测血清及肝、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活性。结果 H、M组及部分L组大鼠下切牙釉质出现棕白相间条纹等典型氟斑牙症状。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H、M、L组大鼠血清、肝MDA含量较C组有升高趋势(P<0.01或P<0.05),血清及肝、肾SOD、CAT活性较C组有降低趋势(P<0.01或P<0.05),GSH-Px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斑牙发生过程中大鼠体内可能存在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氟中毒早期症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氧化应激 动物模型 氟中毒
原文传递
大鼠氟斑牙成釉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光平 李明霞 +3 位作者 杨江华 李春光 王忠朝 刘建国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氟斑牙成釉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改变。方法4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饮用氟含量为50mg/L的去离子水,以建立氟斑牙大鼠模型;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肉眼观察大鼠... 目的观察大鼠氟斑牙成釉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改变。方法4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饮用氟含量为50mg/L的去离子水,以建立氟斑牙大鼠模型;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肉眼观察大鼠下切牙变化。实验第56天处死大鼠,取下切牙制备光、电镜切片,通过光镜、透射电镜(TEM)观察下切牙分泌期、转化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成釉细胞显微、亚显微结构。结果实验组大鼠下切牙釉质表面呈棕白相间的条纹.白垩色斑块等典型氟斑牙改变.对照组大鼠则无异常改变。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下切牙齿釉质分泌期和转化期成釉细胞形态结构未观察到差异;成熟期及成熟后期实验组大鼠下切牙部分成釉细胞出现形态扭曲,间隙增宽等改变。TEM显示,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下切牙齿釉质分泌期、转化期成釉细胞形态结构未观察到差异:但在成熟期实验组部分成釉细胞出现粗面内质网扩张、肿胀,膜上的颗粒星不同程度的脱失,线粒体肿胀、嵴消失,个别核膜完整性被破坏,染色质浓缩,细胞核溶解等凋亡现象,成熟后期部分成釉细胞间隙较对照组增宽。结论氟斑牙发生过程中成熟期成釉细胞形态结构可能发生了损伤,成熟期成釉细胞对氟反应可能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成釉细胞 形态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