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 被引量:7
1
作者 曹林虎 谭伦 +4 位作者 吴超 林旭 罗小中 郭勇 钟泽莅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68髋)行THA手术,按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2006年12月前的24髋按Harris常规方法处理;B组:2007年1月后的44髋采用以... 目的探讨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68髋)行THA手术,按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2006年12月前的24髋按Harris常规方法处理;B组:2007年1月后的44髋采用以卵圆窝为向导的下移加深、后上挤压植骨和钉状臼嵌合的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处理。手术前后测量下肢短缩,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用Pagnano法测量旋转中心与实际旋转中心的垂直(Y轴)和水平(X轴)距离,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62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下肢短缩和Harris评分: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优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B组较A组多(P<0.05),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Y轴上变化: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更接近真实的旋转中心,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中心化的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能更好地纠正旋转中心、下肢短缩,改善髋关节功能,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旋转中心 骨关节炎
下载PDF
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重建方式选择及对臼杯位置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曹林虎 谭伦 +2 位作者 林旭 吴超 曾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3-699,共7页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骨缺损对重建方式选择及臼杯位置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78例(78髋)行非骨水泥THA的髋臼骨缺损患者,其中后上壁缺损且缺...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骨缺损对重建方式选择及臼杯位置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78例(78髋)行非骨水泥THA的髋臼骨缺损患者,其中后上壁缺损且缺损面积〈30%者39例,行后上方打压植骨(A组);后上壁缺损且缺损面积30%~50%者24例,行后上方结构性植骨或植入钽金属垫块(B组);内壁缺损且缺损面积〈30%者10例,行腔隙内打压植骨(C组);内壁缺损且缺损面积30%~50%者5例,行内壁钛网重建结合打压植骨(D组)。A、B组间和C、D组间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及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垂直距离。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术后A组2例发生假体松动;B组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关节脱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测量示:A、B组实际旋转中心和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水平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后上壁骨缺损时,重建方式会影响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髋臼早期松动可能与外展角过大、重建方式选择不当有关。髋臼内壁骨缺损时,旋转中心均有不同程度上移,重建方式会影响旋转中心的水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缺损 髋臼重建 旋转中心
原文传递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对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林虎 谭伦 +4 位作者 吴超 林旭 郭勇 罗晓中 刘世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对纠正双下肢不等长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147例髋关节旋转中心异常患者,其中68例行常规THA(对照组),79例THA术中采用以卵圆... 目的探讨改良髋臼中心化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对纠正双下肢不等长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147例髋关节旋转中心异常患者,其中68例行常规THA(对照组),79例THA术中采用以卵圆窝为导向的髋臼中心化技术重建髋臼(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因、术前双下肢相对和绝对长度差值、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关测量指标、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前后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用软尺测量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在x线片上用软件测量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值以及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8.3个月;对照组6~33个月,平均9.7个月。术后两组各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髋关节脱位2例,其余患者无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试验组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以及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x线片测量示,试验组实际旋转中心与真实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两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值优于对照组(P〈O.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术中应用以卵圆窝为导向的髋臼中心化技术可明显纠正异常髋关节旋转中心,有效纠正双下肢相对和绝对长度差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中心化技术 双下肢不等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