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肝散对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疗效观察
1
作者 邹愚 邓存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了解益肝散对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在第4、6月疗程结束时比较益肝散与干扰素对8~14岁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结果益肝散治疗4个月时综合疗效完全应答率(ALT复常,HBV-DNA及HBeAg阴转)为21.1%,部分应答率为36.8%,血液中HBV-... 目的了解益肝散对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在第4、6月疗程结束时比较益肝散与干扰素对8~14岁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结果益肝散治疗4个月时综合疗效完全应答率(ALT复常,HBV-DNA及HBeAg阴转)为21.1%,部分应答率为36.8%,血液中HBV-DNA定量由(52.4±38.6)×105cop/mL降为(8.8±7.9)×105 cop/mL,P<0.01;6月随访时完全应答率为21.1%,部分应答率39.5%,HBV-DNA定量降为(6.9±6.1)×105 cop/mL,与治疗前比P<0.01.与干扰素治疗相比,治疗4个月时(完全应答率18.4%;部分应答率36.8%;HBV-DNA定量由(51.7±36.8)×105 cop/mL降为(10.1±9.8)×105cop/mL,P<0.01)无显著差异性(P>0.05),疗效相当;治疗6个月时[应答率21.1%;部分应答率39.5%;HBV-DNA定量降为(7.8±6.9)×105 cop/mL,与治疗前比P<0.01]疗效相近(P>0.05).毒副作用小.结论益肝散对儿童乙肝病毒感染与干扰素有相似效果,治疗安全,是治疗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肝散 儿童 乙肝病毒 疗效 观察
下载PDF
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愚 邓存良 蒋玉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992-1994,1997,共4页
目的探讨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对62例(82例次)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3000~4 000 mL,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为80.5%,最终存活率62.9%;治疗前... 目的探讨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对62例(82例次)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3000~4 000 mL,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为80.5%,最终存活率62.9%;治疗前后患者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有显著的下降(P<0.01),症状好转,血清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胆碱脂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P<0.01).首次治疗时期不同,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早期5.3%、中期20.0%、晚期69.6%;P<0.01);治疗2次者死亡率较1次低(8.3%与39.1%,P<0.01);不良反应轻.结论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与肝功能,降低病死率.及早和恰当的选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auto IQ 血浆置换仪 重型肝炎 疗效
下载PDF
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治疗重型肝炎的并发症与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愚 邓存良 蒋玉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35-1736,共2页
目的探讨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治疗重型肝炎发生的并发症。方法分析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治疗93例(116例次)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结果64例次(55.17%)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出现皮疹26例次(22.41%),低血压21例次(... 目的探讨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治疗重型肝炎发生的并发症。方法分析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治疗93例(116例次)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结果64例次(55.17%)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出现皮疹26例次(22.41%),低血压21例次(18.10%),面部、四肢麻木15例次(12.93%),消化道大出血2例次(1.72%),其中1例死亡(0.86%),1例次(0.86%)因出现颅内出血而死亡。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plasauto IQ型血浆置换仪对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均可能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auto IQ血浆置换仪 重型肝炎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一氧化氮与丙氨酸转氨酶和自发性腹膜炎相互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邹愚 李传贵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8期2782-2783,共2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腹水一氧化氮(NO)与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性。方法:取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腹水,用解放军三医大临床微生物研究室NO检测试剂盒检测NO,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腹水一氧化氮(NO)与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性。方法:取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腹水,用解放军三医大临床微生物研究室NO检测试剂盒检测NO,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060)检测ALT。结果:伴有自发性腹膜炎肝硬化患者与单纯腹水型血浆NO分别为(21.10±11.23)μmol/L、(19.56±8.69)μmol/L;腹水NO分别为(22.45±15.51)μmol/L、(18.72±8.11)μmol/L;ALT各为(268.41±165.02)u/L、(246.82±133.51)u/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NO水平升高均较显著,P<0.01,且与ALT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内源性NO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升高,并与ALT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腹水中的NO浓度能较好的反映血中的NO浓度,但与自发性腹膜炎程度无明确相关性;故血清或腹水中NO水平不能为腹膜炎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一氧化氮 自发性腹膜炎 丙氨酸转氨酶 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