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烹调方式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任国艳 曹利 +6 位作者 王玉琴 郭金英 宋娅 康怀彬 崔国庭 吴影 韩树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4-30,共7页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对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种...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对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种烹调方式对肉样处理过程中,肉样的氨基酸模式和脂肪酸模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煎炸肉样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55.33%,显著高于蒸煮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50.67%)和烘烤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49.33%);烘烤肉样呈味核苷酸含量最低;蒸煮、煎炸和烘烤对肉样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虽有影响,但组间并无差异显著性。烘烤肉样咀嚼性优于煎炸肉样和蒸煮肉样。在3种烹调方式处理过程中,烘烤肉样肌纤维束变形、肌束膜破坏、肌间脂肪受损程度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烹调方式 氨基酸 脂肪酸 核苷酸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引种湖羊被毛的主要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琴 韩文晶 +4 位作者 程长伟 杨芳 王一鸣 吴秋珏 白俊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S1期121-123,共3页
为了更好地在引种地区开发和利用好湖羊这一地方优良品种,对引种湖羊的主要被毛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湖羊的被毛组成包括有髓毛、两型毛、无髓毛和少量干死毛,绒层高度2~3 cm,公母羊背部绒毛比率最高分别为(67.45±6.34)%... 为了更好地在引种地区开发和利用好湖羊这一地方优良品种,对引种湖羊的主要被毛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湖羊的被毛组成包括有髓毛、两型毛、无髓毛和少量干死毛,绒层高度2~3 cm,公母羊背部绒毛比率最高分别为(67.45±6.34)%、(70.13±10.65)%,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性别内差异不显著(P】0.05)。湖羊毛丛长度为6~8 cm,湖羊羊毛身体不同部位有髓毛纤维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肩部】股部】背部】侧部】腹部。其中,股部绒纤维最长8.42 cm±1.13 cm,与肩部差异显著(P【0.05),与腹部、背部、侧部差异不显著(P】0.05),伸长率28.80%,有髓毛肩部最长,有髓毛平均伸长率121.65%。湖羊各部位有髓羊毛中段的细度,公羊腹部82.25μm,背部76.44μm,股部77.20μm,肩部75.64μm,侧部78.97μm,无髓毛平均细度17~20μm。母羊有髓毛各部位细度分别是81.40、72.09、85.42、67.56和74.13μm,无髓毛细度范围为18~21μm。湖羊有髓毛的纤维强度随纤维的粗细变化,净毛率在60%以上,剪毛量为1~2 kg,性别内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通过研究湖羊被毛特性,为湖羊被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被毛 特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太行山黑山羊BMPR-IB基因检测分析
3
作者 王玉琴 张小辉 +5 位作者 张春垒 韩文晶 吴秋珏 白俊艳 杨芳 王一鸣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S1期98-100,共3页
BMPR-IB基因即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该基因在绵羊卵巢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特异表达,对雌性生殖机能是必不可少的,该基因发生突变可使母羊的颗粒细胞加快分化,进而使卵泡成熟速率加快,排卵数增加,导致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母羊产羔数... BMPR-IB基因即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该基因在绵羊卵巢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特异表达,对雌性生殖机能是必不可少的,该基因发生突变可使母羊的颗粒细胞加快分化,进而使卵泡成熟速率加快,排卵数增加,导致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母羊产羔数增加。为了研究BMPR-IB基因在太行山黑山羊中是否存在突变位点,进而研究该突变位点是否是影响产羔率的关键位点,本试验采用测序和SSCP即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等技术对太行山黑山羊BMPR-IB基因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引物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没有发现BMPR-IB基因存在突变位点,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分析BMPR-IB基因的多态性,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成像后,发现只存在一种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此基因不一定是控制太行山黑山羊多胎性的主效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他高繁基因在太行黑山羊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黑山羊 BMPR-IB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葡萄籽提取物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梅 张自强 +3 位作者 陈晓光 吕琼霞 邓雯 王玉琴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小肠I/R模型组和低、高剂量的GSE组。GSE组于术前3w分别连续灌胃20、40 mg/kg...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小肠I/R模型组和低、高剂量的GSE组。GSE组于术前3w分别连续灌胃20、40 mg/kg bw的GSE,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d。对照组在暴露动脉后不作阻断;模型组和GSE组阻断其系膜血管30 min后再灌注60 min。随后取大鼠空肠分别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损伤程度以及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充GSE后,T-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GSE组小肠细胞DNA的拖尾现象明显好转,尾长、尾部DNA含量和拖尾率都显著低于模型组。GSE组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GSE能有效保护小肠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提取物 缺血 氧化损伤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