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志鸿 白志刚 +4 位作者 王栋 刘俊飞 李予闽 刘洪波 温永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27.3)min和(169.9±31.4)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4±30.0)mL和(292.3±54.9)mL(P<0.01),术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3.4±48.9)×109/L和(306.3±58.9)×109/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7)d和(20.0±4.7)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相比,保留脾血管SPDP尽管手术难度大,但因避免损伤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并发症少,应为SPDP手术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脾脏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良性病变
下载PDF
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洪波 白志刚 《安徽医学》 2019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9例,按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行开腹完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9例,按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行开腹完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和术后1d血清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细胞亚群(CD8^+、CD4^+、CD3^+)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住院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IL-6、HMGB1、CD8^+、CD4^+、CD3^+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机体炎症反应轻,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残胃空肠吻合术预防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予闽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7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残胃空肠吻合术在贲门癌近端胃大部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贲门癌行根治性胃近端大部切除术患者中,35例行幽门成形术(对照组),35例行残胃空肠吻合术(观察组),术后观察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残胃空肠吻合术在贲门癌近端胃大部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贲门癌行根治性胃近端大部切除术患者中,35例行幽门成形术(对照组),35例行残胃空肠吻合术(观察组),术后观察两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15例,观察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更少。结论贲门癌行根治性胃近端大部切除术加残胃空肠吻合术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明显效果,且简单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胃切除术 胃空肠吻合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技术性原因致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临床分析(附17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志鸿 白志刚 李予闽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 探讨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技术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间17例因指征选择及术式实行不当致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见胆肠吻合口狭窄及肝内外胆管狭窄13例,伴结... 目的 探讨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技术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间17例因指征选择及术式实行不当致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见胆肠吻合口狭窄及肝内外胆管狭窄13例,伴结石形成10例;返流性胆管炎7例.原肠肠吻合呈T形3例、倒Y形2例,上行肠襻25cm、70cm各1例,结肠前位4例;胆肠侧侧吻合3例、端端吻合4例、侧端吻合3例、端侧吻合7例.拆除原胆肠吻合口或原肠肠吻合口改为规范的吻合5例.切除胆总管囊肿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2例;胆肠吻合口扩大,整形或盆式吻合4例.拆除原胆肠吻合口、恢复胆管结构,T管引流3例.左肝外叶或左半肝切除3例.15例随访时间平均31.2月,4例有胆管炎表现.结论 严格地把握胆肠吻合的适应证、实行规范的胆肠吻合术及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Roux-Y胆肠吻合再手术技术性原因的关键;再手术时需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原因 胆肠吻合术 再手术
下载PDF
皮下环缝术(PCCS)在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予闽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4期73-73,75,共2页
目的对比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静脉剥脱术与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皮下环缝术(PCCS),探讨PCC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4条肢体,随机分为传统组和PCCS组,传统组42条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 目的对比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静脉剥脱术与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皮下环缝术(PCCS),探讨PCC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4条肢体,随机分为传统组和PCCS组,传统组42条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静脉剥脱术,PCCS组42条肢体采用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皮下环缝术。比较两组单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瘢痕情况等指标。结果 PCC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瘢痕程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皮下环缝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瘢痕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皮下环缝术 剥脱术
下载PDF
胆总管探查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予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3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发生胆总管探查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0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均在术后4~6d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症状,...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发生胆总管探查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0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均在术后4~6d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症状,经泛影葡胺、稀钡造影、胃镜等检查证实。临床上比较少见,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8~45d治愈。结论本病为功能性病变,经恰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均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术后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下载PDF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探讨
7
作者 李予闽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9期15-15,1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LRCL)组52例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5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LRCL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消化不...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LRCL)组52例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5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LRCL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消化不良、腹泻发生情况明显低于LC组(P<0.05)。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对符合保胆取石指征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保胆取石术 结石性胆囊炎
下载PDF
围术期感染风险管理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康复进程、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雪蓓 张亚涵 李国桥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感染风险管理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康复进程、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06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感染风险管理组,... 目的探讨围术期感染风险管理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感染发生率、康复进程、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06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感染风险管理组,各60例。常规组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感染风险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感染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检出率、康复进程、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8)^(+)、CD_(4)^(+)/CD_(8)^(+))。结果干预后,感染风险管理组护理管理质量中医护配合、无菌意识、消毒隔离、护理技术、医疗废物处理和环境管理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感染风险管理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检出率均为3.33%,低于常规组的16.67%、13.33%(P<0.05);干预后,感染风险管理组首次下床活动、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感染风险管理组CD_(3)^(+)、CD_(4)^(+)、CD_(4)^(+)/CD_(8)^(+)高于常规组,CD_(8)^(+)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围术期感染风险管理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加快康复进程,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感染风险管理 切口感染 康复进程
下载PDF
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复发疝修补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志鸿 卫向阳 梁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32期38-40,共3页
目的对应用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行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25例(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64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 目的对应用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行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25例(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64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48.6±5.2)min]、术后下床时间[(7.2±1.6)h]、住院时间[(4.5±1.8)d]与对照组[分别为(70.8±8.2)min、(9.1±1.8)h、(6.7±1.4)d]相比明显缩短(P〈0.05或〈0.01)。观察组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3.77%(2/53)(P=0.020)。结论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操作简便、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KUGEL补片 腹膜前间隙 老年复发腹股沟疝
原文传递
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脂肪液化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赵志鸿 白志刚 +4 位作者 王玉芳 刘俊飞 李予闽 刘洪波 温永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在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妇产科的342例肥胖腹部纵行切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置...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在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妇产科的342例肥胖腹部纵行切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置管组及无管组,比较2组间切口甲级愈合率、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局部异物感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3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置管组165例,无管组16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脂肪厚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与无管组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3.6%(6/165)和5.5%(9/163),P>0.05;异物感分别为50.3%(83/165)及3.7%(6/163),P<0.01;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8±1.7)分及(9.2±2.8)分(P<0.05)。甲级愈合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及直接医疗成本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中不必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负压引流 脂肪液化 手术切口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合并淋巴瘘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志鸿 白志刚 李予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总结19例胃癌根治术后合并淋巴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204例胃癌根治术后19例发生淋巴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中15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4例因非手术治疗无效行手术探查,其中2例术后痊... 目的总结19例胃癌根治术后合并淋巴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204例胃癌根治术后19例发生淋巴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中15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4例因非手术治疗无效行手术探查,其中2例术后痊愈,另2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6天再次并发淋巴瘘,最终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淋巴瘘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术前是否化疗无关(P>0.05),但第7、8a、9和16组淋巴结同时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行D2+手术者高于行D2手术者、使用超声刀者高于未使用者、Ⅱ及Ⅲ期高于Ⅰ期(P<0.01),未使用生物蛋白胶者高于使用者、行早期肠内营养者高于晚期肠内营养者、胃中上部肿瘤高于胃下部肿瘤(P<0.05)。TPN加用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者腹腔引流量为(330±40)ml/d,均明显少于单用TPN〔(750±140)ml/d〕及TPN加用生长抑素者〔(450±40)ml/d〕,P<0.01和P<0.05,后两者比较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TPN加用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患者淋巴瘘的愈合时间为(13.1±1.5)d,较完全TPN的(25.6±2.1)d及TPN加用生长抑素的(18.3±7.1)d缩短,P<0.05,后两者比较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靠结扎淋巴管、避免过度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避免早期的肠内营养对预防术后淋巴瘘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切除术 淋巴瘘 生物蛋白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