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25
1
作者 鹿香花 王梦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9期31-33,共3页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29例患者以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期间加强内瘘术后早期预防护理,规范内瘘穿刺技术,正确设置脱水量,正确处理回血和止血,观察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并早期处理,...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29例患者以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期间加强内瘘术后早期预防护理,规范内瘘穿刺技术,正确设置脱水量,正确处理回血和止血,观察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并早期处理,指导患者加强内瘘日常维护。结果血液透析期间4例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其中3例经改用其他部位重新造瘘后应用良好,1例经溶栓处理后恢复正常;余25例内瘘正常。29例均按疗程透析,效果满意。结论预防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是内瘘正常使用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栓塞 预防护理
下载PDF
血液净化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辉 张献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5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收治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血液净化对其治疗的作用。结果两组26例患者中,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13例患者中8例治愈,5例死亡;治疗组除行...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收治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血液净化对其治疗的作用。结果两组26例患者中,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13例患者中8例治愈,5例死亡;治疗组除行内科保守治疗外,还采用血液净化治疗,13例患者中治愈12例,死亡1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治愈率、病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对比显示在小便恢复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损伤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后治愈率高,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组合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应静 《西藏医药》 2021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组合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以2018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毒蕈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RRT治疗)与观察组(CRRT+DPMAS治疗),每组各35例。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及肝... 目的探讨组合血液净化治疗毒蕈中毒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以2018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毒蕈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RRT治疗)与观察组(CRRT+DPMAS治疗),每组各35例。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1.43%(32/35),对照组77.14%(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内毒素、芳香氨基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降低,支链氨基酸水平升高,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人工肝技术-双重血浆分析吸附(DPMAS)技术用于毒蕈中毒的治疗可提升救治的成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可清除体内大分子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血液净化 毒蕈中毒 疗效 对肝功能
下载PDF
联合用药治疗淋巴瘤临床研究
4
作者 陈婧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辅助治疗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接收的淋巴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40例样本。其中对照组使用吡柔比星、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治疗... 目的探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辅助治疗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接收的淋巴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40例样本。其中对照组使用吡柔比星、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治疗,实验组联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治疗,比较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65.00%,高于对照组47.50%,P<0.05;治疗后实验组SF、CA15-3、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WBC与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PFS与OS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对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淋巴瘤 血清肿瘤标志物 生存期情况
下载PDF
逆行植入泪道扩张引流管联合药物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恒哲 丁琪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8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行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的患者113例共120眼。结果术后跟踪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行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的患者113例共120眼。结果术后跟踪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结合术中注入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更加降低了泪道逆行性置管的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又提高了整体手术成功率,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性疾病 Y型泪道扩张引流管 泪道逆行置管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马恒哲 丁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7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5例(35眼),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1 d、1周、1... 目的探讨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5例(35眼),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1 d、1周、1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视力无变化33眼(94.3%),视力提高2眼(5.7%),视力下降0眼。患者对手术均能耐受,少数患者出现眼部酸困不适、前房渗出、前房积血。结论 810 nm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在针对激光能量、击射点数、击射范围进行个体化设计后,能显著的降低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0 nm半导体激光 睫状体光凝 难治性青光眼
下载PDF
血液净化患者不同途径补充铁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辉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口服及静脉给予铁剂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长期规律透析患者50例,均常规应用促红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静脉使用蔗糖铁,B组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红细胞(RBC)、...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口服及静脉给予铁剂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长期规律透析患者50例,均常规应用促红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静脉使用蔗糖铁,B组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肌酐及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对比BUN、Cr、AST的数值无明显变化,ALT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RBC、Hb、HCT、SF、TSAT数值,静脉给予铁剂组明显高于口服给予铁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患者静脉补铁可使SF和TSAT显著改善,Hb及HCT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不同途径 铁剂 疗效
原文传递
长期血液净化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取栓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辉 毛永炎 张献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近3年来长期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病例的资料,分析其形成原因并观察二次手术后效果。方法对于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行二次动静脉内瘘取栓成形术,对动静脉内瘘形成的原因、手术方法和手术后效果... 目的分析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近3年来长期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病例的资料,分析其形成原因并观察二次手术后效果。方法对于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行二次动静脉内瘘取栓成形术,对动静脉内瘘形成的原因、手术方法和手术后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3年来长期血液透析时间>2年的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6例病例,临床上行二次动静脉内瘘取栓成形术后,2例失败,重新选取对侧肢体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余4例成功。观察约半年后6例患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均达到250 ml/min以上,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二次手术难度大,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故早期预防是关键,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透析患者 内瘘血栓形成原因 术后观察
原文传递
血液病误诊16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大凤 丁琪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2130-2131,共2页
目的提高血液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通过对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2010年3a中,16例血液病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支气管肺炎3例、高血压合并下肢静脉栓塞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血小板减少症3例、贫血4例... 目的提高血液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通过对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2010年3a中,16例血液病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支气管肺炎3例、高血压合并下肢静脉栓塞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血小板减少症3例、贫血4例、粒细胞减少症2例,胃癌1例。结论对血液病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重点关注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诊断 误诊
原文传递
拓扑替康抑制HL-60细胞增生和诱导凋亡机制与c—myc的关系
10
作者 王芳 孙玲 +2 位作者 孙慧 乐小平 赵小强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TPT)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PT作用后c—my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0.15μmol/L TPT作用HL-60细胞12h后,HL-60细胞c—myc mRNA表达为...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TPT)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PT作用后c—my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0.15μmol/L TPT作用HL-60细胞12h后,HL-60细胞c—myc mRNA表达为0.17±0.03,与空白对照组的1.11±0.25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L-60细胞c—myc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9.67%,较空白对照组的68.33%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拓扑替康抑制HL-60细胞增生和诱导凋亡可能是通过c—myc途径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拓扑替康
原文传递
信迪利单抗联合DA-EPOCH-R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琪 陈婧 梁雪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2296-2302,共7页
目的评价信迪利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依托泊苷^(+)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无放射治疗(DA-EPOCH-R)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目的评价信迪利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依托泊苷^(+)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无放射治疗(DA-EPOCH-R)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一线治疗方案治疗后疾病复发或进展的DLBCL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DA-EPOCH-R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胸苷激酶1(TK1)、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达72.22%,高于对照组的5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reg细胞占比及VEGF、TK1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Th17细胞占比、IL-2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NK细胞占比及VEGF、TK1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Treg细胞占比及IL-2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CD3^(+)T、CD3^(+)CD4^(+)T、CD3^(+)CD8^(+)T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IL-2水平、NK细胞占比、Th17细胞占比较对照组更高(P<0.05),Treg细胞占比及VEGF、TK1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败血症、皮疹、肺部感染、黏膜炎、腹泻、恶心呕吐、脱发、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发热、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DA-EPOCH-R方案治疗DLBCL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VEGF、TK1的表达,加强疗效,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DA-EPOCH-R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术成功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3例行CRRT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辉 张献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9期867-868,共2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对心肺复苏术成功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RRT的主要模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3例心肺复苏术成功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对病情、主要抢救措施和结果等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对心肺复苏术成功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RRT的主要模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3例心肺复苏术成功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对病情、主要抢救措施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1、例2患者分别经CRRT治疗298h和148h后,尿量逐渐开始恢复,转为隔日进行CRRT治疗,每天治疗6~8h,分别治疗6次和10次后转为普通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复查肾功能基本正常后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第3例患者经CRRT连续治疗18h后,因血压呈持续下降趋势,达不到CRRT治疗所需要求,经抢救无效临床死亡。结论心肺复苏术成功后部分患者常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尽早进行CRRT治疗,可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应激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心肺复苏术 急性肾功能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