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3名武警战士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继玲 丁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第4期354-355,共2页
口腔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开口,而牙齿作为咀嚼器官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把"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作为人健康的重要标志,并认为龋病是世界最常见的第三大疾病。我国政府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 口腔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开口,而牙齿作为咀嚼器官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把"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作为人健康的重要标志,并认为龋病是世界最常见的第三大疾病。我国政府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可见维护口腔健康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健康调查 牙龈炎 龋病
下载PDF
分根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玲丽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330-331,共2页
随着口腔医学理论的更新,诊疗技术的发展,利用残冠、残根进行的桩核修复已成为临床保存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利用现有牙根、最大限度地提高修复结果的有效手段。从保存牙医学的角度看.许多磨牙残冠残根经过恰当的处理是可以继续... 随着口腔医学理论的更新,诊疗技术的发展,利用残冠、残根进行的桩核修复已成为临床保存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利用现有牙根、最大限度地提高修复结果的有效手段。从保存牙医学的角度看.许多磨牙残冠残根经过恰当的处理是可以继续保存的。而这种保存性处理.对维护患者的牙颌生理功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笔者对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残冠序贯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分根术、牙冠延长术及桩核联冠修复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分根术 桩核修复 根分叉病变
下载PDF
成体干细胞在口腔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玲丽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61-564,共4页
近年来,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研究在口腔再生领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类型的干细胞-祖细胞被发现和研究。在牙周组织再生和牙齿组织工程领域,数种来源于成体的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应用于口腔再生领域的成体干... 近年来,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研究在口腔再生领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类型的干细胞-祖细胞被发现和研究。在牙周组织再生和牙齿组织工程领域,数种来源于成体的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应用于口腔再生领域的成体干细胞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口腔 再生 综述
下载PDF
MDRI的siRNA干扰口腔Tca8ll3/DDP细胞表达的研究
4
作者 吕新海 蒋磊 徐增泉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8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对口腔鳞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MDRI)及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permeability-glyco-protein,P-gp)的干扰作用。方法体外构建针对MDR1的小干扰RNA,将其转染至人舌癌耐药细胞系Tca8113/DDP,采...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对口腔鳞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MDRI)及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permeability-glyco-protein,P-gp)的干扰作用。方法体外构建针对MDR1的小干扰RNA,将其转染至人舌癌耐药细胞系Tca8113/DDP,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前后MDR1 m 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比较转染前后P-gp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耐药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果 Tca8113/DDP细胞经MDR1-si RNA转染后48 h的转染率达最高,为71.3%;转染后mdr1 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降低率为68.32%,转染48 h后P-g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i RNA可显著提高Tca8113/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逆转其耐药性,耐药倍数为2.05。结论 si RNA可以明显干扰口腔鳞癌MDR1及相应蛋白P-g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siRNA) 多药耐药性 (MDR) P-糖蛋白(P-gp) 多药耐药基因1(mdr1)
下载PDF
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分离后的修复治疗
5
作者 贾文敏 惠光艳 樊彦彬 《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关键词 下颌 第一恒磨牙 残根 修复
下载PDF
药物致口腔溃疡6例
6
作者 高玲丽 肖春玲 李成建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7期654-654,共1页
例1男,32岁。因扁桃体炎给予0.9%NS+头孢曲松钠3.0 g静脉滴注,输液结束后2 h后出现高热,3 d后患者自觉口腔黏膜增厚,次日口腔内黏膜脱落,溃疡,溃疡上面有血性分泌物,出现刺激性疼痛,张口困难,给予对症治疗,4 d后痊愈,提示用头孢曲松钠... 例1男,32岁。因扁桃体炎给予0.9%NS+头孢曲松钠3.0 g静脉滴注,输液结束后2 h后出现高热,3 d后患者自觉口腔黏膜增厚,次日口腔内黏膜脱落,溃疡,溃疡上面有血性分泌物,出现刺激性疼痛,张口困难,给予对症治疗,4 d后痊愈,提示用头孢曲松钠前要严格做好皮试,即使皮试阴性者用药后也要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增厚 头孢曲松钠 药物 皮试阴性 静脉滴注 张口困难 对症治疗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髁突位置的影响:定量测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贾文敏 仇敏 +1 位作者 惠光艳 王继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10302-10304,共3页
背景:利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时,下颌骨位置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颞颌关节产生怎样的影响,Twin-block矫治器能否促进髁突的生长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髁突位置的影响。... 背景:利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时,下颌骨位置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颞颌关节产生怎样的影响,Twin-block矫治器能否促进髁突的生长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髁突位置的影响。对象:选择解放军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口腔科收治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9-13岁,平均10.8岁;均戴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于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前,矫治后1周,停戴后1周及1年时拍摄关节中位断层片,测量前上后关节间隙。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达到中性咬合关系,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弹响、疼痛等颞颌关节症状。治疗前与戴矫治器治疗1周后,髁突位置明显不同,其中关节前间隙距离减小,关节上间隙距离增大,关节后间隙加大(P〈0.05-0.01),即髁突向前下移位;治疗结束后髁突位置与治疗前一致,关节前、上、后间隙均衡分布。提示Twin-block矫治器可通过生长改建恢复正常功能及协调的髁窝关系,但需要较长时间维持以促使试改建彻底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 TWIN-BLOCK矫治器 髁突
下载PDF
p38MAPK信号通路与应力介导成肌细胞的凋亡(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田臻 杨竹丽 +7 位作者 贾文敏 袁晓 仇静 达雨 杜衍晓 于江波 张月 刘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51-2754,共4页
背景:在体内条件下,细胞力学的功能研究因其所处生理环境的复杂性、实验条件的不易控制而很难得到满意结果。目的:在成功构建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的基础上,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在成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 背景:在体内条件下,细胞力学的功能研究因其所处生理环境的复杂性、实验条件的不易控制而很难得到满意结果。目的:在成功构建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的基础上,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在成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SB203580组,SB203580组中加入20mmol/L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应用细胞应力加载装置FlecellStrainUnit-5000T给细胞提供15%的力值,分别施加0,6,12,24h的周期性张应力。每分钟10个循环,每循环包括3s牵张,3s松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促凋亡基因bax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中p38MAP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出现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凋亡率增加(P<0.05),baxmRNA表达增多(P<0.05);细胞p38MAPK和p-p38MAPK蛋白均在加力6h达到最低,此后逐渐升高。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抑制加力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baxmRNA及p38MAP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P<0.05)。说明p38MAPK信号通路在应力介导的成肌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C2C12 P38MAPK 周期性张应力 成肌细胞
下载PDF
钛烤塑冠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党勇刚 郭天文 +2 位作者 王迎捷 张惠 佟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评价钛烤塑冠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9例牙体缺损患牙进行修复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研究42个钛烤塑冠(实验组)和37个钛烤瓷冠(对照组)的牙龈刺激征、边缘密合性、颜色变化、罩面折裂、颈缘着色等指标。结果:42个钛烤... 目的:评价钛烤塑冠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9例牙体缺损患牙进行修复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研究42个钛烤塑冠(实验组)和37个钛烤瓷冠(对照组)的牙龈刺激征、边缘密合性、颜色变化、罩面折裂、颈缘着色等指标。结果:42个钛烤塑冠中,牙龈刺激征3例,边缘不密合1例,颜色变化1例,罩面折裂2例,颈缘着色1例;实验组38例钛烤塑修复患者中,35例患者对钛烤塑冠修复效果满意,满意率92.1%。与钛烤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钛烤塑冠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体,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和适宜的耐磨性对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牙体缺损的修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修复
下载PDF
金瓷修复体与V ITA成品比色板色度差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剑 杨宏军 王忠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掌握 V I T A 成品比色板及金瓷修复体的色度规律及二者间色度差异特点,更合理、客观地使用 V I T A 成品比色板。方法:选用 C I E1976 L a b系统。用美能达 C R- 100 色度计,对我院口腔修复... 目的:掌握 V I T A 成品比色板及金瓷修复体的色度规律及二者间色度差异特点,更合理、客观地使用 V I T A 成品比色板。方法:选用 C I E1976 L a b系统。用美能达 C R- 100 色度计,对我院口腔修复专业由同一位技师制作的部分前牙金瓷修复体及所选 V I T A 成品比色板上的比色片颜色进行测试,并对二者色度学规律、色度差异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瓷修复体的明度值均高于所选比色片的明度值。二者色相一致,彩度值不同。金瓷修复体较 V I T A 成品比色板上 A 组色片a b值高,颜色偏黄红;较 B、 C组色片b值高,颜色偏黄;与 D组色片彩度值相近,匹配性较好。金瓷修复体与 V I T A 成品比色板上深颜色色片匹配性优于浅色片。结论:金瓷修复体与所选 V I T A 成品比色板比色片颜色存在肉眼所见颜色差异。使用 V I T A成品比色板指导临床选色、配色时,应选择较同名牙或相邻牙明亮度低、色彩偏淡的比色片作为指导制作金瓷修复体的色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学 配色 牙瓷料 修复体
下载PDF
活髓牙烤瓷修复后牙髓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孙剑 杨宏军 +1 位作者 李景 朱群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修复对活髓牙牙髓组织的影响,分析引起牙髓病变的原因和此类牙髓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27例1146颗活髓基牙烤瓷修复后进行综合性复查。结果:1146 颗活髓基牙中有141颗(12.3%)发生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修复对活髓牙牙髓组织的影响,分析引起牙髓病变的原因和此类牙髓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27例1146颗活髓基牙烤瓷修复后进行综合性复查。结果:1146 颗活髓基牙中有141颗(12.3%)发生不同程度的牙髓病。20岁以前的患者活髓牙制作PFM时发生牙髓病变的机率较其它年龄组高。下前牙,双尖牙易发生牙髓病变,牙位与牙髓炎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选做固定桥的基牙及因为牙列不齐或轻度错 畸型要求美容修复的牙引起牙髓病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单冠牙。牙髓炎的发生与冠边缘的密合性有关,冠边缘与基牙肩台越密台,牙髓炎发生越少。修复前基牙是否曾作龋洞充填与牙髓病变无关。牙髓炎主要集中在修复后1年内表现出症状,以慢性牙髓炎最常见,其次为急性牙髓炎,慢性尖周炎。结论:烤瓷修复后牙髓病变的发生与修复类型,冠边缘密合性,年龄,牙位有关。慢性牙髓炎是牙髓病变最常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烤瓷修复术 牙髓炎 烤瓷冠
下载PDF
可注射型壳聚糖温敏凝胶物理性能和组织相容性的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广升 王勤涛 +1 位作者 惠光艳 贾文敏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14-617,621,共5页
目的:观察壳聚糖温敏凝胶的微观形态、释放釉基质蛋白(EMPs)速率和大鼠体内组织相容性,以作为牙周组织再生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制备壳聚糖温敏凝胶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用考马斯亮蓝试剂盒检测含EMPs浓度分别... 目的:观察壳聚糖温敏凝胶的微观形态、释放釉基质蛋白(EMPs)速率和大鼠体内组织相容性,以作为牙周组织再生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制备壳聚糖温敏凝胶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用考马斯亮蓝试剂盒检测含EMPs浓度分别为150、100、50、25μg/mL的壳聚糖温敏凝胶释放速率;取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将壳聚糖温敏凝胶注射入大鼠皮下,注射后第10、20、30天分别处死一组大鼠,HE染色法观察组织相容性。结果:壳聚糖温敏凝胶具有规则的多孔结构,含EMPs浓度150μg/mL组释放速率最快,25μg/mL组释放速率最慢,4组不同浓度的EMPs均可以在壳聚糖温敏凝胶中持续释放4周以上。HE染色观察显示壳聚糖温敏凝胶在大鼠体内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吸收性。结论:壳聚糖温敏凝胶可以缓释EMPs并且在大鼠体内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温敏凝胶 釉基质蛋白 组织相容性
下载PDF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再矿化脱矿牙本质的效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成芳 窦祈 +4 位作者 刘瑞瑞 沈丽娟 柴治国 方明 陈吉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体外再矿化脱矿牙本质的效能和机制。方法 1制备牙本质片20片,37%磷酸脱矿30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经人工体液(simulated body ...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体外再矿化脱矿牙本质的效能和机制。方法 1制备牙本质片20片,37%磷酸脱矿30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经人工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和CPP-ACP处理15 d之后进行显微硬度测定、表面形貌观察及X线衍射分析。2构建胶原纤维镍钛网,采用透射电镜观察CPP-ACP和SBF处理的重组胶原,并进行选区衍射分析。结果处理15 d后CPP-ACP组和SBF组牙本质表面显微硬度分别为(47.92±4.25)和(42.72±4.65)维氏硬度值,CPP-ACP组显著高于SBF组(P〈0.05),且扫描电镜见CPP-ACP组牙本质表面较SBF组明显致密,有大量以羟基磷灰石为主的沉积物生成。透射电镜见CPP-ACP组重组胶原纤维上及周围分布有密集呈梭形的长50-60 nm的无定形磷酸钙。SBF组仅见少量类圆形无定形磷酸钙。结论 CPP-ACP可促进离体脱矿牙本质再矿化,表面形成以羟基磷灰石为主的矿物质沉积,可用于根面龋和牙本质过敏的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磷酸肽-磷酸钙 牙本质 再矿化 牙本质过敏 根面龋
下载PDF
骨质量对种植牵张初期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仇敏 王继玲 +2 位作者 惠光艳 贾文敏 丁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8期9100-9103,共4页
背景:种植体型牙槽嵴牵张器的初期稳定性取决于骨-牵张器界面适当的应力分布,了解植入初期的生物力学改变有助于提高种植体型牙槽嵴牵张器的临床成功率。目的:通过有限元法了解骨质结构对牵张初期应力分布和牵张器、骨段变形情况的影... 背景:种植体型牙槽嵴牵张器的初期稳定性取决于骨-牵张器界面适当的应力分布,了解植入初期的生物力学改变有助于提高种植体型牙槽嵴牵张器的临床成功率。目的:通过有限元法了解骨质结构对牵张初期应力分布和牵张器、骨段变形情况的影响。方法:利用CAD软件绘制由输送段和基段组成的牵张器模型(长11mm,直径3.7~4.1mm),同一软件绘制4个下颌骨节段模型模拟4类不同骨质的下颌骨。装配后导入ANSYS软件形成由10079~11456单元和17299~20101节点构成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系列有限元模型分析松质骨、密质骨的应力改变和输送骨段、牵张器的变形情况。结果与结论:最大应力均出现在输送骨段,随骨质量下降而增大;骨最大变形出现在输送段边缘,随着骨质量下降而增大;牵张器的下沉也随着骨质量的下降而增大。结果表明随着骨质量的下降,最大应力与变形均明显增大。骨弹性模量的下降将增大牵张成骨失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牙种植体 牵张成骨 骨质量 应力分布
下载PDF
大鼠磨牙正常牙周膜感觉神经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剑 杨宏军 林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18,共3页
选用雄性SD大鼠5只,将左右上颌第一磨牙冠状方向作冰冻切片,厚度40μm,采用免疫化学技术,观察牙周膜中含CGRP的神经纤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牙周膜神经纤维分布不均匀,以根尖1/3神经分布最多,其次是牙龈邻近的颈1... 选用雄性SD大鼠5只,将左右上颌第一磨牙冠状方向作冰冻切片,厚度40μm,采用免疫化学技术,观察牙周膜中含CGRP的神经纤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牙周膜神经纤维分布不均匀,以根尖1/3神经分布最多,其次是牙龈邻近的颈1/3区域。牙周膜中含CGRP的神经纤维形态各异:多数为单根或多根纤维沿血管走行,少数单根纤维走行无规律,常以游离端形式终止。纤维丰富区多呈“分枝状”、“簇”、“网”分布。大部分神经纤维靠近牙槽骨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牙周膜 感觉神经
下载PDF
CH-GP凝胶负载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牙周再生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广升 惠光艳 +1 位作者 关继东 刘丽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H-GP)凝胶负载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只健康雄性杂种犬,制备第二、第三前磨牙共24颗Ⅱ度根分叉区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CH-GP组(B组)、PRP组(C组)、C... 目的观察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H-GP)凝胶负载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只健康雄性杂种犬,制备第二、第三前磨牙共24颗Ⅱ度根分叉区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CH-GP组(B组)、PRP组(C组)、CH-GP+PRP组(D组)。术中先严密缝合各组牙周缺损处组织瓣,再按照分组将B、C、D组凝胶注射入相应牙周缺损模型处,A组不作处理。术后8周取材,组织学观察新生牙槽骨(NB)、新生牙骨质(NC)及新生牙周膜组织(NPL)的长度。结果 C组和D组NB、NC及NPL长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6.54~11.37,q=3.65~9.84,P<0.05);并且D组NB、NC及NPL长度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q=3.12~8.26,P<0.05);A组和B组NB、NC和NPL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H-GP凝胶负载PRP可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是一种有潜力的牙周组织再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富血小板血浆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牙周非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广升 惠光艳 +2 位作者 贾文敏 王继铃 高玲丽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牙周炎被称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伴发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高2~3倍,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1,2].笔者选择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半年后对牙周状况、血清白介素-18... 牙周炎被称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伴发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高2~3倍,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1,2].笔者选择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半年后对牙周状况、血清白介素-18(IL-18)及有关代谢指标进行观察,旨在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中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非手术治疗 2型糖尿病 IL-18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白介素-23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惠光艳 吴广升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第8期686-688,共3页
目的观察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白介素-23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牙周非手术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牙周指数、IL-23、空... 目的观察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白介素-23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牙周非手术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牙周指数、IL-23、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6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牙龈指数(GI)、FPG、HbAlc及IL-23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和血清IL-23、FPG、HbAlc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非手术治疗 2型糖尿病 IL-23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超声洁治联合派丽奥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广升 惠光艳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4期399-400,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洁治及联合应用超声洁治和派丽奥对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患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随机将这些病人分为超声洁治组和超声洁治+派丽奥组。在基线、治疗后4周、12周检查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相关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 目的观察超声洁治及联合应用超声洁治和派丽奥对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患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随机将这些病人分为超声洁治组和超声洁治+派丽奥组。在基线、治疗后4周、12周检查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相关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和12周,在龈沟出血指数(SBI)方面,超声洁治组由基线由(2.23±0.39)下降到(1.53±0.32)和(1.67±0.54),P<0.05,超声洁治+派丽奥组由(2.35±0.46)下降到(1.13±0.21)和(1.30±0.34),P<0.05;在牙周探诊深度(PD)方面,超声洁治组由基线(4.15±1.17)mm下降到(2.87±0.90)mm和(3.14±0.94)mm,P<0.05,超声洁治+派丽奥组由(4.23±1.22)mm下降到(2.51±0.83)mm和(2.68±0.34)mm,P<0.05,并且超声洁治+派丽奥治疗组SBI和PD值在4周和8周时均明显优于超声洁治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超声洁治和派丽奥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派丽奥 超声洁治
下载PDF
炎症及健康种植体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广升 惠光艳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第8期796-798,共3页
目的比较炎症及健康种植体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19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及20位种植体健康者(对照组),通过无菌滤纸条采集种植体周围炎组及对照组的龈沟液,酶... 目的比较炎症及健康种植体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19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及20位种植体健康者(对照组),通过无菌滤纸条采集种植体周围炎组及对照组的龈沟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龈沟液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IL-17的水平(24.65±6.78、32.89±8.54和56.25±15.16 ng/m 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炎性因子的水平(15.04±4.31、17.97±7.90和36.54±14.67 ng/m L),P<0.05。结论IL-1β、TNF-α和IL-17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龈沟液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