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人群骨密度与血钙、血磷、骨转换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谌红珊 胡藩 +2 位作者 刘冬梅 冯建 赵长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济南市366例社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与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桡骨远端BMD,根据BMD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骨质疏松(OP)组,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 目的探讨济南市366例社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与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桡骨远端BMD,根据BMD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骨质疏松(OP)组,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血钙和血磷,对BMD值与各项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正常组和OP组血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中老年人BMD缓慢下降,OP发生率逐渐升高;60岁以后男、女BMD值下降明显,60~69岁、70~80岁年龄组女性OP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OP组和正常组的ALP、血磷水平差异显著(P<0.05)。BMD T值与ALP、血磷呈负相关,调整身高、体重、年龄之后,这些指标与BMD值的偏相关系数仍然有显著意义,其中OP组BMD和ALP以及正常组BMD和血磷的负相关程度较好(P<0.05,P<0.01)。结论 ALP是BMD减少的重要预测因子,其增加与OP患病风险有关,检测骨代谢相关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血钙 血磷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骨胶原肽对老年人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厚福 赵钊 +3 位作者 胡藩 刘冬梅 谌红珊 赵长峰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在服用骨胶原肽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初步探讨骨胶原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社区老年人185例,按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分成骨质疏松症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症... 目的观察老年人在服用骨胶原肽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初步探讨骨胶原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社区老年人185例,按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分成骨质疏松症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非OP组),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平行对照试验研究,并根据性别分层。研究对象每日食用海洋鱼骨胶肽粉(每日一次,每次6 g),干预期一年。于干预前后采集老年人桡骨远端骨质信息,测定其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血清磷(P)的水平。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男性OP组平均ALP下降了12.67 U/L(P<0.05),平均血清钙升高了0.03mmol/L(P>0.05);非OP组平均ALP下降了9.14 U/L(P<0.05),平均血清钙升高了0.03mmol/L(P<0.05)。女性OP组干预后平均ALP下降了4.96U/L(P<0.05);非OP组干预后平均血清钙上升了0.03mmol/L,平均ALP下降了9.45 U/L,平均PTH下降了6.74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性还是女性,OP组和非OP组干预后骨密度T值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胶原肽可有效改善老年人骨质状况,使骨代谢趋于正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胶原肽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