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溯源性信息数据分析对差异性医疗设备维修后管理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田亮 强蛟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8期112-115,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数据的溯源性分析,建立医疗设备故障维修后管理体系,探讨其在差异性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超声诊断仪、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内窥镜、心电图机、X射线机和生化分析仪8类医疗设备为研...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数据的溯源性分析,建立医疗设备故障维修后管理体系,探讨其在差异性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超声诊断仪、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内窥镜、心电图机、X射线机和生化分析仪8类医疗设备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在用的276台设备纳入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临床在用的291台医疗设备纳入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专家论证方法进行维修后管理,实验组采用溯源性信息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维修后管理,差异性分析对比两组设备维修后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溯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操作失误是不同医疗设备的主要故障源,平均占比为29.63%,且不同临床科室的人为故障比例较高,平均占比为70.43%,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维修成功率仅为52.41%。两组8类医疗设备故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8,t=2.071,t=2.126,t=2.332,t=2.499,t=2.511,t=2.143,t=2.109;P<0.05)。结论:溯源性信息数据分析结果对差异性医疗设备维修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维修后管理体系可有效控制医疗设备故障率,提高临床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 故障维修 故障率 因子分析法 数据库
下载PDF
NeuViz Prime型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对行头颅能谱CTA检查患者颅脑结构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双 申洪宪 +1 位作者 刘中才 刘建勇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评价NeuVizPrime型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对行头颅能谱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颅脑结构的图像质量。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能谱CT检查,将获得的CTA图像分为质量控制组(QC组)、70 keV组... 目的:评价NeuVizPrime型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对行头颅能谱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颅脑结构的图像质量。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能谱CT检查,将获得的CTA图像分为质量控制组(QC组)、70 keV组和最佳对比噪声(CNR)单能量组(最佳单能量组),分别测定3组图像的CNR、噪声及脑动脉CT值,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观察并记录3组主观质量评分、CT值、CNR及噪声等参数。采用方差分析对各组图像进行分析,并对组间参数进行LSD-t检验,分析组间参数差异。结果:3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12,P<0.05),组间比较3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2,x~2=5.19,x~2=6.31;P<0.05),其中最佳单能量组主观质量评分最高。3组图像参数CT值、CNR和噪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1,F=7.32,F=11.28;P<0.05);最佳单能量组与70 keV组和QC组的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t=5.38;P<0.05);最佳单能量组CT值显著高于70 keV组及Q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t=5.26;P<0.05);最佳单能量组噪声与70 keV组和Q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t=5.26;P<0.05)。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在头颅CTA图像处理上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及CT值,有助于诊断准确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单能量技术 颅脑结构 能谱CT
下载PDF
均匀度检测应用于磁共振质量控制参数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双 申洪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均匀度检测运用于磁共振质量控制参数中的效果。方法:于MRI设备上,分别选择两种方法对均匀度进行计算,整理得到的相关数据,并选择统计学知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最值法的平均耗时为29.28s,调值法的平均耗时为102.73s。检测的... 目的:分析均匀度检测运用于磁共振质量控制参数中的效果。方法:于MRI设备上,分别选择两种方法对均匀度进行计算,整理得到的相关数据,并选择统计学知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最值法的平均耗时为29.28s,调值法的平均耗时为102.73s。检测的全部数据点均处于一致性界限的可信区间内,表示在对均匀度进行检测时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比较良好。结论:在进行均匀度检测时,最值法和调值法能相互代替;前者的过程相对简单,耗时较短,但是系统噪声容易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后者则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工作人员在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法,以保证磁共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度检测 磁共振 质量控制 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