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主要成分对棉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东 刘慧媛 王永明 《生物灾害科学》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为了探讨棉花主要成分——棉酚、槲皮素、单宁和Bt毒素(Bt棉)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种群发展的影响,采用人工饲料法将各成分饲喂棉铃虫,观察其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浓度下,棉酚和槲皮素对棉铃虫的龄期、虫重、蛹重和繁殖力等生... 为了探讨棉花主要成分——棉酚、槲皮素、单宁和Bt毒素(Bt棉)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种群发展的影响,采用人工饲料法将各成分饲喂棉铃虫,观察其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浓度下,棉酚和槲皮素对棉铃虫的龄期、虫重、蛹重和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单宁和Bt毒素能够显著增加各虫态死亡率、延长发育历期、降低单雌产卵量,从而抑制棉铃虫种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棉酚 槲皮素 单宁 BT毒素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对棉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东 王永明 张晓 《生物灾害科学》 201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研究采用人工饲料带毒法将苏云金杆菌作用于棉铃虫幼虫,观察其蛹期生物学指标及产卵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该药剂的试虫化蛹率降低、产卵量减少,最终导致种群数量降低。
关键词 棉铃虫 苏云金杆菌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济南市蜱分布及带病毒状况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辛正 王东 +6 位作者 杨国樑 王永明 彭文广 李羡亭 齐梅 王蕾 李殿香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调查济南市丘陵地区蜱的种类、宿主、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采用宿主体表捡拾法采集寄生蜱、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并进行分类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结果在宿主动物和环境中分别捕获蜱614和108只,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其中,羊体表... 目的调查济南市丘陵地区蜱的种类、宿主、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采用宿主体表捡拾法采集寄生蜱、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并进行分类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结果在宿主动物和环境中分别捕获蜱614和108只,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其中,羊体表捕获蜱596只,占调查宿主动物的97.1%。所有宿主动物中,羊携带蜱比例最高(53.3%),带蜱指数最高(6.7只/只或头)。在3组蜱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1组蜱样本中检测到立克次体阳性,4份样本均来自羊群。结论济南市的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放养羊群是当地蜱主要宿主动物;部分蜱可能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和立克次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 新型布尼亚病毒 立克次体
原文传递
生物防治技术在卫生害虫防制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晓 王东 辛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8-384,共7页
卫生害虫通过骚扰、叮咬、传播疾病等方式威胁和影响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虽然当前卫生害虫防制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控制手段,但随着其残留、抗药性、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发和再发虫媒病的不断发生,生物防治的... 卫生害虫通过骚扰、叮咬、传播疾病等方式威胁和影响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虽然当前卫生害虫防制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控制手段,但随着其残留、抗药性、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发和再发虫媒病的不断发生,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得到空前重视。近些年来致病微生物、植物、天敌、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毒素、基因工程技术等在卫生害虫防制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均取得了一定成果,研制并生产出部分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生物产品。对前期研究和应用的总结,能够为生物防治技术在降低卫生害虫密度、预防控制媒介传播疾病上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卫生害虫 媒传疾病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家鼠防制中的环境治理措施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晓 王东 +1 位作者 王永明 辛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13-415,共3页
鼠害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物理和化学方法灭鼠可快速降低鼠密度和种群数量,但将鼠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环境治理措施即环境处理和改造、建设防鼠设施等,以消除或减少害鼠食源、隐蔽和栖息场所,是一种安全、长效... 鼠害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物理和化学方法灭鼠可快速降低鼠密度和种群数量,但将鼠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环境治理措施即环境处理和改造、建设防鼠设施等,以消除或减少害鼠食源、隐蔽和栖息场所,是一种安全、长效、环保和经济的灭鼠方法。目前,环境治理措施已在灭鼠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防制 环境治理 环境改造 防鼠设施
原文传递
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成若虫继发传递毒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东 张晓 +2 位作者 刘慧媛 王永明 辛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成虫和若虫的继发传递毒性。方法首次毒杀实验采用移液枪头内腔放置给药的方式;继发毒杀实验均使用上次毒杀实验虫尸饲喂的方式进行。结果 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成虫前4次继发毒杀的死... 目的研究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成虫和若虫的继发传递毒性。方法首次毒杀实验采用移液枪头内腔放置给药的方式;继发毒杀实验均使用上次毒杀实验虫尸饲喂的方式进行。结果 0.05%氟虫腈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成虫前4次继发毒杀的死亡率均可达100%,第5次继发毒杀的死亡率最高达78.3%;而对若虫仅进行2次毒杀的死亡率可达100%,第3次和第4次继发毒杀的死亡率分别为48.3%和15.0%,对成虫的继发毒杀效果明显优于若虫。结论 0.05%氟虫腈对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多次继发传递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德国小蠊 继发传递毒性
原文传递
德国小蠊对美洲大蠊取食过的饵料摄食行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 王永明 +1 位作者 王东 辛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取食过的饲料对德国小蠊摄食行为的影响,从食源方面探讨德国小蠊逐步取代美洲大蠊的原因。方法采用单一摄食法、形状选择摄食法和Y型嗅觉仪实验方法,观察德国小蠊的摄食情况。结果单一摄食实验第2~12天,德国小蠊对美...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取食过的饲料对德国小蠊摄食行为的影响,从食源方面探讨德国小蠊逐步取代美洲大蠊的原因。方法采用单一摄食法、形状选择摄食法和Y型嗅觉仪实验方法,观察德国小蠊的摄食情况。结果单一摄食实验第2~12天,德国小蠊对美洲大蠊取食过的饲料(饵料B)摄食量是新鲜饲料(饵料A)的33.4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4~26天,德国小蠊对两种饵料的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8~36天,德国小蠊对饵料A的摄食量是饵料B的3.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型嗅觉仪实验结果显示德国小蠊对饵料B的摄食量呈正趋向性。饵料形状对德国小蠊的摄食量无影响(P〉0.05)。结论德国小蠊对美洲大蠊摄食食源的高度适应性,增加了德国小蠊的生存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美洲大蠊 摄食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