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欣妥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陈涛 鲁玲玲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9期53-55,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诺欣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9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治疗+依那普利,...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诺欣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9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治疗+依那普利,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水平、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水平中LVESD、LVEDD、LVEF及IVST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炎症因子水平中NT-pro BNP、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欣妥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欣妥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功能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SOD、MDA、TNF-α的影响
2
作者 孙永强 王小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血清指标、足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5.53±5.20)min、(12.38±1.16)d、(11.65±1.23)周,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5.95±2.18)mL、(49.78±5.95)mL,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SOD水平为(53.46±5.21)kU/L,高于对照组,MDA、TNF-α水平分别为(4.31±0.85)μmol/L、(23.61±3.39)ng/L,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中疼痛、功能、力线评分分别为(30.12±2.53)分、(31.49±3.52)分、(7.29±0.91)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减轻患者应激、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钢板固定 术后恢复 血清指标 足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邢攸军 胡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4期72-74,共3页
目的比较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各项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 目的比较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各项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达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床时间早、术后骨折愈合快,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出现内固定断裂1例、髋关节外翻1例、对照组出现内固定断裂2例、髋关节外翻2例,股骨头坏死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DHS更具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 DHS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晓贞 韩乃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和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连用3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和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连用3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西医结合 疼痛 VAS评分
下载PDF
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世恒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9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某院进行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编号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石膏外... 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某院进行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编号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石膏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活动范围,评价患者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满意度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活动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状况进行分析,实验组满意度为96.00%,优于对照组的70.0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使用石膏外固定治疗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外固定 桡骨远端 不稳定 骨折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强化肌力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粘连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世恒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强化肌力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创伤后膝关节粘连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松动术、中药外敷等常规治疗手... 目的分析强化肌力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创伤后膝关节粘连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松动术、中药外敷等常规治疗手段,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肌力训练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改善,研究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肌力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粘连可以提高患者膝关节的灵活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强化肌力训练治疗方法可操作性、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粘连 强化肌力训练 主动活动度 疼痛程度 康复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邢攸军 谭磊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编码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编码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20.25±6.34)ml,少于对照组[(65.59±10.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为(59.68±3.32)min,切口长度为(1.21±0.28)cm,住院天数为(4.26±2.01)d,分别短于对照组[(75.54±8.15)min,(5.69±1.35)cm,(8.56±2.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的直腿抬高角度、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直腿抬高角度均高于术前,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能够逐渐恢复患者的正常行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MRI及CT诊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以成 鲁德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0期128-129,共2页
目的:对患有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人进行MRI和CT诊断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分析。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57位患有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人进行观察,对这57位病人都进行MRI和螺旋CT检查,通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出的膝关... 目的:对患有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人进行MRI和CT诊断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分析。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57位患有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人进行观察,对这57位病人都进行MRI和螺旋CT检查,通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出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病人的概率,对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研究和分析。结果:采用MRI进行诊断比用CT诊断检查出来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概率更高一些,两者之间可进行对比(P<0.05)。结论:在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使用MRI诊断的方法的临床价值要高于CT诊断,是值得大力推行、实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MRI诊断 CT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司海朋 王崇怡 +6 位作者 宫桂青 张文灿 郭英俊 王凯斌 冯运泽 徐万龙 李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7,共10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外科领域,并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然而,由于脊柱手术难度较大,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ERAS在国内脊柱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外科领域,并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然而,由于脊柱手术难度较大,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ERAS在国内脊柱外科的应用经验相对较少。论文围绕ERAS在脊柱外科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ERAS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脊柱外科 围手术期 进展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