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脊髓炎血清AQP4-Ab、IL-6、GFAP、ApoE表达水平及与星形胶质细胞损害的相关性
1
作者 董帅 王广生 +2 位作者 张超 杨立军 高向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3期2062-2065,共4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血清AQP4-Ab、IL-6、GFAP、ApoE表达水平及与星形胶质细胞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因视神经脊髓炎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因紧张性头痛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血清AQP4-Ab、IL-6、GFAP、ApoE表达水平及与星形胶质细胞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因视神经脊髓炎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因紧张性头痛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AQP4-Ab、IL-6、GFAP、ApoE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AQP4-Ab、IL-6、GFAP、ApoE表达水平及与星形胶质细胞损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中AQP4-Ab、IL-6、GFAP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poE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中AQP4-Ab、IL-6、GFAP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poE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中AQP4-Ab、IL-6、GFAP指标水平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ApoE指标水平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在发病期间均存在星形胶质细胞损害,血清及脑脊液中AQP4-Ab、IL-6、GFAP指标水平的升高及ApoE指标水平的降低均可能促使患者疾病的发生及进展,临床针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对患者疾病发生进展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星形胶质细胞损害 水通道蛋白4抗体 载脂蛋白E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50mg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轻型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逢春 祁艳艳 +7 位作者 张敬 高兵 王雪红 赵凤丽 王素丽 方之勇 乔淑冬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7期657-663,共7页
目的研究50 mg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非劣效性设计的临床研究,在国内21个中心入组发病21~90 d的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 目的研究50 mg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非劣效性设计的临床研究,在国内21个中心入组发病21~90 d的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每晚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和对照组(每晚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服药及随访共52周。比较两组的卒中复发率(包括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和TIA)、主要负性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共入组567例患者,试验组287例,对照组28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卒中复发率(4.53%vs 4.29%,P=0.8454),MACE发生率(1.05%vs 1.07%,P=1.0000)及全因死亡率(0 vs 0.36%,P=0.49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劣效检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卒中和(或)TIA复发率差值为-0.0011,95%CI为-0.0300~0.0278。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vs 3.21%,P=0.4045),其中1例胃溃疡出血发生在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 0.71%,P=0.2434),严重不良事件包括骨折1例,卒中复发后死亡1例,均发生在对照组。结论每日口服50 mg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有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程度有相对较轻的倾向,预防卒中复发的效果不劣于每日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轻型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FAT10与P5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鵾 潘荣辉 +2 位作者 李新 高向东 柏鉴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828-830,共3页
探究双泛素(FAT10)与P5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检测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FAT10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AT10和P53在上述三种不同结直肠组织中表达的意义。FAT 10... 探究双泛素(FAT10)与P5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检测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FAT10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AT10和P53在上述三种不同结直肠组织中表达的意义。FAT 10蛋白、P53蛋白正常结直肠黏膜阴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T 10蛋白、P53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染色评分低于癌旁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T 10蛋白、P53蛋白在分化程度、TNF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监测FAT10与P53可有效预判肿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医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分子生物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双泛素 P53蛋白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多发性硬化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帅 张超 +2 位作者 王广生 杨立军 高向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多发性硬化病(MS)中的潜在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急性发病期MS患者42例作为MS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24~63岁;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多发性硬化病(MS)中的潜在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急性发病期MS患者42例作为MS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24~63岁;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22~61岁。两组受试者均采集外周血和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照组和MS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1α和IL-1Ra水平变化,分析IL-1α和IL-1Ra在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急性发病期MS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IL-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IL-1R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发病期MS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1α水平均逐渐降低(均P<0.05),而IL-1Ra水平逐渐上升(均P<0.05)。结论IL-1α和IL-1Ra水平的异常与MS的发病及病情的转归有关,提示上述细胞因子可能在MS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为MS病情评估以及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病 白细胞介素-1Α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研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郭琳琳 李冰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S0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分布变化,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一般资料、血清学组织和...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分布变化,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一般资料、血清学组织和粪便组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化验检查等的不同。采用16S测序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粪便标本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物种结构、物种差异等的不同。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基线资料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验结果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血脂、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S测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与对照患者相比,急性脑缺血组患者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egamonas表达升高,类杆菌属(Bacteroides)表达降低。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分析结果提示急性脑缺血组的特征菌群为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和Prevotella,对照患者的特征菌群为梭菌目(Clostridiales)和Bacteroides。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有益菌减少,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肠道菌群干预可能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结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6
作者 李向华 刘华卿 郭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96-99,共4页
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将同为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融入治疗,观察其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19.02-2023.02就诊本院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共计60例。随机行组别分设。参比组(传统治疗,n=30),分析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大剂量强的... 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将同为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融入治疗,观察其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19.02-2023.02就诊本院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共计60例。随机行组别分设。参比组(传统治疗,n=30),分析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大剂量强的松治疗,n=30)。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分析组临床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联合应用同为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于临床疗效提升有显著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甲基强地龙 重症肌无力 效果 蛋白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杨立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71-73,共3页
探究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5.33±9.81)岁;出现残... 探究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5.33±9.81)岁;出现残余症状的病程(3.62±1.73)天。将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前庭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结果 前庭康复治疗后残余症状康复训练患者3天、7天、28天、3个月后的视觉幻觉及平衡障碍评分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DHI评分比较,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前庭康复治疗后残余症状改善的患者中,前庭功能甩头试验、眼震电图、双温试验显示,两组患者明显好转,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良性阵发性眩晕 复位 残余症状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氟派赛吨美利曲辛+右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向华 刘华卿 郭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79-82,共4页
研究睡眠障碍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并探究应用氟派赛吨美利曲辛+右佐匹克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1:1随机数列方式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70例均分两组, 其中35例患者通过单独药物进行治疗,即参照... 研究睡眠障碍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并探究应用氟派赛吨美利曲辛+右佐匹克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1:1随机数列方式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70例均分两组, 其中35例患者通过单独药物进行治疗,即参照组,剩余35例患者则选取联合手段,即使研究组,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所得数据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不同,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不良情绪评分和睡眠质量各项分值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即: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入睡时间等分值更低,参照组各项分值治疗后稍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疲劳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参照组各项分值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验证P<0.05。结论 睡眠障碍行氟派赛吨美利曲辛+右佐匹克隆治疗其效果更为突出,改善睡眠质量的同时让患者的不良心理明显缓解,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派赛吨美利曲辛 右佐匹克隆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探究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刘太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45-46,共2页
探析存在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分别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与机械取栓治疗后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160例因急性脑梗死疾病入院患者,分组以治疗方式不同为标准,得到以下同等人数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80例全部予以机械取... 探析存在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分别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与机械取栓治疗后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160例因急性脑梗死疾病入院患者,分组以治疗方式不同为标准,得到以下同等人数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80例全部予以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后者80例全部予以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分别包括:生活质量改善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以及梗死血管再通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角色受限、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感情因素、社交能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与活动能力评分显著偏高,治疗后3d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显著偏低,再通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存在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分别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与机械取栓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式联合使用更适合被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个人生活质量及梗死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点 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