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阴瑞红 王俊丽 +1 位作者 张艳玲 李晓波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8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5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5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发作指标、血清标记物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和单次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单次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标记物指标(CK及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血清标记物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指标、血液流变学水平、血脂水平,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胶囊 冠心病 心绞痛 血清标记物 血液流变学 血脂
下载PDF
胃乐新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俊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5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胃乐新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 89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胃乐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 目的分析胃乐新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 89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胃乐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腹部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略低于观察组1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胃乐新与兰索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溃疡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胃溃疡 胃乐新 兰索拉唑
下载PDF
替普瑞酮联合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阴瑞红 张艳玲 王建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3期36-38,共3页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联合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6月我院门诊确诊的HP阴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予胃复春4片/次,3次/d,替普瑞酮50 mg/次,3次/d口服。对...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联合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6月我院门诊确诊的HP阴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予胃复春4片/次,3次/d,替普瑞酮50 mg/次,3次/d口服。对照组予替普瑞酮50 mg/次,3次/d口服,疗程均12周。比较临床疗效及病理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病理学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1.82%、72.73%,对照组为62.50%、4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普瑞酮联合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春 替普瑞酮 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研究近况
4
作者 阴瑞红 林森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6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铜异常沉积而致多脏器损伤。WD致病基因主要在肝脏表达。提供患者正常的肝细胞(或组织)可以纠正其遗传缺陷,改善铜代谢。已知多种药物对WD患者的治疗有效,但存在长期用药的不良反...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铜异常沉积而致多脏器损伤。WD致病基因主要在肝脏表达。提供患者正常的肝细胞(或组织)可以纠正其遗传缺陷,改善铜代谢。已知多种药物对WD患者的治疗有效,但存在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肝(干)细胞治疗WD目前研究较多,有可能成为最有前途的WD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肝细胞 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