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述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黎晓鹃 李晓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研究在血液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在血液科实习的本科医学生66名;按照抽签的形式将66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33名,对照组医学生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 目的研究在血液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在血液科实习的本科医学生66名;按照抽签的形式将66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33名,对照组医学生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医学生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的优秀率,及学生好评率。结果观察组33名医学生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学生的好评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法优势明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血液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1
2
作者 黎晓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例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统计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目的探讨分析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例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统计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94例,感染率和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分别为23.0%与47.0%,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肺部以及口腔,多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且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合并症、以及免疫抑制剂、激素或抗菌剂的使用存在相关性,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感染受众多因素影响,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上呼吸道 革兰氏阳性菌 预防
下载PDF
ITP患者外周血DC亚群和CD80、CD86表达变化及其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黎晓鹃 李晓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DC亚群和CD80、CD86表达变化及其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80例肝素抗凝IT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DC亚群的具体分布情...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DC亚群和CD80、CD86表达变化及其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80例肝素抗凝IT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DC亚群的具体分布情况,并通过ELISA检测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ITP患者的DC亚群DC2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治疗后ITP患者的DC亚群DC2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ITP患者的DC1、DC2上的CD8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DC2上的CD8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治疗前ITP患者的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地塞米松治疗后显著下降(P <0. 05);治疗前ITP患者的IL-4、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5),地塞米松治疗后均显著上升(P <0. 05)。结论:ITP患者的发病与外周血DC亚群数量及功能紊乱和IL-2、IL-4、IL-10、IFN-γ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其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亚群 地塞米松
下载PDF
PD-1、FOXP3和CSF-1R蛋白表达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黎晓鹃 何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研究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叉头转录因子3(FOXP3)和程序性死亡1(PD-1)蛋白表达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记录本院收治的54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和治疗方案。采集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 目的:研究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叉头转录因子3(FOXP3)和程序性死亡1(PD-1)蛋白表达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记录本院收治的54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和治疗方案。采集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微环境相关的预后因子CSF-1R、FOXP3及PD-1蛋白表达,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及其小编码的mRNA(EBER);探讨CSF-1R、FOXP3及PD-1 3种蛋白表达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影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4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CSF-1R^+22例(40. 74%),FOXP3高表达28例(51. 85%),PD-1^+9例(16. 67%)。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EBER和FOXP3蛋白表达是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因素(均P <0. 05);临床分期(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BER、CSF-1R和FOXP3蛋白表达是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因素(均P <0. 05)。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发现,EBER状态是霍奇金淋巴瘤患者PFS、OS的影响因素(P <0. 05); FOXP3蛋白表达是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 <0. 05); Ann Arbor分期、CSF-1R蛋白表达均是患者OS的影响因素(均P <0. 05)。结论:CSF-1R、FOXP3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密切联系,可为该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叉头转录因子3 程序性死亡1 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在血液病理论授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黎晓鹃 王睿 闫婷 《中国校医》 2022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在血液病理论授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7月于本院学习的临床医学生6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应用理论授课教学法,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教...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在血液病理论授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7月于本院学习的临床医学生6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应用理论授课教学法,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学生认知程度、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血液病认知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0.00%,(χ^(2)=5.455,P=0.020);授课前,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9,P>0.05);授课 1 个月后,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91.57±6.48)分,高于对照组的(82.45±4.33)分;实验组教学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6.67%,(χ^(2)=3.606,P=0.023)。结论 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能够改善临床医学生对血液病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利于提升其学习成绩,提高临床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临床路径 案例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