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探究
1
作者 刘彦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9期57-60,共4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常用的音乐教学法,倡导原本性、综合性、参与性等教学理念,提出音乐教学要向本源回归。这对于学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鉴赏音乐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对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奥尔夫音...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常用的音乐教学法,倡导原本性、综合性、参与性等教学理念,提出音乐教学要向本源回归。这对于学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鉴赏音乐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对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思维发展的价值,并结合音乐教学实际,提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旨在为音乐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学生 思维发展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盼盼 《中国校外教育》 2020年第9期20-20,22,共2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渐渐地成为了学校、老师及家长关注的重点。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则更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上。语文学科作为中国学生的母语学科,不单单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更是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渐渐地成为了学校、老师及家长关注的重点。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则更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上。语文学科作为中国学生的母语学科,不单单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更是要求学生增强对语文学科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对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和在目前的教学情况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做出了分析并提出培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浅谈地理教学 追求“闳约之美”
3
作者 马国欣 王晓燕 《新校园》 2021年第4期63-64,共2页
2011年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周其凤引用“闳约深美”四个字,鼓励新生培养良好学术境界,追求新知。“闳约”二字,“闳”指知识要广阔;“约”指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选择,也就是要简约。结合地理学科特色走“闳约之美”的地理教学之... 2011年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周其凤引用“闳约深美”四个字,鼓励新生培养良好学术境界,追求新知。“闳约”二字,“闳”指知识要广阔;“约”指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选择,也就是要简约。结合地理学科特色走“闳约之美”的地理教学之路,成为笔者8年来不断求索的专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境界 地理教学 开学典礼 地理学科 慎重选择 闳约深美 新生培养 周其凤
下载PDF
儒家君子文化与新时代“君子”之塑造
4
作者 宋继和 宋玮婕 《走进孔子(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5-51,共7页
儒家重视理想人格,就其价值目标与境界而言,有“圣人”和“君子”之分。相较于孔子尚不敢自许的“圣人”,“君子”则是人人可以达致的,因此就实践性和影响力来讲,儒家以“君子理想”为其核心观念。历史上,儒家对君子的要求往往呈现出一... 儒家重视理想人格,就其价值目标与境界而言,有“圣人”和“君子”之分。相较于孔子尚不敢自许的“圣人”,“君子”则是人人可以达致的,因此就实践性和影响力来讲,儒家以“君子理想”为其核心观念。历史上,儒家对君子的要求往往呈现出一种时而偏重于内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观念 内圣 君子文化 理想人格 儒家 实践性 圣人 影响力
原文传递
论孟子修身思想中的强制性向度
5
作者 宋继和 张鑫 宋玮婕 《汉籍与汉学》 2022年第2期60-71,共12页
在孟子的修身思想中,统治者与士人不但应当以道德自觉的方式主动进行修身,而且强制性外力也促使他们不得不参与到修身之中。思想规导、身份约束和境遇逼迫三条,作为强制性外力的主要来源,从激发修身意识到转化为修身行为,还需要得到修... 在孟子的修身思想中,统治者与士人不但应当以道德自觉的方式主动进行修身,而且强制性外力也促使他们不得不参与到修身之中。思想规导、身份约束和境遇逼迫三条,作为强制性外力的主要来源,从激发修身意识到转化为修身行为,还需要得到修身主体的内在修身认同。其中,性善决定了强制性外力作用的方向是向上向善的,反求诸己则为持续性修身提供了内在保证。外在强制力与内在修身认同的有机统一,所达致的修身境界,既有穷不失义的底线设定,也有达不离道的崇高希冀。孟子的强制性修身思想之于新时代的今天,在个体、社会和治国理政等层面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修身 强制性 内在认同 修身境界
原文传递
尽善尽美:《韶》乐在齐国的发展历程探析
6
作者 沈昱君 《山东艺术》 2023年第5期72-78,共7页
《韶》乐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瑰宝。自舜帝时代初创到姜太公立国之前,《韶》乐主要以莱夷俗乐的形式在齐地传播。自姜太公立国再到孔子于齐闻《韶》并留下“尽善尽美”的千古之评,《韶》乐紧随齐文化的发展动向,历经太公封齐、桓公称... 《韶》乐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瑰宝。自舜帝时代初创到姜太公立国之前,《韶》乐主要以莱夷俗乐的形式在齐地传播。自姜太公立国再到孔子于齐闻《韶》并留下“尽善尽美”的千古之评,《韶》乐紧随齐文化的发展动向,历经太公封齐、桓公称霸、晏婴相齐三个历史阶段,从东夷俗乐逐渐发展成为与时俱进、融汇雅俗并达到形式美与内容善高度统一的完美乐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乐 齐国 尽善尽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