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内蛋白质经淋巴引流的荧光示踪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孙保亮
贾莉
杨明峰
袁慧
张颜波
孙田歌
-
机构
山东省高校脑微循环重点实验室、泰山医学院附医院神经内科
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神经科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
出处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8-36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0724,30770759)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05L10)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231)
-
文摘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实质内大分子物质经淋巴引流的变化.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伊文思蓝标记白蛋白(EBA)组、SAH+EBA组.采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应用改良的脑实质微量注射技术将EBA注入大鼠左侧尾壳核,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代替EBA.于注射后0.5、1、2、3、5 d处死动物,观察并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EBA在脑内、颈总动脉壁、颈部淋巴结等部位的分布.结果 EBA组于注射后1 d荧光信号首先出现在左侧脑实质、侧脑室及其血管周围,并逐步到达对侧;双侧颈总动脉外膜有密集的荧光信号,颈部淋巴结可见荧光信号.2 d后脑内荧光信号明显减弱,嗅球内荧光信号逐渐增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内有点状荧光信号.各淋巴结内荧光均于3 d时最强.SAH后脑内EBA引流至嗅球、颈部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量减少且速度减慢.于0.5、1、2、3、5 d,EBA组颈深淋巴结EBA荧光密度分别为14.5±3.2、27.5±7.4、60.3±12.3、138.0±12.0和108.1±13.4,SAH+EBA组分别为8.9±2.0、11.9±2.5、17.4±3.7、26.7±4.5和59.0±8.1,后组各时间点密度均低于前组(F=13.17、24.04、66.81、302.77、59.36,P<0.01);2、3、5 d,EBA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EBA荧光密度分别为26.3±5.9、47.5±9.6和41.0±9.3,SAH+EBA组分别为11.0±1.5、12.5±2.8、23.6±3.2,后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前组(F=38.17、72.52、19.01,P<0.01).结论 SAH可导致脑内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系统引流的功能障碍.
-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分子物质
淋巴系统
大鼠
-
Keyword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Lymphatic system
Rats
-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