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脂质体阿霉素AC-T方案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安全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1 位作者 熊斌 谭文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 观察含脂质体阿霉素AC-T方案相较EC-T方案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含脂质体阿霉素组48例给予AC-T方案治疗,表柔比星组54例给予EC-T方案治疗,化疗后评估化疗不良... 目的 观察含脂质体阿霉素AC-T方案相较EC-T方案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含脂质体阿霉素组48例给予AC-T方案治疗,表柔比星组54例给予EC-T方案治疗,化疗后评估化疗不良反应及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 含脂质体阿霉素组在化疗后骨髓抑制、肝功损伤及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方面优于表柔比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脂质体阿霉素组在手足综合征方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较表柔比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脱发、周围神经炎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脂质体阿霉素AC-T方案治疗乳腺癌较传统EC-T方案在骨髓抑制、肝功损伤及心脏毒性方面不良反应轻,临床用药安全性高,而在手足综合征方面不良反应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阿霉素 乳腺癌 表柔比星
下载PDF
miR-383-5p调控MAL2表达影响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1 位作者 张开通 熊斌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383-5p(miR-383-5p)是否可靶向T细胞分化蛋白2(MAL2)调控三阴性乳腺癌(TNBC)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方法 RT-qPCR技术检测TNBC细胞系(MDA-MB-468、MDA-MB-453、BT-549)和人永生化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中miR-383-5p表... 目的 探讨微小RNA-383-5p(miR-383-5p)是否可靶向T细胞分化蛋白2(MAL2)调控三阴性乳腺癌(TNBC)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方法 RT-qPCR技术检测TNBC细胞系(MDA-MB-468、MDA-MB-453、BT-549)和人永生化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中miR-383-5p表达水平;MDA-MB-45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383-5p NC组、miR-383-5p mimics组,转染48 h后,划痕愈合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83-5p与MAL2的靶向关系;RT-qPCR技术检测细胞中miR-383-5p和MAL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A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MCF-10A细胞比较,MDA-MB-468、BT-549和MDA-MB-453细胞中miR-383-5p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 <0.05),其中MDA-MB-453细胞中miR-383-5p相对表达水平最低(P<0.05);对照组与miR-383-5p 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383-5p mimics组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MA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383-5p相对表达水平及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经生物信息学分析,MAL2被预测为miR-383-5p的潜在靶基因。结论 miR-383-5p可靶向下调MAL2表达进而抑制TNBC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83-5p T细胞分化蛋白2 三阴性乳腺癌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对HCCR-1影响
3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2 位作者 张开通 李磊 熊斌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对人宫颈癌基因(HCCR)-1影响。方法以开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时间为截点,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55例作为... 目的探讨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对人宫颈癌基因(HCCR)-1影响。方法以开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时间为截点,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55例作为对照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治疗),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55例作为观察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及治疗后2、3个月HCCR-1阳性检出率,入院时及治疗后2个月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以及观察组治疗期间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2和3个月,乳腺癌病灶和周围组织HCCR-1阳性检出率2组均低于入院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CD3+、CD4+和CD4+/CD8+2组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完全缓解率74.55%(41/55)高于对照组52.73%(29/55)(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1例,皮肤潮红2例,骨髓抑制1例,给予对症治疗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保乳术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可降低HCCR-1水平,促进免疫指标恢复,改善近期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保乳术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人宫颈癌基因-1 CD3+ CD4+ CD4+/CD8+
下载PDF
腔镜手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4
作者 赵广章 刘岩 +1 位作者 熊斌 刘海英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乳腺癌目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随着综合治疗的发展,大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生理、形体和心理的多重康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传统手术方式术后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 乳腺癌目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随着综合治疗的发展,大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生理、形体和心理的多重康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传统手术方式术后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形体恢复不佳以及对患者精神打击大等不足,已无法满足整体医疗诉求。随着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腔镜手术在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中应用日趋广泛,技术手段愈加成熟,其切口隐蔽、小切口、低创伤、美容效果佳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弥补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在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值得乳腺外科医师学习和进一步推广。本文就腔镜手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腔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乳房重建
原文传递
TAC与A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2 位作者 刘启龙 孙玉芳 熊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TAC)与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方案(AT)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TAC组(38例)为观察组,AT组(34例)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TAC)与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方案(AT)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TAC组(38例)为观察组,AT组(34例)为对照组,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毒副反应分析,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总体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毒副反应严重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与A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均有较好疗效,TAC方案优于AT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 多西他赛 吡柔比星 环磷酰胺
下载PDF
E2F家族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段佳君 张勇 张亚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9期653-657,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E2F家族蛋白的表达特征,并探讨E2F家族蛋白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查询公开的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量数据,样本共891例,将样本按照分子分型标准分为Luminal A型438例、Luminal B型...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E2F家族蛋白的表达特征,并探讨E2F家族蛋白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查询公开的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量数据,样本共891例,将样本按照分子分型标准分为Luminal A型438例、Luminal B型122例、HER-2型134例和TNBC型118例,另有癌旁组织样本79例。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E2F家族蛋白表达量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E2F家族蛋白与乳腺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E2F1、E2F2、E2F3、E2F5、E2F7和E2F8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22.318、10.710、16.755、11.179、15.967、22.069,P均<0.001)。除E2F2蛋白表达在Luminal A组和Luminal 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蛋白在各亚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E2F1、E2F2、E2F3、E2F5、E2F7和E2F8蛋白表达量与患者生存预后呈明显相关性(P均<0.01),各蛋白的表达量越高,则患者的预后越差,生存率越低。结论 E2F家族蛋白中的E2F1、E2F2、E2F3、E2F5、E2F7和E2F8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发生发展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为乳腺癌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2F家族蛋白 表达特征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广章 刘岩 +1 位作者 熊斌 刘海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6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进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5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辅助化疗的输液方式将其分为输液港组(248例)和...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进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5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辅助化疗的输液方式将其分为输液港组(248例)和PICC组(296例)。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置管成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港组的满意度高于PI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港组的SF-36评分高于PI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ICC,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PICC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
8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1 位作者 熊斌 谭文彬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5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3例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n=37)与...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3例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n=37)与多西他赛组(n=46)。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化疗,多西他赛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化疗,比较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功能抑制、口腔溃疡、脱发、心脏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中安全性较高,肝功损伤、过敏反应及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乳腺癌 多西他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对乳腺癌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汤建燕 张亚杰 李晓兵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对乳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经免疫组化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 目的分析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对乳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经免疫组化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B超与X线影像学检查,术后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测HER-2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术前B超+X线影像组学的临床征象及其与乳腺癌HER-2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3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病理切片最终判读为HER-2表达阳性组52例(37.7%),HER-2表达阴性组86例(62.3%)。术前影像组学诊断:HER-2阳性组患者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伴钙化征象与HER-2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组的类圆形病灶12例(23.1%)低于阴性组35例(40.7%),不规则形病灶16例(30.8%)高于阴性组14例(16.3%);HER-2阳性组边界模糊28例(53.8%)高于阴性组31例(36.0%),部分清楚2例(3.8%)低于阴性组17例(19.8%);HER-2阳性组钙化灶节段性分布12例(23.1%)高于阴性组3例(3.5%);HER-2阳性组钙化灶沙砾状形态21例(40.4%),高于阴性组10例(11.6%);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ER-2表达与乳腺癌影像组学的肿块形态、肿块边界,病灶钙化分布、钙化形态呈显著相关性(r=0.473、0.445、0.672、0.732,P=0.018、0.037、0.011、0.008)。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影像组学特征与HER-2表达存在相关性,术前影像组学特征可为乳腺癌的HER-2表达及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B超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亚杰 姬爱国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方法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20年1—12月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肿瘤组织存档蜡块,在病理诊断中对患者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比ER、PR阳性... 目的探究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方法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20年1—12月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肿瘤组织存档蜡块,在病理诊断中对患者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比ER、PR阳性和阴性组患者C-erbB-2表达情况。结果在100例ER、PR均阳性患者中,有28例患者C-erbB-2表达为阳性,所占比为28.00%;而对于C-erbB-2表达为阴性患者有72例,所占比为72.00%;在100例ER、PR均阴性患者中,70例患者C-erbB-2表达为阳性,所占比为70.00%,有30例C-erbB-2表达均为阴性,所占比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疾病诊断具有显著意义,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意义
下载PDF
单、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TICⅡ型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11
作者 马姝 杨自力 +1 位作者 赵凡 王唯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单、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WI+IVIM+DCE-MRI模型)对TICⅡ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15例,TICⅡ型良性组30例,恶性组85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CE-MRI检查。... 目的探讨单、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WI+IVIM+DCE-MRI模型)对TICⅡ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15例,TICⅡ型良性组30例,恶性组85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速率常数(K_(ep))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TICⅡ型良性组ADC、D值高于恶性组,而K^(trans)、K_(ep)、V_(e)值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D、K^(trans)、K_(ep)、V_(e)的AU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01~1.64,P>0.05),但D值的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DWI模型的AUC为0.725,IVIM模型的AUC为0.818;DCE-MRI模型的AUC为0.800;DWI+IVIM模型、DWI+DCE-MRI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61,诊断效能均高于DWI模型(Z=2.76,P=0.01;Z=3.380,P=0.001)。将DWI、IVIM及DCE-MRI三者联合后,诊断效能高于DWI+IVIM及DWI+DCE-MRI(Z=2.08,P=0.04;Z=1.877,P=0.04)。结论DWI+IVIM+DCE-MRI对TICⅡ型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患者术前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坤兵 李晓霞 +4 位作者 刘启龙 张仁亚 孙玉芳 熊斌 周广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7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68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甲状腺微小癌,单发病灶124例(73.8%),多发灶44例(26.2%)。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68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4.1%(30/6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68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甲状腺微小癌,单发病灶124例(73.8%),多发灶44例(26.2%)。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68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4.1%(30/6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同侧III、IV区淋巴结清除术9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77.8%(7/9)。全组病人无声音嘶哑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23.8%(40/168),术后出血1例。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3%(24/68)高于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17.6%(13/74)。在84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和改良式淋巴结清除术中,男性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84.6%(11/13)高于女性47.9%(34/71),多灶甲状腺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率65.4%(17/26)高于单灶48.3%(28/58)。门诊随诊12~3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多灶性和中央区淋巴结高转移率的特点,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男性、多灶性、有包膜侵犯者。如中央区淋巴结查见转移癌建议行同侧III、IV区淋巴结清除术或功能性淋巴结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临床特点 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 预防性
下载PDF
多模态定量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磊 赵凡 +1 位作者 朱来敏 王唯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8-1583,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WI+IVIM+DKI+DCE-MRI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77例,良性组29例,恶性组148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KI、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时间...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WI+IVIM+DKI+DCE-MRI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77例,良性组29例,恶性组148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KI、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乳腺癌边界多欠清,TIC曲线多呈“平台型”或“流出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ADC,D,MD值高于恶性组,而D^(*),MK,K^(trans),K_(ep),V_(e)值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KI的MD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26。DWI模型的AUC为0.768,IVIM模型的AUC为0.821;DKI模型的AUC为0.871;DCE-MRI模型的AUC为0.791;四组定量模型的AU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045~1.618,P>0.05)。DKI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DWI及IVIM模型,但其准确率略低于DCE-MRI。将DKI模型、DCE-MRI模型联合后,AUC为0.946,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模型(Z=2.197~3.600,P<0.05);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96.6%,准确率为91.0%,均高于单一模型。结论DWI、IVIM、DKI、DCE-MRI均可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预测,联合DKI及DCE-MRI模型更有利于患者术前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原发性黑色素瘤诊治1例
14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中国综合临床》 2023年第5期379-381,共3页
乳腺原发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实质发病更少,鲜有报道。现报道1例乳腺实质原发性黑色素瘤诊治经过,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乳腺 黑色素瘤 帕博利珠单抗 手术
原文传递
同伴支持下的阶段式有氧训练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岩 袁冉 +2 位作者 高玲 邢勤亮 刘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16期2217-2222,共6页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下的阶段式有氧训练对乳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下的阶段式有氧训练对乳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同伴支持下的阶段式有氧训练,统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台阶试验时长、睡眠质量(PSQI)、癌因性疲乏(RPFS)及生命质量(FACT-B)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台阶试验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PSQI、RPFS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家庭、功能、情感、生理状况及附加关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下的阶段式有氧训练应用于乳腺癌靶向治疗患者可改善机体的运动能力及心肺耐力,减少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靶向治疗 同伴支持 阶段式有氧训练 运动能力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β-氨基丙腈联合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张毅 刘新梅 +3 位作者 周广起 乔衍礼 胡海洋 刘宏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目的探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建立SD大鼠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模型的最佳给药组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3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使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7组,即A... 目的探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建立SD大鼠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模型的最佳给药组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3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使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7组,即A组(0.25%BAPN组)、B组(0.40%BAPN组)、C组(0.80%BAPN组)、D组[1 g/(kg·d)BAPN组]、E组[1 g/(kg·d)BAPN+1μg/(kg·min)生理盐水组]、F组[1 g/(kg·d)BAPN+1μg/(kg·min)Ang-Ⅱ组]、G组(对照组),每组6只。干预周期为4周(E、F组为4周+5 d),实验过程中如有大鼠死亡则立即解剖,干预结束后,存活大鼠通过给予戊巴比妥钠处死,分离、留取全程主动脉。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从病理形态学特征上观察主动脉变化。结果BAPN干预4周后各干预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微渗泵5 d后,E组大鼠生存率高于F组(P=0.008),AD发生率低于F组(P=0.001);BAPN可影响大鼠的饮食量和饮水量;BAPN干预4周后G组大鼠体重大于各干预组(P<0.05);BAPN联合Ang-Ⅱ可使大鼠主动脉中膜增厚、弹性纤维断裂、排列紊乱,伴炎症细胞浸润,符合AD病理形态学改变;BAPN还可对精神状态和胃肠道造成影响。结论通过1g/(kg·d)BAPN联合1μg/(kg·min)Ang-Ⅱ的给药组合可稳定地建立大鼠AD模型,这将对深入研究AD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一种稳定的载体,但该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是一种不稳定因素,如何平衡AD模型建立过程中BAPN对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丙腈 血管紧张素Ⅱ 主动脉夹层 大鼠 模型 并发症
原文传递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2 位作者 刘启龙 熊斌 孙玉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和化疗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均至少采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化疗副反应分析,第4...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和化疗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均至少采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化疗副反应分析,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总体评价疗效。结果:该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为87.50%,完全缓解10.71%,部分缓解76.78%,疾病稳定12.50%;化疗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化疗反应可耐受。结论: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化疗副反应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晚期 局部 新辅助化疗 化疗副反应
原文传递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2
18
作者 朱坤兵 徐灿 +4 位作者 李晓霞 刘启龙 张仁亚 马姝 石朋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确诊的136例原发性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资料,以多西他赛+吡柔比星十环磷酰胺(TAC)方案为新辅助化疗... 目的研究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确诊的136例原发性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资料,以多西他赛+吡柔比星十环磷酰胺(TAC)方案为新辅助化疗方案。分析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点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影像学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不同年龄、腋窝淋巴结状态、Ki67表达水平、分子分型组间的pCR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肿瘤大小组间的pCR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总体缓解率为84.6%(115/136),其中pCR率为16.2%(22/136),疾病进展(PD)率为2.9%(4/136)。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的pCR率分别为5.4%(3/56)、10.0%(3/30)、30.0%(9/30)、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2,P=0.002),其中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CR率显著高于luminNA型(χ^2=9.880、11.333,P均〈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子分型、Ki67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pCR率有关(χ^2=15.648、15.132、6.278,P均〈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pCR率有关(OR=0.025,95%CI:0.005~0.136,P〈0.001;OR=3.644,95%CI:1.851—7.174,P〈0.001)。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与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更易获得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分子分型 KI67抗原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CXCL12/CXCR4、DNA拓扑异构酶Ⅱα核因子κB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东玉 徐芳芳 +2 位作者 王全义 赵广章 蒋歆昶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 CXCL12/CXCR4、DNA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Ⅱα)、核因子κB ( 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 TNBC)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方法53例TNBC患者为TNBC组,7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 N-TNBC)患者为N-TNBC组。取患者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 CXCL12/CXCR4、DNA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Ⅱα)、核因子κB ( 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 TNBC)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方法53例TNBC患者为TNBC组,7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 N-TNBC)患者为N-TNBC组。取患者手术切除病灶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组织中CXCL12/CXCR4、TopoⅡα、NF-κB蛋白水平。自术后开始随访,记录术后复发、转移、死亡情况,死亡患者以截尾数据统计,存活患者至少随访3年,统计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率,比较各组无病生存时间( DFS)。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率以及按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分组后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 DFS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 TNBC组≤5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淋巴结转移较早、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分期以Ⅲ期多见。 TNBC 组 CXCL12、CXCR4、TopoⅡα、NF-κB 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66.04%、84.91%、69.81%、79.25%,N-TNBC组比例分别为40.79%、51.32%、40.79%、51.32%,TNBC组阳性细胞比例高于N-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15.51,10.55,10.43;P<0.01)。 TNBC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DFS分别为20.75%、28.30%、(24.35±3.50)月,N-TNBC组分别为11.32%、13.16%、(32.02±4.00)月,TNBC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均高于N-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58;P <0.05), DFS少于N-TNBC组( t =5.29, P<0.05);CXCL12、CXCR4、TopoⅡα、NF-κB阳性表达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9.70%、17.86%、19.12%、18.52%,阴性表达组分别为6.35%、4.44%、6.56%、4.17%,阳性表达组均高于阴性表达组(χ2=5.02,4.61,4.43,5.43; P <0.05);阳性表达组死亡率分别为27.27%、25.00%、26.47%、24.69%,阴性表达组分别为11.11%、8.89%、11.48%、10.42%,阳性表达组均高于阴性表达组(χ2=5.39,4.87,4.63,3.93;P <0.05);阳性表达组DFS分别为(23.17±3.30)月、(24.50±3.21)月、(23.51±3.65)月、(25.36±3.65)月,阴性表达组分别为(32.25±3.55)月、(33.00±4.15)月、(35.00±5.10)月、(31.86±4.57)月,阳性表达组均少于阴性表达组( t =5.37,5.80,6.21,5.08;P <0.05)。结论 TNBC患者癌灶组织中CXCL12、CXCR4、TopoⅡα、NF-κB呈高表达状态,且阳性表达者复发转移较早,预后不佳,这可能与其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介导淋巴结特异性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预后 肿瘤浸润
原文传递
TAC方案与A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广章 刘海英 +1 位作者 刘静 刘启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996-999,共4页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TAC)与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方案(AT)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TAC组43例为观察组,A...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TAC)与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方案(AT)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TAC组43例为观察组,AT组32例为对照组,每周期化疗前行疗效评估及毒副反应分析,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总体疗效,远期疗效通过随访观察,评估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1.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6,P=0.033);化疗毒副反应严重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重,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肠道反应X2=2.931,P=0.087;骨髓抑制)(2=1.586,P=0.208;脱发x2=1.367,P=0.242;心脏毒性x。=1.114,P=0.291);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0,P=0.332)。结论TAC方案与AT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显著,近期疗效TAC方案优于AT方案,远期疗效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疗法 辅助 乳腺肿瘤 多西他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