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玉芝 高霞 李国庆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8期870-871,共2页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帕金森病 治疗
下载PDF
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床头抬高角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戴桂兰 王海霞 李岚岚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床头抬高角度对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在予以脑血管疾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38例)予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观察1组(37例)头部抬高15°-20°;观... 目的探讨不同床头抬高角度对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在予以脑血管疾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38例)予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观察1组(37例)头部抬高15°-20°;观察2组(37例)头部抬高25°-30°,治疗护理72 h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2组生命体征变化及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25)。结论头部抬高25°-30°有利于急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道通畅和分泌物排出,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急性期 床头抬高 生命体征 体位护理
下载PDF
多点微创穿刺术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大量脑出血25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巧玲 郭秀荣 +1 位作者 张惠贞 刘再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1306-1307,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多点微创穿刺术 音乐疗法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再新 周树虎 杨艳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青年
下载PDF
氯米帕明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偏头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庞文峰 黄秀梅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15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氯米帕明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评价偏头痛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偏头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改善率。将HAMD评分在16分以上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氯米帕明加尼莫地平(A组)... 目的观察氯米帕明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评价偏头痛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偏头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改善率。将HAMD评分在16分以上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氯米帕明加尼莫地平(A组)、尼莫地平(B组),比较两组间心理量表评分、疗效的差异。结果长期偏头痛患者中有抑郁者56.52%。治疗3个月后,A组HAMD评分降低(P<0.05),B组则无显著改善(P>0.05)。A组及B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理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对比A组防治效果优于B组。结论氯米帕明与尼莫地平联合对偏头痛预防效果好且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对伴随情感障碍的偏头痛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氯米帕明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艳红 高霞 马艳平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用药14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40%,两...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用药14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的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巧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脑电图改变及对溶栓效果的预测。方法采用SW-JH2000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对3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6h)患者溶栓治疗前中后同步行脑电图动态监测,按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脑电图改变及对溶栓效果的预测。方法采用SW-JH2000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对3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6h)患者溶栓治疗前中后同步行脑电图动态监测,按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反映溶栓过程中随溶栓剂用量增加有经时性变化之特征,静滴50万U尿激酶,慢波明显增多,频率变慢,定位更明确,追加静滴100万U后,慢波减少,频率增快。25例患者随EEG改变,肌力恢复显著,5例肌力恢复差者,复查头颅CT为大面积脑梗死,EEG表现慢波减少。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脑电图的异常程度对选择溶栓治疗有指导意义;超早期溶栓治疗同步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对患者近期病情演变及预后可作出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电图 溶栓
下载PDF
青年与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庞文峰 黄秀梅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2-4,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椎X线、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 目的 分析探讨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椎X线、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为著(P<0.025);青年组以曲度不自然为著(P<0.025)。②TCD检查:老年组显示左侧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缓慢(P<0.05),提示有动脉狭窄;青年组的血流速度快,提示有血管痉挛。③青年组的治疗和预后明显较老年组好(P<0.005)。④两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无明显差异。结论 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应区别对待;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神经根易激惹、血管痉挛为主,应及时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减少神经根刺激;老年患者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神经根激惹轻,以动脉狭窄为主,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应采取牵引、理疗等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研究 青年人 老年人 发病机制
下载PDF
15例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秀荣 《右江医学》 2004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15例重症中暑患者均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 ,设专人护理 ,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重点是温水擦浴 ,头部置冰帽 ,冰袋置大血管处。同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 目的 探讨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15例重症中暑患者均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 ,设专人护理 ,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重点是温水擦浴 ,头部置冰帽 ,冰袋置大血管处。同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抽搐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快速降温是重症中暑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急救护理 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 临床资料
下载PDF
116例老年癫痫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巧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通过对116例老年癫痫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完善对老年癫痫的认识,以利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法:详细分析116例老年癫痫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116例老年癫痫患者,男72例,女44例,年龄60-8... 目的:通过对116例老年癫痫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完善对老年癫痫的认识,以利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法:详细分析116例老年癫痫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116例老年癫痫患者,男72例,女44例,年龄60-84岁。111例有明确病因,分别为脑血管病66例,糖尿病10例,脑外伤11例,颅内感染9例,颅内肿瘤7例,电解质及代谢紊乱7例,脑萎缩1例;5例患者没有查到明确病因。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发作57例,单纯性部分性发作17例,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20例,癫痫持续状态15例;住院期间症状完全控制45例,发作次数减少60例,未控制9例,死亡2例。结论: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内肿瘤和脑外伤是老年人癫痫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形式以全面性发作最常见。老年人癫痫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老年人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金森病
11
作者 张鸿 刘春风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18-220,共3页
近年来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帕金森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尚有矛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表现为静止阈值降低,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增大,中枢静止其缩短。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也取得了明显疗... 近年来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帕金森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尚有矛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表现为静止阈值降低,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增大,中枢静止其缩短。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也取得了明显疗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UPDRS各项评分降低,但最佳刺激参数、部位和时程仍需进一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应用以来有着良好的安全记录,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 兴奋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 运动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UPDRS 大脑皮质 刺激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芝 张爱君 杨欣春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预防和治疗 正常 患者 脑卒中 BOBATH疗法 常见 中极 肩痛 病后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分析
13
作者 高霞 杨艳红 +1 位作者 马巧玲 刘再新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32-32,共1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选择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ADL)评价,40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30d后再次评价。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ADL评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选择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ADL)评价,40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30d后再次评价。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功能恢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有优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功能预后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鸿 李玉芝 +2 位作者 庞文峰 高霞 马艳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0-761,共2页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患者 刺激治疗 临床研究 临床疗效 其临床应用 临床常见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 长期服药
原文传递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郝建 李艳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期间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上消化... 目的 探讨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期间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脑出血部位、脑出血量及基础疾病构成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监控及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弥散张量改变
16
作者 高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8期6818-6820,共3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变化的特点。方法对45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非痴呆对照者,测量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变化的特点。方法对45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非痴呆对照者,测量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其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改变。结果在SIVD患者中左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的FA值小于右侧,而ADC值大于右侧。与对照组比较,SIVD患者在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侧脑室前后角区白质和胼胝体膝部弥散张量改变。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的FA值与MMSE评分正相关。结论不同脑区的FA、ADC等弥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可能为SIVD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大脑皮质/血液供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