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磨玻璃结节的胸部CT影像特征及其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何运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4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影像特征,并探讨其诊断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GGN的患... 目的:分析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影像特征,并探讨其诊断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GGN的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对象均进行胸部CT诊断,观察患者影像特征,并分析此种方法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GGN平均最大径为1.44 cm(0.6~2.7 cm);所处部位:左肺19例,右肺21例;病灶28例呈类圆形、圆形,12例呈不规则型;瘤-肺界面模糊11例,清晰29例;边缘规则19例,浅分叶16例,深分叶5例;表面光滑18例,毛刺征22例;混合GGN 28例,纯GGN 12例;见密度减低斑点状影13例,“空泡征”10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0例,血管集束征31例,叶间胸膜及胸膜凹陷26例;病灶处血管穿行24例,绕行16例;支气管影不确切8例,连续中断18例,走行僵硬且扭曲14例。40例GGN中恶性34例,良性6例,二者对比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征、病变边缘粗糙且清晰、棘突征、分叶征等征象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部CT诊断GGN时可获取较为清晰的病变形态、大小、位置、边界、边缘、与邻近结构关系、内部结构等影像特征,还可对结节良恶性加以准确判断,利于早期判断GGN性质,可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肺磨玻璃结节 影像特征 良恶性结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两种影像学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孝田 范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0期152-154,共3页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螺旋CT在颈椎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81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37例,脊髓型颈椎病44例。以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螺旋CT在颈椎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81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37例,脊髓型颈椎病44例。以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螺旋CT检查、MRI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符合率以及二者对各颈椎病各种影像征象的检出率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查脊髓型颈椎病的符合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脊髓变性受压、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征象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压迫、椎间隙狭窄、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准确率与MRI检查相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螺旋CT检查不如MRI检查,但其可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影像依据,与MRI检查可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螺旋CT 颈椎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退变的MRI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探究
3
作者 李云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期64-65,共2页
目的:探究MRI检查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半月板或軔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关节铣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RI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86例患者中,MRI检查关节面... 目的:探究MRI检查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半月板或軔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关节铣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RI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86例患者中,MRI检查关节面430个,其中144个关节面检出软骨病变184处;关节镜检查关节面430个,其中159个关节面检出软骨病变199处。以关节镋检查为“金标准”,膝关节软骨退变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0.9%,与关节镜分期呈中度到高度一致。结论:膝关节软骨退变的检查中MRI诊断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软骨退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明振 屈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MSCT、MRI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能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78例疑似股骨头患者中,临床综合诊断阳性76例,阴性2例;MSCT诊断阳性66例,阴性12例;MRI诊断阳性76例,阴性2例。MRI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灵敏度为97.37%、准确度为94.87%,高于MSCT的85.53%、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1、4.332,P均<0.05)。MRI对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诊断符合率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对股骨头坏死线样征、骨小梁模糊、局部囊性变以及骨髓水肿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74%、76.92%、73.21%、79.59%,均高于MSCT的60.00%、51.28%、41.07%、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8、11.143、11.813、23.758,P均<0.05)。结论 与MSCT相比,MRI对股骨头坏死诊断效能更高,且可进一步观察股骨头坏死实际情况,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评价
5
作者 宋晶 屈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诊断技术,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诊断技术,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80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中,病理诊断阳性70例,阴性10例;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阳性67例,阴性13例;超声诊断技术阳性66例,阴性14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对乳腺病变的灵敏度94.29%,特异度90.00%,准确度93.75%均高于超声检查的91.43%、80.00%、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0.139、0.313,P均>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炎性病变、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诊断乳腺疾病方面的效果与超声相当,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来帮助识别乳腺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 乳腺疾病 诊断 诊断符合率 超声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女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桂凤 刘云爱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174-176,180,共4页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女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6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女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6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图像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女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检查期间的心理状态,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保障检查质量,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不良情绪
下载PDF
MSCT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海霞 李萌 耿立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肠系膜上动脉疾病患者85例,行超声检查和MSCT肠系膜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超声检查检出阳性46例,阴性39例;MSCT检出阳性44例,阴性41例。MSCT...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肠系膜上动脉疾病患者85例,行超声检查和MSCT肠系膜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超声检查检出阳性46例,阴性39例;MSCT检出阳性44例,阴性41例。MSCT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检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5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30例。结论MSCT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优势,可通过肠系膜血管成像准确掌握病变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采用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5期2534-253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12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将患者的关节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 目的:探讨采用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12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将患者的关节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结果:双前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髁间碎片征以及领结消失征对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诊断敏感度分别是61.5%、38.5%、92.3%、76.9%,特异性除领结消失征都是100%;4个征象对外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诊断敏感度分别是23.5%、0%、47.1%、70.6%;MRI整体诊断敏感度是79.3%,4个征象对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诊断敏感度均要显著高于外侧半月板(P<0.05),髁间碎片征对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采用MRI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价值较高,其中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敏感度与特异性比外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膝关节 半月板 桶柄样撕裂
下载PDF
CT及MRI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珍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直肠癌患者80例,且均行CT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9月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直肠癌患者80例,且均行CT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67.50%,显著低于MRI诊断的91.25%(P<0.01);且MRI诊断直肠癌T1~T2期准确率及T3期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诊断T4期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直肠癌N分期准确率为52.50%,显著低于MRI诊断的77.50%(P<0.01);MRI诊断直肠癌N分期中N0期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诊断N1期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在N2期中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I均可鉴别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但MRI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术前分期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均峰 武晶 +3 位作者 屈鹏 刘永坦 何运东 朱利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0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CT诊断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以本院接入的124例疑似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参照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普通CT扫描与增强CT扫描结果。结果:通过病理检查证实117例胃肠道肿瘤,其... 目的:观察分析CT诊断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以本院接入的124例疑似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参照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普通CT扫描与增强CT扫描结果。结果:通过病理检查证实117例胃肠道肿瘤,其中增强CT发现11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占比94.02%(110/117),显著高于普通CT诊断符合率79.49%(93/117),增强CT对于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浸润的诊断符合率也显著高于普通CT(P<0.05)。增强CT与普通CT对胃肠道肿瘤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强CT诊断价值较普通CT诊断价值更高,有助于临床全面准确获取胃肠道肿瘤信息,进而为后续诊疗提供指导,值得临床引起重视并大范围借鉴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胃肠道肿瘤 TNM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MRI对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均峰 屈鹏 +2 位作者 张海霞 刘永坦 武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1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法:以2018年12月—2021年1月本院接入的118例疑似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均给予CT、MRI观察,参照关节镜检结果,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特异性... 目的:观察分析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方法:以2018年12月—2021年1月本院接入的118例疑似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作为课题对象,均给予CT、MRI观察,参照关节镜检结果,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以及对膝关节损伤的实际检出情况。结果:关节镜检发现疑似损伤患者118例之中有101例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占比85.59%(101/118)。CT观察发现76例膝关节运动性损伤,占比64.41%(76/118);MRI观察发现110例膝关节运动性损伤,占比93.22%(110/118)。二者差异显著(P<0.05)。MRI对膝关节运动性损伤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均高于CT(P<0.05);MRI对韧带损伤、骨质改变、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0.05)。Kappa检验发现MRI与关节镜检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MRI对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检出率较CT更优,且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将其作为诊断习惯及运动性损伤患者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运动性损伤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联合B超在肝脏肿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12
作者 张海霞 何运东 +1 位作者 蔡忠宝 陈天亮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3期174-176,共3页
目的分析CT联合B超在肝脏肿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和检出率。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B超、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联合B超诊断肝脏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 目的分析CT联合B超在肝脏肿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和检出率。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B超、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联合B超诊断肝脏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180例肝脏肿瘤患者中,良性肝脏肿瘤14例,恶性肝脏肿瘤166例;CT联合B超诊断肝脏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7.59%、85.71%、75.00%、98.78%、96.67%,均高于B超的86.75%、28.57%、15.38%、93.51%、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联合CT对肝脏肿瘤患者的诊断的价值高于单独使用B超检查,能显著提高对肝脏肿瘤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避免延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B超 肝脏肿瘤 恶性肿瘤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胃癌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李萌 方海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4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CE-MRI、DW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组联合诊...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CE-MRI、DW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组联合诊断胃癌分期的效果。结果:100例胃癌患者中,病理检查共检出Ⅰa期20例、Ⅰb期18例,Ⅱa期21例、Ⅱb期24例、Ⅲa期17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DCE-MRI准确检出Ⅰa期16例、Ⅰb期14例,Ⅱa期18例、Ⅱb期22例、Ⅲa期13例;DWI准确检出Ⅰa期16例、Ⅰb期15例,Ⅱa期17例、Ⅱb期21例、Ⅲa期16例;DCE-MRI联合DWI准确检出Ⅰa期19例、Ⅰb期18例,Ⅱa期20例、Ⅱb期22例、Ⅲa期16例。DCE-MRI联合DWI诊断胃癌分期的准确率为95.00%(95/100),高于DCE-MRI与DWI单独检测的83.00%(83/100)、85.00%(8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在胃癌分期诊断中作用明显,可有效检出胃癌不同分期,由此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期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高分辨CT对肺微浸润型腺癌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方海霞 李萌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0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CT(HRCT)对肺微浸润型腺癌(MIA)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的MIA患者76例为MIA组,另抽取同期于医院经病理诊断的肺原位腺癌(AIS)患者76例为AIS组。分析两组患者的HRCT影... 目的分析高分辨CT(HRCT)对肺微浸润型腺癌(MIA)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的MIA患者76例为MIA组,另抽取同期于医院经病理诊断的肺原位腺癌(AIS)患者76例为AIS组。分析两组患者的HRCT影像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的HRCT特征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RCT经线和密度参数对MIA的诊断价值。结果AIS组与MIA组的HRCT影像学特征比较,径线、密度、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位置、空气支气管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径线和密度是预测MIA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4、4.19,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RCT经线、密度值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MI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709、0.885(P<0.05)。结论HRCT影像学特征对诊断MIA有一定的效能,且径线与密度两项参数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诊断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高分辨CT 影像学表现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