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急救中心7年间自杀未遂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杰 周锐 宋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自杀方式、时间分布及其他相关特征,以更好的理解自杀现象,为制定自杀预防策略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某综合医院急救中心2002年至2008年的抢救记录中按序贯抽样方法抽取...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自杀方式、时间分布及其他相关特征,以更好的理解自杀现象,为制定自杀预防策略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某综合医院急救中心2002年至2008年的抢救记录中按序贯抽样方法抽取自杀未遂者907例,其中有效样本895例。结果在895例自杀未遂中,男性191例,女性704例,男女之比为1:3.69;15—34岁是自杀的高发年龄段,24岁为自杀未遂人数的最高值,47岁后自杀未遂人数明显下降;自杀方式以口服毒物为主;7年间,急救中心抢救成功的自杀患者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春(3—5月份)、夏(6—8月份)两季是自杀高发的季节,秋(9—11月份)、冬(12—2月份)两季相对较低。结论自杀行为与年龄、性别、季节有一定关系,预防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对药品和农药的管理;医院急救中心应该加强对自杀未遂患者的一tl,理干预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急救中心 年龄 性别 季节
原文传递
血必净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云海 焦华 +2 位作者 陈宗祥 李娟 刘月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6例AOPP患者(均为口服中毒)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8例)均给予彻底洗胃、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及对症支持治疗,血必净治疗组(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6例AOPP患者(均为口服中毒)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8例)均给予彻底洗胃、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及对症支持治疗,血必净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3、5、7d后血清胆碱酯酶(AChE)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及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AChE活性明显好转(P〈0.05),AST、ALT、CK—MB、LDH、BUN、Cr及LPS、TNF、IL-6、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7d后,血必净治疗组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AOPP患者多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分泌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必净注射液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CD40L的变化及他汀类药物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云海 陈海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安慰剂组,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组(他汀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常规酶法...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安慰剂组,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组(他汀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常规酶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2、4、6周后血清sCD40L水平及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1)他汀组患者服药2,4及6周后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均P<0.05)。(2)他汀组患者服药2、4、6周后血清sCD40L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同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他汀组患者服药2、4、6周后血浆TC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他汀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水平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r=0.014,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ACS患者体内sCD40L水平,对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SCD40L
下载PDF
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构建
4
作者 张新华 王广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718-719,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脑胶质瘤模型构建 细胞
下载PDF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VCAM-1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赵珍 《中国处方药》 2006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安慰剂组),B组(辛伐他汀组),C组(氟伐他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常规酶法分别测定3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4周、6周和8周...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安慰剂组),B组(辛伐他汀组),C组(氟伐他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常规酶法分别测定3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4周、6周和8周后血清sVCAM-1含量及总胆固醇水平。结果:①B组和C组患者服药4周、6周及8周后血清sVCAM- 1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P<0.01,P<0.01)。②B组和C组患者服药4周、6周及8周后血清sVCAM-1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同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③B组和C组患者服药4周、6周及8周后血浆TC含量与用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④B组和C组患者血清sVCAM-1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含量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不仅降低T2DM患者血浆TC含量,而且降低血清中sVCAM-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