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与哲学之关系的历史轨迹与未来走向——一种语境论视角的透析
1
作者 刘冠军 沙世蕤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4,共7页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介于科学和哲学、科学史和哲学史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科学和哲学之关系随语境变化而发展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征和规律。透过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史及其二者的错综复杂关系,从语境论的角度来看,科学和哲学...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介于科学和哲学、科学史和哲学史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科学和哲学之关系随语境变化而发展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征和规律。透过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史及其二者的错综复杂关系,从语境论的角度来看,科学和哲学之关系的演进已经经历了古代自然哲学语境中的原始一体化关系、中世纪宗教神学语境中的非正常关系、近代前期经验科学语境中的分化独立、近代后期理论科学语境中的相互渗透和现代科学与哲学相交融的语境中的高度综合等发展时期。当下,科学和哲学之关系正在步入后现代哲学与科学一体化语境中的“后综合”或新一体化关系时期,并且这种“后综合”或新一体化关系在后现代哲学与科学一体化语境中不断向前演进,形成了科学与哲学之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科学 关系 历史轨迹 未来走向 语境论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透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洪卫 赵磊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中枢;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实质;互生与共生、人与自然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前提;遮蔽与解蔽是科学发展观的科技动力支持;综合评价、多重指标的价值复合是科学发展观的衡量标准。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持续发展 科技动力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凡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了科学的构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实现生产资料单一的社会占 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以及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等。正确认识这一 构想的内容及实现条件,对于我...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了科学的构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实现生产资料单一的社会占 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以及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等。正确认识这一 构想的内容及实现条件,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未来社会 科学构想
下载PDF
生态伦理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齐慧丽 《枣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9-52,共4页
在生态伦理领域里,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争论首先是围绕“价值”展开的。从哲学层面上说,人与自然之间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认识的关系。实践作为对象性活动:一方面表征了人与自然之间包含着自然界对人来说的... 在生态伦理领域里,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争论首先是围绕“价值”展开的。从哲学层面上说,人与自然之间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认识的关系。实践作为对象性活动:一方面表征了人与自然之间包含着自然界对人来说的价值关系;另一方面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实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人与自然 定位
下载PDF
科学假说特征和分类的认识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沙世蕤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解释说明性、预见推测性和待验证性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假说形成后,根据其表现的特征,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我们将科学假说分为狭义性假说和广义性假说;理论假说和事实假说;证实性假说和证伪性假说。
关键词 科学假说 特征 分类
下载PDF
构建科学的生态伦理观
6
作者 齐慧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构建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必须扬弃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在本质上并没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意味着以辩证的态度超越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道德理论前提。
关键词 构建 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素质教育运作系统平衡发展的法律约束
7
作者 孙广玉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年第9期1-4,共4页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运作系统 法律约束 平衡发展 受教育权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磊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0-142,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反映。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二元本体是它的的立足点;以人为本,各发展要素的相互兼容是它的价值诉求;持续发展,近利与远效的互补是它的动态过程;科技支持,权衡正负效应的经济性是它的原动力。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关注弱势群体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吕萍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24-26,共3页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生活一般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 ,而且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其弱势地位 ,因而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帮助和支持。社会保障虽然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来说的 ,但是其保障的真正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 。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就业
下载PDF
试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典丽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76-77,共2页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学者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变法救亡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权思想 ,虽然他的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 。
关键词 梁启超 政治思想 爱国主义思想 民权思想 时代局限性 中国近代史
下载PDF
《新世纪》时期吴稚晖政治思想研究
11
作者 汤焕磊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9-61,共3页
《新世纪》时期吴稚晖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抨击清预备立宪等方面。其理论体系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从现实操作中所产生的客观效果看,它对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新世纪》 吴稚晖 政治思想 无政府主义 理论基础 封闭专制制度 平民教育
下载PDF
论吴稚晖20世纪初期的科学教育思想
12
作者 汤焕磊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5-88,共4页
在吴稚晖当时看来,教育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总因",而配称教育二字者只是科学工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就在于科学工艺发展的迟滞。在批判国内旧式教育的同时,他编报印书,普及科学常识以提高国民素质,鼓吹科学工艺来倡导青年劳作... 在吴稚晖当时看来,教育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总因",而配称教育二字者只是科学工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就在于科学工艺发展的迟滞。在批判国内旧式教育的同时,他编报印书,普及科学常识以提高国民素质,鼓吹科学工艺来倡导青年劳作。特别是他创造性发起的留法俭学运动和创办海外中国大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稚晖 教育思想 科学工艺 国民素质 海外中国大学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原因分析
13
作者 杨生贤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尤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总病根”——权力过分集中——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既有经济、文化、外...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尤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总病根”——权力过分集中——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既有经济、文化、外部世界的因素,也有传统政治体制本身的原因,因此需要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现代化 外部世界
下载PDF
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14
作者 祖雷 汤焕磊 李笋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4期80-82,共3页
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 ,促进人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出发点 ,以培养公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首要任务的 ,而这恰恰正是中... 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 ,促进人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出发点 ,以培养公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首要任务的 ,而这恰恰正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思想政治课 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下载PDF
学校教育——教育权利实现的主要场域
15
作者 吴安新 于洪卫 吴厚斌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57-60,共4页
从权利的视界分析,学校教育是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载体或媒介。如果说教育权利的体现在家庭教育而言,是隐性的;那么,学校教育则是以显形展现,体现着教育权利的实现,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主要场域。文章对学校教育系统中凸现的诸多问题进行理... 从权利的视界分析,学校教育是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载体或媒介。如果说教育权利的体现在家庭教育而言,是隐性的;那么,学校教育则是以显形展现,体现着教育权利的实现,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主要场域。文章对学校教育系统中凸现的诸多问题进行理性分析,以更好的实现教育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育权利 社会秩序
下载PDF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冠军 赵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5,共3页
科技进步经历了原始期、萌芽期、发展繁荣期及纵深发展期四个时期,与之相适应社会发展也从文明孕育、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进入到知识文明。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也由经验知识、使用科技、工具理性过渡到双刃剑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科技进步经历了原始期、萌芽期、发展繁荣期及纵深发展期四个时期,与之相适应社会发展也从文明孕育、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进入到知识文明。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也由经验知识、使用科技、工具理性过渡到双刃剑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也由万物有灵论、天人合一论、人定胜天论发展为天人共生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几个构成要素之间呈现出双向互变的关联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 关联性分析
下载PDF
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师角色转换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广玉 《继续教育研究》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面向未来的继续教育应该具有终身教育的性质,教育已不仅仅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吸收固定的内容,而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面向未来的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实践———反思”式,因此,从事继续教育的高校教师应尽快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 教师角色转换 教育教学模式 继续教育 面向未来 终身教育 基本模式 高校教师 反思
下载PDF
论实在世界中的心灵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凡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心灵哲学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路,塞尔的理路主要体现在对三个基本问题的检讨上,这三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完全由力场中物质粒子所组成的实在世界怎么可能包含着有意识的系统?心灵的本质是什么?心灵如何运作?塞尔用"生物学的自然主义"... 心灵哲学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路,塞尔的理路主要体现在对三个基本问题的检讨上,这三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完全由力场中物质粒子所组成的实在世界怎么可能包含着有意识的系统?心灵的本质是什么?心灵如何运作?塞尔用"生物学的自然主义"观点消解了传统的心身问题,指出心灵是自然的一部分,意识是和其他生物学现象一样的一种生物学现象。心灵的本质为意识一系列的特征所标明,心灵的运作则由意向性所揭示。因此,在由我们的进化天赋所确立的界限之内,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才是可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世界 心灵 外部实在论 意向性
下载PDF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广玉 《继续教育研究》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人类将进入一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时代。面对国际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人类将进入一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时代。面对国际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开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局面 ,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观念 继续教育 中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知识经济
下载PDF
终身教育——教育权利完全性的展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广玉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20,共2页
终身教育是教育完整性的表现,体现了教育的全过程,体现着教育权利的完全性。教育权利的完全性命题是得之于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生存权和发展权着手理解,认为教育权利是生存权的工具性范畴,因生存权是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权利。生命... 终身教育是教育完整性的表现,体现了教育的全过程,体现着教育权利的完全性。教育权利的完全性命题是得之于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生存权和发展权着手理解,认为教育权利是生存权的工具性范畴,因生存权是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权利。生命的终身性,决定了教育权利的终身性,也只有终身性教育权利,才可谓完全性的教育权利。从发展权所体现的时间、空间层面以及过程性、连续性特征上,进一步明确教育权利的完全实现,是以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归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教育权利 完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