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汲彦丽 姚卫梨 +1 位作者 刘小娟 官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410-412,共3页
观察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接受CVVH治疗方案分为CVVH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观察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接受CVVH治疗方案分为CVVH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的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和Sc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VVH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PH、PO2和PCO2均增高,且CVVH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V、LVPS和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NT-pro BNP和CTnl均较治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ACS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H·SAP·ACS·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胃癌奥沙利铂耐细胞株BGC823/L-OHP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袁荣辉 张红军 +2 位作者 高蕾 姚如勇 鞠兴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胃癌耐奥沙利铂(L-OHP)细胞株BGC823/L-OHP的增殖抑制、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PC(0、0.5、1.5、3、6、12、24、48、64、86μmol/L)处理BGC823/L-OHP细胞的增殖率,并检测...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胃癌耐奥沙利铂(L-OHP)细胞株BGC823/L-OHP的增殖抑制、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PC(0、0.5、1.5、3、6、12、24、48、64、86μmol/L)处理BGC823/L-OHP细胞的增殖率,并检测不同浓度PPC(1、5、10μmol/L)联合不同浓度L-OHP(1、5、10、20、30、40μg/ml)处理BGC823细胞和BGC823/L-OHP细胞48 h的增殖抑制率,检测L-OHP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逆转耐药作用,同时选取IC_(50)最小时PPC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4(TLR-4)、Nanog和ABC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0.5~48μmol/L PPC能促进BGC823/L-OHP细胞增殖,64、86μmol/L PPC可抑制BGC823/L-OHP细胞增殖。经PPC处理,L-OHP作用48 h的IC_(50)由28.54μg/ml下降至6.63μg/ml,逆转倍数为4.31。5μmol/L PPC能显著增加L-OHP对BGC823/L-OHP细胞的敏感性,选取该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与BGC823组比较,BGC823/L-OHP组中ABCF2、TLR-4和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经5μmol/L PPC处理后,BGC823/L-OHP组中ABCF2、TLR-4和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 PPC联合L-OHP能够增加BGC823/L-OHP细胞株对L-OHP的敏感性,抑制细胞生长,从而逆转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TLR-4、Nanog和ABCF2表达来发挥逆转耐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GC823/L-OHP细胞 奥沙利铂(L-OHP)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 逆转耐药
下载PDF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蕾 孙世昌 武明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年增长率约为3%~5%,每年约有2万例新发病例[1]。恶性黑色素瘤根据发病部位和发病原因分为慢性阳光损伤型(chronic sun-damaged,CSD...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年增长率约为3%~5%,每年约有2万例新发病例[1]。恶性黑色素瘤根据发病部位和发病原因分为慢性阳光损伤型(chronic sun-damaged,CSD)、非慢性阳光损伤型(nonchronic sun-damaged,non-CSD)、黏膜型和肢端型4种亚型,其中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好发生于头颈的鼻窦、口腔、直肠肛管、生殖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肛管直肠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