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固定方式对兔肝动脉介入插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建防 庄一平 +6 位作者 冯国栋 席玮 裘海涛 陈仕林 于强 夏菁 陈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兔肝动脉插管技术难度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固定于自制木质平板手术台上行CT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腹腔干和腹主动脉信息,CT多曲面重建获取腹腔干及其下层面腹主动脉间夹角;采用改良固定方式固定30只...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兔肝动脉插管技术难度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固定于自制木质平板手术台上行CT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腹腔干和腹主动脉信息,CT多曲面重建获取腹腔干及其下层面腹主动脉间夹角;采用改良固定方式固定30只实验兔并获取腹腔干和腹主动脉间夹角。比较两种固定方式下兔腹腔干和腹主动脉夹角的差异。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改良固定方式固定兔,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对照组兔固定于木质平板手术台行肝动脉插管,获取并比较两组实验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板固定方式下腹腔干和腹主动脉间夹角为117.93°±13.42°,改良固定方式下夹角为144.40°±14.76°(P<0.05);对照组肝动脉插管手术成功率为66.7%(10/15),实验组为100%(15/15)(P<0.05);对照组血管夹层发生率为26.7%(4/15),实验组为0%(P<0.05);对照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504.40±47.25)s,实验组为(88.87±14.99)s(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式可改变兔腹腔干和腹主动脉夹角,有效降低肝动脉插管的技术难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3D打印
下载PDF
经胃左动脉注入VX2瘤粒建立兔胃癌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国栋 余辉 +7 位作者 冯建防 周斌 席玮 武贝 张静渊 陈环球 严枫 陈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胃左动脉注入VX2瘤粒建立兔胃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DSA导引下经股动脉将0.5 mm×0.5 mm VX2瘤粒注入18只新西兰大白兔胃左动脉。术后2、4d分别随机处死3只实验兔,获取胃大体标本并作病理学分析;术后7d剩余实验兔作胃... 目的 探讨经胃左动脉注入VX2瘤粒建立兔胃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DSA导引下经股动脉将0.5 mm×0.5 mm VX2瘤粒注入18只新西兰大白兔胃左动脉。术后2、4d分别随机处死3只实验兔,获取胃大体标本并作病理学分析;术后7d剩余实验兔作胃左动脉DSA和食管胃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即刻处死3只兔作病理学分析;余9只实验兔待其自然死亡,记录生存时间。结果 实验兔胃癌建模成功率为100%(18/18)。术后2、4d,大体标本可见胃底近大弯侧局部黏膜水肿、溃疡形成,镜下见局部黏膜缺失呈溃疡改变,黏膜下水肿明显,局部动脉血管内可见癌栓。术后7d剩余实验兔全部存活,胃左动脉DSA见胃底贲门处富血供病灶,染色明显;气钡双重造影见胃底贲门处黏膜紊乱,病灶区域见压迹及双边征;大体标本见胃底部病灶呈火山口样溃疡,周边黏膜明显充血、紊乱;镜下见肿瘤细胞聚集于肌层并向黏膜及浆膜层侵犯。剩余实验兔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d,大体标本见胃病灶穿孔,周边黏膜紊乱伴明显充血水肿;镜下见肿瘤侵犯胃壁全层。结论 DSA引导下经胃左动脉输注VX2瘤粒可成功建立兔胃癌模型,可用于介入动脉化疗栓塞、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等相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左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兔模型
下载PDF
细针辅助穿刺技术可提高兔肺肿瘤消融穿刺成功率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建防 冯国栋 +4 位作者 庄一平 尹国文 赵佳炜 夏菁 陈仕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16-2119,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辅助穿刺技术在兔肺肿瘤病灶消融穿刺中的实用性及优越性。方法30只实验兔CT引导下,穿刺方式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术后3周经CT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后,将模型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并进行消融针对比穿刺实验。其中实验组... 目的探讨细针辅助穿刺技术在兔肺肿瘤病灶消融穿刺中的实用性及优越性。方法30只实验兔CT引导下,穿刺方式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术后3周经CT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后,将模型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并进行消融针对比穿刺实验。其中实验组模型兔在CT引导下先于右侧胸壁采用细针穿刺至病灶中心,后采用消融针于兔前胸壁在CT引导下穿刺病灶中心;对照组模型兔采用消融针直接穿刺兔肺病灶。分别记录两组穿刺操作时间、成功率、穿刺次数、气胸、肺部出血情况,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30只实验兔均建模成功,术后3周CT扫描均可见右下肺内类圆形病灶。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3.3%,对照组为33.3%(P=0.001);实验组穿刺操作时间为(16.05±4.38)分,对照组为(28.63±4.19)分(P<0.001);实验组气胸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80%(P=0.025);实验组肺实质出血概率为53.3%,对照组为80%(P=0.121);实验组平均穿刺次数为(4.40±1.50)次,对照组为(6.87±1.92)次(P=0.01)。结论细针辅助穿刺技术能有效降低兔肺病灶消融穿刺的难度,缩短穿刺操作时间,降低气胸及肺出血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肺癌 经皮穿刺 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