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贾晓彤 刘鹏飞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研究了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以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为例,比较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颅内压、意识状态、神经功能以... 研究了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以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为例,比较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颅内压、意识状态、神经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VAS评分、Ramsay评分、颅内压、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联合应用镇痛镇静治疗对于神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有效的,能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轻昏迷程度,改善NICU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康复预后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镇静治疗 神经外科治疗 重症监护室 外伤性高颅压患者 颅内压 预后
下载PDF
观察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6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住院部纳入8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对该8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组是人数均等。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住院部纳入8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对该8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组是人数均等。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概率,同时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5例,所占比例为1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16例,所占比例为4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38/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32/4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可积极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 肺部感染 干预效果
下载PDF
探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9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且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法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康复护理法进行护...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且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法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康复护理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显著,组间对比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康复护理 生存质量 影响
下载PDF
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程安林 冯雷 +2 位作者 黄成 刘鹏 潘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7例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Rankin评定预后... 目的探讨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7例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Rankin评定预后,开颅手术的35例中,预后良好者24例(68.57%),不良11例(32.43%);发生各种并发症20例(57.14%)。血管内治疗的32例中,预后良好19例(59.38%),不良13例(40.62%);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59.38%)。早期手术的42例中,预后良好23例(54.76%),不良19例(45.24%);发生并发症30例(71.43%)。延期手术25例中,预后良好20例(80.00%),不良5例(20%);发生并发症9例(36.00%)。预后良好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期手术者与早期手术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本资料提示,对于Hunt-Hess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积极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期手术患者预后较早期手术者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Hunt-HessⅣ级 开颅手术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体会
5
作者 李剑 杨瑞生 王建祯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7例经临床表现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垂体腺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予以切除。结果 27例患者中全切20例,近全切7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7例经临床表现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垂体腺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予以切除。结果 27例患者中全切20例,近全切7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尿崩6例,7例内分泌检查正常。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能提供良好的暴露、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单鼻蝶入路 垂体腺瘤切除术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霍宇飞 王伟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02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02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82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5.00%。术后第7天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更低,MBI评分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50.00%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6.10%显著更低(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调整其氧化应激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临床疗效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镇痛镇静治疗对NICU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刘鹏飞 贾晓彤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NICU进行治疗的129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术后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58),将采用镇痛镇静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71),探...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NICU进行治疗的129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术后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58),将采用镇痛镇静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71),探讨镇痛镇静治疗对NICU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N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1、6、12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6、12h 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6、12h ICP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术后1、6、12h 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1、6、12h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术后1、6、12h CK-MB、cTn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2%显著低于对照组12.07(P<0.05)。结论镇痛镇静治疗在NICU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较佳,可减轻应激反应,改善颅内压水平,降低对心肌组织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镇静 NICU颅脑损伤 颅内压
下载PDF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瑞生 靳晓亮 黄春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674-367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下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有颅内动脉瘤后,于出血8~72 h内立即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根据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判断是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还是需要球囊辅助技术或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术后均常规停用止血药,应用尼莫地平及"3H"疗法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选择同期保守治疗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对照。结果介入栓塞组成功栓塞27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19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7例,采用支架辅助技术1例。3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狭窄迂曲,导致导管不能到位,栓塞失败,改行开颅夹闭术。随访3~6个月,介入栓塞成功的27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1例,存活率为96.3%;保守治疗组存活20例,死亡10例,存活率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成功27例患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7%(1例)7,.4%(2例),3.7%(1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26.7%(8例),23.3%(7例),23.3%(7例);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出血明确由动脉瘤引起后应尽早介入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春波 杨瑞生 +5 位作者 李庆安 王伟丰 靳晓亮 李同宽 霍宇飞 马燕然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GOS评分5分11例,4分10...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GOS评分5分11例,4分10例,3分7例,2分2例;对照组GOS评分5分10例,4分12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两组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脑积水2例(6.7%)、动脉瘤残留1例(3.3%)、再出血1例(3.3%)、脑血管痉挛9例(30.0%);对照组术后发生脑积水8例(26.7%)、动脉瘤残留8例(26.7%)、再出血2例(6.7%)、脑血管痉挛1例(3.3%)。观察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残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瘤复发率(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P<0.05)。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能减轻机体损伤,而开颅瘤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风险较低,因此临床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开颅夹闭术 疗效
下载PDF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脑动脉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春波 杨瑞生 +3 位作者 黄亚楠 李庆安 王伟丰 靳晓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8期2054-2062,共9页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8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8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量(CBF)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阻断颅内动脉瘤时及术后观察组CBF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阻断颅内动脉瘤时、术后CBF均较术前有所变化,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影响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脑动脉瘤 脑组织血流量 生存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各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152例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军 郑瑞霞 +1 位作者 辛红杰 程安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6期109-110,共2页
目的对152例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积血、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在手术、降颅压等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治疗,... 目的对152例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积血、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在手术、降颅压等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治疗,每日引流量100~250ml,引流时间7~12d。结果无导管脱出、堵塞、无脑积水、脑梗死、颅内感染,疗效满意。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在治疗各种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积血,减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缓解高颅压、预防脑积水疗效良好,创伤小,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积血 腰大池 持续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剑 杨瑞生 王建祯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7期69-71,共3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及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35例,给予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手术组(4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大骨瓣手术组(45例,给予大骨...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及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35例,给予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手术组(4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大骨瓣手术组(45例,给予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及ADL评分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优于小骨窗手术组和大骨瓣手术组(P<0.05),小骨窗手术组优于大骨瓣手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手术 小骨窗开颅手术 大骨瓣开颅手术
下载PDF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及其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安林 冯雷 +3 位作者 蔡明俊 刘鹏 潘力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8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37例TCCF患者,单纯应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31例,带膜支架植入治疗5例,1例未治疗自动出院。结果 36例患者全部血管...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37例TCCF患者,单纯应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31例,带膜支架植入治疗5例,1例未治疗自动出院。结果 36例患者全部血管内治疗成功,31例闭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5例行可脱球囊闭塞瘘口同时永久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3例,术后脑缺血1例,高灌注3例,颈内动脉狭窄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2例术后第3天、第6天复发,再次行可脱球囊闭塞瘘口治愈。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6个月,均无瘘口再通,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单纯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效果良好,在可脱球囊治疗困难时,选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在降低血压情况下颈内动脉闭塞试验是评价能否可闭塞颈内动脉的金标准。预防并发症发生、处理好术后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球囊 带膜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脑室出血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晓雪 王开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2-,共1页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 脑室出血 尿激酶 蛋白酶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测下甘露醇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剑 杨瑞生 王建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手术后甘露醇合理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有创颅内压监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有创颅内压监测组根据颅内压调整甘露醇用量,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应用甘露醇。结果有创颅内压...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手术后甘露醇合理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有创颅内压监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有创颅内压监测组根据颅内压调整甘露醇用量,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应用甘露醇。结果有创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的应用时间及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能指导甘露醇的合理应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颅内压监测 甘露醇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向颈胸段脊髓引流的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春波 张鸿祺 +1 位作者 支兴龙 谌燕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2-43,共2页
患者男,57岁。因“双下肢无力伴麻木3个月,症状逐渐加重,活动后胸闷、气急1个月,排便困难,尿失禁,”于2010年1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患者意识清楚,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健反射亢近,双侧B... 患者男,57岁。因“双下肢无力伴麻木3个月,症状逐渐加重,活动后胸闷、气急1个月,排便困难,尿失禁,”于2010年1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患者意识清楚,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健反射亢近,双侧Babinski征阳性。MRI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动静脉畸形 小腩蒋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安林 冯雷 +1 位作者 刘鹏 潘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20-22,共3页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1%~37%[1],因前交通复合体复杂的解剖学和血液动力学的特点,使前交通动脉瘤成为前循环动脉瘤中最难处理的动脉瘤[2],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开颅手术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基底动脉开窗畸形伴相关动脉瘤栓塞治疗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春波 杨瑞生 李庆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38-140,共3页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57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0 h”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入院查体:意识处于嗜睡状态,GCS评分13分,Hunt-Hess分级:Ⅲ级,入院时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基底池,环池为著),并四脑室铸型。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及3...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57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0 h”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入院查体:意识处于嗜睡状态,GCS评分13分,Hunt-Hess分级:Ⅲ级,入院时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基底池,环池为著),并四脑室铸型。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及3D-DSA显示(见图1A~C):基底动脉近端血管局部节段性扩张,呈开窗畸形,扩张血管长度7cm;1个囊性宽颈动脉瘤位于开窗畸形的起始部,大小为4.1mm×3.9mm;两侧椎动脉直径不相等,左侧为4.0mm,右侧为1.4mm;左侧椎动脉3D造影侧面观(见同1D);显示动脉瘤指向斜坡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开窗畸形 动脉瘤 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降低脑血管痉挛症状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伟丰 杨瑞生 +1 位作者 黄春波 马嫣然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5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1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夹闭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临床效...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1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夹闭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总发生率6.25%优于对照组18.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出现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效果
下载PDF
Notch1信号通路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春波 张豪杰 +7 位作者 杨瑞生 李庆安 王伟丰 靳晓亮 李同宽 霍宇飞 马燕然 胡金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量(real-time)PCR方法检测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以及增殖指标Ki-67及PCNA的mRNA表达。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Notch1的活化...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量(real-time)PCR方法检测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以及增殖指标Ki-67及PCNA的mRNA表达。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Notch1的活化片段NICD的表达。结果 Notch1 mRNA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可表达,但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也随之升高,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升高,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差异显著(P<0.01);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同样升高,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Notch1信号通路可能通过Hes1作用于胶质瘤细胞,促进细胞的增殖,进而参与到肿瘤的形成及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信号通路 人脑胶质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